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九坛八庙”你都去过哪些?天坛里隐藏着哪8大天机?
作者:飞行的书卷
北京城内外寺庙甚多,大小寺庙可谓数不胜数,但掺杂太多外国异教滥竽充数,尤其是印度佛教。所幸中国神器——皇家文化根基实际仍然以中华根源——易经文化为主导,到明清时出现由皇家主祭的所谓“九坛八庙”之说,其中清朝时由于满族异族皇帝宠信喇嘛教,遂把雍和宫列入在其中。不佞于2018年1月1日无意中走了先农坛和太岁坛后,回眸一看,竟然发现走遍了九坛八庙
。
九坛八庙指的是京城九坛和京华八庙。
九坛,即天坛、地坛、祈谷坛、朝日坛、夕月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和社稷坛诸坛,这些都是明清帝、后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地方;
八庙系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本文将重点讲述天坛,因为这是龙头老大。天坛本人去过N多次。实际九坛八庙有不少都因人祸而不存在了,对这些古建筑损毁最多的,还是1949年之后。很多坛庙都曾被机关单位侵占过,后来才有所恢复,有些则荡然无存。
京城九坛如下:
1、天坛
位于紫禁城东南方的北京南城,占地273公顷,比紫禁城大4倍。天坛是明、清两朝帝王冬至日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
由来:
永乐十八年,在正阳门南侧建起天地坛,配有日月、星辰、云雨、风雷四从坛,当时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才对诸神分郊祭祀,在天地坛(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坛)的南端建起圜丘坛(天坛),又有祭天台之称,于每年冬至日供皇帝祭天之用;
可见,天坛实际是圜丘和祈谷两坛的总称,
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
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许多神奇的秘密。
天坛建筑完全是按道教哲理进行安排的,其中隐藏着易经的八大秘密:
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方”,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圆”,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建筑和古迹。
(鸟瞰天坛)
第二大秘密:祈年殿为何一圈都是门?
第三大秘密:圜丘为何是秃顶?
第五大秘密: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石头?
第六大秘密:丹陛桥上的路怎么走?
第七大秘密:天坛哪里体现了“天”的内涵?
中国的“天”,完全是按道家哲理建构的,和其他民族不同,比如印度佛教的各层“天”,实际都是在大海中的“须弥山”各山峰上,包括兜率天等,“佛和菩萨”都在这种“天”里;希腊宙斯的天也在山上,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神宙斯主宰着天地万物。
第八大秘密:天坛体现了道家的哪些天文观?
3、地坛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先农坛,和在一起称为“北京五坛”。“北京五坛”按照故宫的方位来看,日坛在故宫以东、月坛在故宫以西、地坛在故宫以北、天坛在故宫以南偏东、先农坛在故宫以南偏西)
4、日坛
5、月坛
月坛实际就是现在的月坛公园,我进去找了三圈都没找到祭坛,问保安,保安说铁塔下就是原址,往里一看,发现是停车场而已。经询问工作人员,月坛的祭坛确实荡然无存了。
综上,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四个坛,除了天坛地坛保留最完好,日坛的祭坛封锁进不去,月坛的祭坛已经荡然无存了。
6、太岁坛
经实地走访和了解,太岁坛和先农坛在明朝时叫“山川坛”。这两个坛在一处,由于清朝时改为先农坛,现在就没多少人知晓太岁坛的存在了。目前这两个坛都在北京建筑博物馆里,我认为值得一去,本人去了两次,比日坛和月坛强很多。
(太岁殿内的建筑)
如果大家对蚕姑神感兴趣,可以去蚕姑坨,那里有个蚕姑神的庙宇(相关游记:行游蚕姑坨:出于天门入无间。金阙宫中拜老君):
9、社稷坛
以下说说京城八庙。
京城八庙如下(顺序按本人认为的观赏指数排名):
1、历代帝王庙
俗称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位于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
明朝迁都北京后,对历代帝王的祭祀或在南京进行,或在北京郊区和故宫文华殿进行。其原址为保安寺,嘉靖皇帝于嘉靖九年(1530)兴建北京历代帝王庙,之后,南京旧庙废弃,北京历代帝王庙成为全国唯一的历代帝王祭祀场所。祭祀人物沿袭南京旧制,但只设牌位不塑像。嘉靖二十四年(1545),撤消了元世祖忽必烈和穆呼哩等5位元代君臣牌位。由此可见明朝的民族气节!
