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胀肚,因为肾虚!一段老医案故事,补肾阴,治胀肚,值得细细品味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做中医,不容易。
难在哪?难在辨证,难在寻找真正的病因。
比如说,饭后胀肚这个事儿吧。谁能一下就想到,它和肾虚有关系?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女的,当时才31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爱胀肚。尤其是饭后,肚子胀得厉害,连及两侧肋部也发胀。
嗳气、吞酸、食欲不振、呕恶、胃内嘈杂不适、口干、大便干……
这些常见的消化不良现象,该有的都有了。
咋办?看中医。
看的谁?是王少华。王师是江苏的中医老前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导。你要是感兴趣,就去查看一下他老人家的学术造诣。
王师一看,这简单啊,你是典型的食物积滞、脾胃运化失常。我给你消食导滞不就行了?
于是,开了保和丸,加醋炒柴胡、青皮、鸡内金、大黄之类的东西。这里,除了大黄通便泻热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消食健胃的。
结果如何?患者用下去,一点效果都没有。
王师也是见多识广的杏林前辈啊。他心中奇怪,胃不消食,我都给你用保和丸了,怎么不好使呢?
咋办?继续用,再次处方,依然是保和丸加减。
结果,效果还是不显著。
王师心想,好,我摊上事儿了。
既来之,则安之。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是啥病。
于是,王师仔细询问患者的过往经历。这才发现,患者平时易怒,每到性情急躁易怒的时候,就容易胃胀。再仔细看舌脉,发现舌边尖偏红,苔薄白,脉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了,肝主情志。易怒急躁,发病时伴随情绪波动,再加上脉弦,舌边尖红,这显然是肝郁啊,甚至有肝郁化火之象。
肝属木,脾属土。肝郁气滞,肝木克伤脾土,患者当然消化不良了。很显然,得疏肝才对!
嗯。你想得没错。王少华老前辈,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好,改方子,以疏肝行气为主。但见——
醋炒柴胡4.5克,杭白芍12克,枳实片、青皮、陈皮各9克,台乌药、槟榔、鸡内金、香橼皮各6克,沉香、木香、砂仁(后下)各3克。三剂。
其中,柴胡、白芍疏肝柔肝,枳实片、青皮、陈皮、乌药、槟榔、沉香、木香、香橼皮,都用于疏肝行气。鸡内金、砂仁和胃消食。
王师心想,这回该行了吧?
结果,刚用上,好点,往后再用,还是不行。
王师心里又满是问号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候,通过询问,王师得知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患者结婚八年来,生了5个孩子。平均一年多生一个,一直生,生个不停。
这说明什么?是不是多产,伤及肾阴呢?
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木失于柔润。肝阴不足,则肝气不和,易于气滞,从而导致肝木克土,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一切的源头,难道是肾阴不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只用疏肝和胃法却无效。
可是,看患者舌脉,没有半点肾阴虚的影子。
但事到如今,只能用这思路来尝试了。于是,重新遣方,但见——
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麦冬、北沙参、白芍、川楝子、枳实片、山栀子各9克,醋炒柴胡4.5克,黄连3克。一共是三剂。
这是一贯煎的加减。生地、熟地、枸杞、麦冬、沙参、白芍,这些都是滋补肾阴的,从而改变肝肾阴虚的局面。川楝子凉肝疏肝,枳实片行气散结,栀子和黄连清火,柴胡柔肝行气。
结果,患者这次用下去,诸证大为好转。于是,王师遵上方稍作加减,又投三剂。患者最终诸证悉平,痊愈了。
这就是治疗的经过。我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简单说,最初,用消食和胃法,不好使。后来,用疏肝和胃法,还是不好使。再后来,转用以滋补肾阴、柔养肝肾之法为主,这回好使了。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的胃胀,根本原因,在于肾阴不足啊。
你看看,中医这个辨证,是不是挺复杂的?堂堂中医博导都一波三折,更何况我等这些凡夫俗子?
所以我说,做中医,不容易啊。
当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能品味出一个规律来。这就是, 饭后胀肚、嗳气、反酸、消化不良这个事儿,很可能和肾阴虚有关系。尤其是40岁以后,肾阴本来就开始有所不足的人,更应该注重此类消化不良和肾阴不足的关系。
这种认识,也是符合临床治疗规律的。因为疏肝和胃,多用香燥之品。这类药, 容易伤阴。要想缓解,还必须滋阴。这也再次证明,滋补肾阴,本身就是助消化的手段之一。
所以我说,人到中年以后,要想胃里不难受,要想避免诸如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纳呆、口干、便干、食欲不振等问题,就要保养肾阴。戒过劳、戒熬夜、戒房劳、戒辛辣。人过40,你保存了多少肝肾之阴,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胃,会不会舒服。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好了,这事儿,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这番啰嗦话,就当陪你一起聊天了。文中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