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 | 《除欲究本》卷一 · 七言(十二)

有道之人知兩面,原來迴圈有報應;
高賢不嗔是與非,那見神仙打不平。
自作還得自己受,狹路相逢把賬清
任公走盡天下路,到處都是一個理。
天也就是這個天,地也還是這個地;
不合人交無煩惱,但和人交有是非。
背時只受背時難,千萬莫諂興時的;
世上男女都是人,各自行為不一般。
有等修行不隨欲,有等不修隨欲轉;
不隨欲的成賢聖,隨欲轉的苦難言。

六句至言有奧妙,請公留神著意參;
世人都好養精神,不知耗神主何因。
但有所妄神馳騁,沒有尋著利己根;
說到養神端的處,只怕諸公不願聞。
一切美事都除盡,如此才是真養神;
世人交友不論心,也不分辨假共真。
只要他能隨我欲,終日戀情一處親;
自古聖賢交朋友,諸樣不取單取心。
先要看他邪與正,君子小人此處分;

瞽者走動仰著臉,明目走動低著頭。
瞽者仰臉憑拄杖,明目低頭足下瞅;
瞽者離杖不能行,明目外視跌跟頭。
兩般不用人教導,來至何處走何路?

古來人好打不平,他本不因人指教;
生前凝住正直性,死後定入正神道
今人也好打不平,暗裏受賄不公道;
死後一定下地獄,惹的陰間鬼神笑。
美景何必多戀情,好花能有幾日紅?
才聽樵樓三更鼓,翻身又聞五更鐘。
一日生活功未完,西方墜落金烏蟲;
勸君思量從頭算,壽活百歲在夢中。
乞化道人請朋友,無有高座隨地蹴;
缺少盤盞使瓦罐,中秋月明不點油。
萬般憂愁齊放下,得休休處且休休;
談今論古樂不倦,恰如學士赴瀛洲。

有山有水有林泉,有人有舟有茅庵;
有禽有獸有花菓,暗藏美景說不完。
恰似昆侖賽海島,目染情怡遊洞天;
假若自身臨此處,萬事俱忘樂自然。
六門緊閉常不開,有心防賊賊不來;
略有一刻失覺察,盜去至寶精神衰。
自身藏賊自不知,身外尋賊要除害;
思慮去盡賊根除,六門不關無防礙。
人到難中發後悔,得時忘了難中罪;
果然興衰常悔過,日久自有高人提。
高人引公出苦海,講明大義常不昧;
從此免受地獄苦,永劫不去投輪回。

太上老君說妙法,諸事全忘都放下;
教人只是學凝神,凝神之外別無啥。

我把精神全耗散,只落一場大笑話;
後人修行勿學我,學我難免這一下。
我活年大病越多,只有添的並莫抽;
諸事未看一些破,涵養功夫全無有。
如今老來形容衰,活到人世不風流;
臨別之時覺我非,我有虛言是牲口。

學得正法凝住性,或生或死由天定;
任憑鋼刀架脖項,心似泰山搖不動。
果然拿成此主意,睡安坐寧無不靜;
到此能養精氣神,何處不可樂太平!
身子出家心未出,百般情緒心掛住;
身雖在外遊千里,心在家中照常住。
腔子裏面沒有心,如何能把神養足?
閉目合睛空打坐,靜坐百年無是處。
有等世人偏淫邪,不知心邪當身邪;
禁足從不走邪路,禁口不把邪言說。
就行百年無是處,心裏有根未斷決;
遲早一定要發生,發生害人苦難說。
未向西山降白虎,先下東海伏龍來;
兩般俱是說喻意,留在丹經人難猜。

降虎不用西山去,伏龍何須下東海?
悟開陰陽消長理,除情了欲自明白。
暗存勝心藐天下,眼空四海只有己;
後來又遇人無數,似我之人無出息。
這才提另換行為,從新又往小裏習;
年過甲子精神短,惱恨當年失主意。
無故自揭自家短,恨己某處行事偏;
那是公走回頭路,自然而然天理現。
如此常行永不息,災消福致禍自散;
不必祈神求懺悔,除過此懺別無懺。
修行工夫成一片,就有八風搖不散;
這才紮下好根基,價值連城金不換。
生前如此死如此,來生還要照此辦;
做徹上了升天路,不入輪回出苦難。

撇騙人財樂得用,來生還債無憑證;
身換名換性不換,拉債是性還是性。
今生拉債性受用,還債還得性調成;
陰陽相隔人不知,惟有神仙最分明。
從來不問自家心,自心存的真不真?
暗藏勝心欺天下,旁皆無人有己身。
如此之人似牛毛,誰比太上損又損;
一直損到無為處,此學才能入道門。

关于作者

董清奇,清代河南邓州人,生卒年不详。他曾到处云游参访,且惯于赤足,乞食为生,颇有全真祖师苦志清修之风,故号“乞化道人”、“赤脚道人”,时人亦称“赤足董仙人”。

他的足迹遍布陕西、湖北、湖南、甘肃、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因而见多识广、德高望重。清代嘉庆丙寅年间,在八仙庵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下,董清奇被聘为住持。

他勇于担当,雷厉风行,一方面致力恢复十方丛林制度,重新开坛演戒;一方面竭诚募化集资,对八仙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据说西跨院即此时扩建而成,并增建邱祖殿。

董清奇还善于言辞,他把云游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汇编成一部《除欲究本》,以浅俗轻快的口吻和笔调宣扬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思想。嘉庆十八年,地方官绅商庶为他捐资出版了此书,为八仙宫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位修持高洁、见多识广的住持,感召力、凝聚力自然是巨大的,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八仙宫香火鼎盛的情形,否则怎么能配得上“大振仙宫”这样的评价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