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乾隆几经调整,最后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乾隆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非常值得一去。
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帝王一脉相传的人物系列,后世对他们的祭祀是我国古代礼制的组成部分。当我看完全部帝王牌位后,发现没有清朝诸帝的,就问工作人员,得知清朝诸帝的牌位单独在太庙。
(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
2、文庙(孔庙及国子监)
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中国第二大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官方祭祀孔子的场所,除了三代皇帝,袁世凯在自封为中华帝国皇帝之后也曾前往北京孔庙祭孔。孔庙占地约2万平方米,有四进院落。分布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从自南向北顺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孔庙内收藏有自元以来各代科举进士题名碑、乾隆年间仿制的西周石鼓以及由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手书的十三经碑林189块。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非常值得一去。
(上面这个视频,跨过那个门就是鱼跃龙门,古代状元一生只能走一次,于是我来回走了六七次)
值得注意的是,文庙曾经被废弃,曾为首都博物馆,直到2005年才迁出。
3、雍和宫
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内城的东北角即雍和宫大街路东,是北京市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该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进宏伟的大殿组成。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创建於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雍正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
(找这两张雍和宫照片好不容易,照片太多,竟然回溯到2015年)
4、太庙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明清太庙,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兴建,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场所,即皇帝家庙。
5、传心殿
传心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的文华殿东侧原为供奉帝王、先师牌位的地方。传心殿的规建始于清代康熙朝,殿正中设皇师伏羲、 神农轩辕位,帝师陶唐、有虞位,王师禹、 汤、 文武位,皆南向;殿东周公位,殿西孔子位。祭礼所用祭器与帝王庙等制,说明清朝主流文化仍然尊崇中原正统。传心殿是皇帝御 经筵前行“祭告礼”的建筑。“ 经筵”是专为皇帝研读经史开设的讲席,一般于每年春季的二月至五月和秋季的八月至冬至间举行。
东门与东华门遥望,西门与 文华殿东角门毗邻,中隔夹道,相错而开。穿过文华殿东角门,经传心殿可至文华殿前庭院,经传心殿西门又可由文华殿到达传心殿院内,整个院落好似文华殿的一个跨院。院中“大庖井”极富盛名,井水清甜甘洌,可与京西玉泉山之水相妣美,故有“ 玉泉第一,大庖井第二”之说,井水至今仍未干涸。
6、奉先殿
在故宫(紫禁城)内廷东侧,殿内原安有神龛,为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奉先殿为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的工字形建筑,四周缭以高垣。
按清制,凡遇 朔望、万寿圣节、 元旦及国家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 元宵、 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行礼;凡上 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7、寿皇殿
实际已不存在,1954年寿皇殿被辟为北京市少年宫,现今寿皇殿属于复制品而已。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是帝后死后人葬前的停灵之所。
1955年,寿皇殿交由少年宫使用,原存神龛、家具等物品移交故宫,殿内拆改,至此寿皇殿内部清代时使用的状况已全部无存。2013年六一期间,位于龙潭湖附近的北京少年宫新址将正式启用。按照相关规划,北京市少年宫搬迁到新址后,原址将让位给北中轴线的整治,修复为景山寿皇殿,从而完成中轴线整治,恢复历史原貌。
8、堂子
目前已不存在,南河沿处的堂子已拆除。凡是去过北京贵宾楼饭店附近就是去过堂子了。堂子为满洲神庙的称呼。是满洲人祭天祭神的场所。康熙年间定制,祭祀堂子,不准汉官参与。故堂子鲜为人知。清军攻克北京时,即建堂子于玉河桥东,长安左门外。即今台基厂大街北端。供奉清入关前战死的4位祖先的遗物,清朝廷建立政权后,凡有重大的政治、军事行动,就在庙内举行祭把、誓师,当时称“谒庙”。入关后,乾隆时期将“谒庙”改成"谒堂子"。《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交民巷地区成为使馆区,清廷为保存面子,被迫将堂子迁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贵宾楼饭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