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13方——十枣汤

     第四十九方——十枣汤

太阳百二十六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大枣十枚  芫花  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诸药末。强人服一钱匕(1.8),羸人服半钱匕,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匕;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剂量考证,李可老中医经验专辑)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是有水湿在内,于法可攻,然必表邪外解,乃可攻之。其人内有水气,格阳于外,气蒸窍泄,漐漐汗出者,而阴阳胜复,发作有时。水饮阻格,浊气不降,头为之痛。阴邪上填,心下痞结硬满,而引胁下疼痛。胃气上逆,而生干呕。肺气上逆,而苦短气。使非水饮郁格,何以至此!若其漐漐汗出而不复恶寒者,是表邪已解而里气未和也,宜十枣汤,大枣保其脾精,芜、遂、大戟,泻其水饮也。

1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提纲重点是表解者,此说明前面下利呕逆证,不是表闭之呕利,也不是表解此呕利就能治愈了。乃可攻之者,也就是表解之后,再治此呕利。而此呕利者,是有水湿在内,表解之后,于法可攻。

对比葛根加半夏汤,再重复解一遍:太阳表病,而有呕利者,太阳与阳明合病,也有呕利,但此呕利者,是表闭壅其胃腑,不能容受,所以有下利或但呕吐,用葛根汤或加半夏汤,解表则愈。本条下利呕逆,解表之后,乃可攻之(呕利),说明此呕利者,不是表病,而是里证,所以黄师言解有水湿在内也。

2  呕吐(下利)加上后面的,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疼,心下痞硬者,干呕短气者,皆是阳气不降而上蒸,与胃气不降之而上逆之诸症也。而阳气与胃气不能下降者,皆因水气而内阻也,为何辨为水气?重点来了,引胁下痛,胁下痛为水气的重要辨证依据。《金匮》卷十四,痰饮五:足少阳之经,自缺盆而入胁里,足厥阴之经,自小腹而布肋胁,胁下痛引缺盆者,饮阻少阳之经,经气不舒,故痛引缺盆。咳嗽则经脉振动,是以痛甚。此痰饮之流于胁下而在肝胆之经者,所谓悬饮也。痰饮十九;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本条之诸症,皆为水饮内停,阻格阳气,所以呕利,所以引胁下痛。

阳气阻格,不得下降,逆而上蒸,所以汗出絷絷;阳气不降,太阳经气也不降,所以头疼;胆木不降,则心下痞硬,又加恶心;肺气不降,壅于膈上,则见短气,胃气上逆,则见呕吐,湿盛脾陷,所以下利。水气阻格,气逆不降,也陷不升,所以呕吐加下利。而其病本,皆因湿盛。因伤外寒而表闭,郁其里气之偏,湿盛而气虚,水气不化,停而内阻也。手太阴肺,外主皮毛,内化足太阴湿,太阳伤寒,皮毛表闭,则肺气内郁,不能化湿,则气水不化,水停为邪,阻格气行,不能升降。伤内外之寒,则病六气之偏,表闭则湿不化,本虚则为水停,水饮阻格,气不升降,则上呕下利,即是本病之病机。水停为邪,则治不能补,必须泄之,也就是提纲乃可攻之。

3汗出不恶寒者,此为表解而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太阳中风,是有汗出。水停内格,阳气外蒸,也有汗出,辨证表解者,重点是不恶寒者,此为表解。也正是水停格阳,阳气外蒸,蒸开表寒,所以汗出而表解,所以提纲开头,即言太阳中风。若是太阳伤寒,经热发热,与湿相合,湿热不能外越,必外蒸发黄,而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表解而里未和者,乃可攻之,此攻之者,即是内停之水邪也,十枣汤主之。《金匮》卷十四,木旺而土虚,不能行水,宜扶土而泻水。芫花、甘遂、大戟决渠而泄水,大枣补土而保脾精也。

