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好看的国画还有这么多的寓意,长知识了!绝对值得一看
国画又称“中国画”
古时称为“丹青”
是我国的传统绘画方式
而在宋朝,国画达到了
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熟阶段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宋朝的绘画艺术
南宋绘画四大家
1.夏圭《溪山清远图》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峭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局部高清图
▽
2.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这是南宋画家刘松年创作的一组小品画,共四段,描绘了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四季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勾描了湖光山色与庭院,全卷彩绘清润,画风精巧,四季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春: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堤头两侍者牵马携盒向小桥走近,阶下童仆忙于清理担具,像是随从主人倦游归来的样子。
夏: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景,旁有侍者伫立。
秋:老树经霜,朱紫斑烂。庭院环绕以树石围墙,有小桥曲经通幽,与外部湖山景观相隔离,似乎有遮挡秋之意。者独坐养神,有侍童汲水煮茶,一派闲情逸趣。
冬: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颇多闲适之趣。
局部高清图
▽
3.李唐《炙艾图》
《炙艾图》,又叫做《村医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村医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为村民治病的情形。作品通过对灸艾治疗这一紧张情节的朴实无华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有小中见大的寓意。
局部高清图
▽
4.马远《踏歌图》
《踏歌图》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传世名作。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踏歌图》整幅画被山间云雾分开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仙山、楼阁、奇松,下面是稻田、流水、农民,景物与人物相互衬托,画中一雅一俗,被马远天衣无缝的连接在一起。
局部高清图
▽
北宋绘画三大家
1.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江南夏季的山水景色。
近景部分作坡岸逶迤,丛林叠映,几丛茂密的竹林、耐林连续向远景展开,层次分明,拉大了画面空间。近景树木的处理是董源最为关注的地方,杂木与竹林互为穿插、映衬,阔叫树与针叶树交互成林,郁郁葱葱,由之描绘了一片繁盛的夏日景象。
局部高清图
▽
2.李成《晴峦萧寺图》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画家,擅画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后师造化,自成一家。
《晴峦萧寺图》是一副经典的竖轴山水画。高峰耸立于画面中心,下藏深沟巨壑,山间瀑布飞流直下,萧寺亭台隐现于山间倔曲如爪的寒林之中。李成的构图气势雄伟,用笔苍劲娴熟,少渲染多皴擦,且多种皴法齐用。亭台楼阁利用界尺画成,工整严谨。
局部高清图
▽
3.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又名中正,字仲立,他学画初期,取法于荆浩、李成,后来立志革新,创意构图,在终南、太华诸山居住期间,领悟到“山川造化之机”,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风格。
这幅画主体部分为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找。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缘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局部高清图
▽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我们熟知的就是一些篇幅不大
却也精美的作品人称“宋小画”
赵伯驹 《仙山楼阁图》
▽
李安忠《竹鸠图》
▽
林椿 《果熟来禽图》
▽
朱光普《江亭晚眺图》
▽
马世荣《五云楼阁图》
▽
赵大亨《薇省黄昏图》
▽
名人画家也有很多
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供我们欣赏
《柳院消暑图》
▽
《江山殿阁图》
▽
《碧桃图》
▽
《红蓼水禽图》
▽
《澄江碧岫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