高原旅游小镇,袁家村
1、春天,高原的天气变得愈发的温暖,青唐城两侧的南北山,枯草变成了绿色,在春风的吹拂下树枝发出新芽,青唐城充满了绿色的生机。河湟地区历史上曾有西戎、羌、氐、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多个古代族群繁衍生息,在后来的历史演进中,这些族群逐渐融合,直到今天,这里依然生活着汉、藏、回等多个民族。
2、迎着朝阳,一路东行,不到八点就到达平安驿,看时间还早就来到了湟水河北边的白马寺。白马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建于11世纪。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寺内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
3、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佛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
4、
5、青海省平安县,距离西宁40多公里。这是河湟流域的核心地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曾是唐蕃古道南线重要的驿站。根据海东市统一安排,河湟印象-袁家村于近期恢复对外开放。平安驿河湟印象位于青海省平安县张家寨村,是青海某一企业与陕西袁家村企业投资在建的民俗文化旅游小镇,简称平安驿袁家村,建筑风格为仿造河湟民居建筑,并云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6、初入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我便被满眼的古朴建筑所吸引。这里是河湟印象体验地,每一条街,每一个巷道,每一个院落,每一面墙,每一扇门和窗、每一处炕,都将会把你带入儿时的记忆。青石板路,门前的小溪,这些都是刻在河湟谷地人们记忆中的烙印。可以这样形容,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是曾经的现实版,是绝对的乡愁记忆。
7、小毛驴的伙食很不错,不但有青草、豆类还有红枣。
8、袁家村-河湟印象建设完成后,是一个浓缩版的河湟文化民俗博物馆,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聆听到美妙动听的花儿演唱,观看到海东特有的土族轮子秋、土族婚礼、传统社火、皮影戏等特色民族演艺,还可以品尝到熬饭、杂碎汤、青海酿皮儿、手抓羊肉、青海土火锅、酥油糌粑等传统美食,还能观赏到牛角弓、牛羊毛口袋等古老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当然,也少不了河湟剪纸、撒拉族刺绣、化隆回绣、互助盘绣、彩绘等传统艺术品的展现,通过这些河湟区域多民族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传统美食、老工艺、老艺术、老活动等,勾起人们对河湟的记忆与怀念,重塑河湟乡愁文化。
9
10、看到爆米花的老汉,让我想起了儿时。记忆中,那种老式的爆米花机器是铁铸成的,肚大,口小,底尖,浑身圆溜溜的,像个“葫芦”。因长期在炉火上炙烤,所以全身漆黑。师傅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把玉米碗放在旁边的架子车上,轮到谁家,会把玉米倒进“葫芦”里,盖上盖子,然后把“葫芦”横放在支架上正对着炉火,小孩们也会迫不及待地坐在小板凳上拉风箱,师傅匀速地边摇动转轴边看压力表,“葫芦”会旋转起来,玉米粒则在里面哗哗地响起。等到里边的响声没了,压力表上的指针走到一定的气压,师傅就把“葫芦”从支架上端起,向旁边一个横放着的钢丝筒走去,把“葫芦”放入钢丝筒里,娃娃们赶紧捂住耳朵,师傅迅速打开盖子,顿时一声“惊雷”般地爆炸声响起,钢丝筒周围立刻升起一白气团,我们不等白气散去便一拥而上抢着捡蹦在筒子外面的玉米花。手脚利索点的孩子会捡的多些,反应迟钝点的可能会一个也捡不到,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吃而等待下一轮疯抢了。
11、沿着青石板路漫步,便走进了小吃一条街,牛羊杂碎汤、青稞面搓鱼儿、韭盒儿、搅团、破布衫、醪糟、甜醅儿、锅榻、蒸月饼、狗浇尿、酿皮儿、筏子肉团……这些耳熟能详的美味佳肴,一听就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
12、杂碎汤: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入调料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香菜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13、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仿古式门楼、雕梁画栋的戏楼、承载信仰的诚信塔,反映河湟文化的书屋和民俗建筑,重现了五六十年代老平安驿的风貌。仿建的老火车站、乡政府、人民公社等建筑,让人的记忆一下回到了儿时。袁家村的西侧为具有青海特色的清真小吃区,东侧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小吃区。
14、
15、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芥茉、韭菜、蒜泥等佐料,吃起来酸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别觉得酿皮子不起眼,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青海特色风味小吃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都爱吃,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尤其是受到女人们的青睐。
16、熬饭,带肉汤的烩菜。在煮过肉的汤中(羊肉汤最好),放入煮熟的白萝卜片、粉条、熟洋芋块、小块羊肉、猪肉、炸熟的肉丸子等,加盐、花椒粉、姜粉、五香粉等调料,烧沸即可食用。“青海的熬饭,营养搭配得很好。”羊肉性温热,常吃容易上火,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因此,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青海人做熬饭,一般都搭配上萝卜、豆腐等凉性食品。做熬饭时配上萝卜,能起到益气补虚、下气化痰的作用;再配以豆腐,不仅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还能起到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作用。
17、
18、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如果喜食辣,那再好不过,青海土火锅口味偏重香辣,但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肥腻感全无。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这道菜从西汉出现至今,一直采用传统的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而且与大家平常吃的“涮羊肉”不同,青海土火锅端上桌时,主要食材已经在锅内整齐码好,并且基本上都是熟食,食材上部再配些许辣椒丝、葱丝加以点缀调味,看上去赏心悦目,值得一试。
19、“手抓羊肉”被认为是高原风味食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它是选用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羯羊”,宰后分成若干件,入锅煮沸,再加入适量花椒。青盐、生姜、草果等佐料用温火炖熟,切成大块,食用时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来,或用腰刀一块块割下来,蘸上椒盐,就着大蒜享用。肉质细嫩滑爽,不油不腻,美味可口,好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