麻黄小豆——表闭里湿,热不外越,湿热发黄,则用发表

十枣汤  ——表闭里湿,水停阻格,则阳气外蒸,则用泄水

4  痞者,太阴之病也。太阴本气,是为土湿。外感而病停水者,表病郁其里气之偏也。手太阴肺气,不化足太阴之湿气。表闭则湿不化,本虚则为水停

论:水气内停,格阳之象

五苓散者——火逆而口渴,但不欲饮,饮则水逆而吐,还有发热,脉数,皆为水停,格阳之象。

苓桂术甘汤者——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比为格阳之证。

真武汤者——心下悸,头眩,身润动,皆为水停,格阳之证,重点是仍发热者。此为少阴内寒而经阳失根,阳浮不归之热。区别于五苓与苓桂术甘者,重点就是发热。

茯苓四逆汤——发热,烦躁者,皆为水停,格阳不降。

十枣汤——呕利,絷絷汗出,胸痞短气,头痛,引胁下痛等等。

以上四条,皆为泻水之剂,此之论阳格之象。另外麻黄小豆汤,越婢汤等,也为泄水之剂。《长沙药解》白术:治天下之水者,莫如神禹,治一身之水者,莫如仲景,圣圣心符,天人不殊也。

附:胡希恕用十枣汤经验,改良剂型治疗胸水、腹水

“十枣汤”这个方子我也常用,它不但治悬饮这类病,而且凡是胸水它都能治。甚至有时也用它来治腹水,真正的实证的腹水也可以用它。但不要照原方后说的服法用。我用这个大枣最少用250克,有时用500克,煮这么大量的枣得用大砂锅。先煮大枣,煮得稀烂,把枣皮和枣核挑出来不要,只汤和枣肉在里头,那个枣不要有虫子的坏枣,所以要好好挑挑。芫花、甘遂、大戟要汤剂不要粉剂,我都用二至三钱,用量好像挺重,其实没多大关系,把这几味药搁到枣汤里煮,煮得差不多了,把药渣捞出来,就喝这个枣汤,吃枣肉。要让病人少吃,一下子吃多了那可泻得不得了!一会儿吃一点儿,一会儿吃一点儿,开始泻下了,就暂停不要再吃。要注意观察,掌握分寸,必须得多加小心,古人在这上头是特别注意的。我治好过很多这类病人,悬饮的饮在上头,所以尤其对胸水,十枣汤最好使,相当保险,你们可以这么用。心里没底的大夫可以三味药各搁二钱,不过这枣必须得多搁,没枣可不行,我就是这样来用这个汤剂的,胸水、腹水我都这么用,这个非常好用。肝炎腹水我也这么用,太顽固的腹水、一般药治不好的腹水就用这个,我这么用对病人没伤害,吃来吃去,他这个肚皮发皱纹了,一发皱纹就要好了。大戟、芫花、甘遂本来是毒药,但是因为大量用枣所以没问题的。”《胡希恕医论医案集悴》

(0)

相关推荐

  • 十枣汤方证学习笔记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十枣汤方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十枣汤. 全国著名 ...

  •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原文152 [郑论] 按中风而见下利呕逆,(夫下利呕 ...

  • 伤寒论113方速查(很强大)

    太阳上篇 计一十四方 桂枝汤 桂枝 白芍 甘草 生姜 大枣 五苓散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 肉桂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内加桂二两 桂枝人参汤 桂枝 人参 甘草 白术 ...

  •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1.桂枝汤 5味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 ...

  • 【中医】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导读:本文总结了<伤寒论>113方方药组成与煎煮方法服药禁忌等,且后附有汉代方剂剂量与现代的换算.值得收藏与分享!经方是我们中医人的财富,不可弃之如草芥,亦不可束之以高阁!有老师感叹,现在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可夸,甘遂大戟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 功效:攻逐水饮. 主治:①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 ...

  • 伤寒论113方集锦(附剂量换算) – 经方派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

  • 伤寒论113方集锦

    伤寒论113方集锦

  • 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981 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意义重大. 我们将互联网上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