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绘画史:从清初到咸丰年间,一文厘清清朝绘画风格的变迁史

序言:清朝绘画涉及范围极广,研究起来着实不易。清朝初期,画坛涌现了六位大家。清朝绘画和书法的时期划分略有不同。绘画方面,清朝被划分为顺治康熙年间、雍正乾隆年间、嘉庆道光年间和咸丰以后。同一时代的所有文化并非总是同步发展的。就拿唐朝的诗歌和文学来说,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盛唐时期诗坛已经掀起改革浪潮,而文学迎来革新却在更晚的中唐时期。所以,书画虽同为用手创造的艺术,发展却未必同步。无论是书画还是诗歌、文学,只要一方发展较晚,时期就会错开,但最多也就早一时期或晚一时期,大体顺序并不会有太大差别。

吴历绘画欣赏

清初以及康熙年间画坛名家的绘画风格

首先,这里列出了清初画坛的六位大家。因为六位大家中有四人姓王,另外两人分别是吴历和恽格,所以世人又称他们为'四王吴恽'。这六人都可谓有清一代的画坛巨匠,不仅吸收宋元明诸家之长,还开创了一代风气。尤其是位列第三的王翚,他被称为熔古来画风为一炉的大家。

与中国书法一样,中国绘画也有南北之分,即南宗北宗。这种划分并不是指地理上的南北,虽然也有人将它解释为地理上的南北,但实际并非如此。南北二宗互相排斥,大有水火不容之势。到王翚时,他将两种迥然不同的画风融为一体。

其实早在明朝中期,南北画风就已呈现出融合之势。明人唐寅虽然师承北宗,属于北宗画派,却与宋元时期的北宗大不相同,几乎与南宗无甚大异。所以,南北二宗早在清朝以前就有融合之势,到王翚时真正实现兼容并蓄。清初六大家把向来对立的南北画派融会贯通,开创了清代各种极具个性的画风。他们不仅在清代的绘画变迁史中至关重要,在整个中国的绘画发展史上也大有可观。

董其昌书画欣赏

清初六大家中,王时敏和王鉴的画风受前代影响颇大。明末董其昌不仅开辟了书法史上的新时代,还开辟了绘画史上的新时代。王时敏和王鉴继承董其昌的衣钵,二人的画风比较相近。王翚师从王鉴,年轻时得王时敏赏识,颇受王时敏称赞。王翚上承董其昌遗风,遍学诸家,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格。

我们再说康熙年间的王原祁。王原祁是康熙帝的御用书画鉴定师,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画论著述。他曾参与编纂《佩文斋书画谱》。《佩文斋书画谱》内容详尽、议论系统,可谓前所未有。还有我们之前讲过的吴历。吴历与西洋绘画渊源颇深,是清初六大家中受西法影响最大的。而恽格堪称六大家中的第一大天才。'纲目'中所写的奉常指王时敏,廉州指王鉴,石谷指王翚,南田指恽格,渔山指吴历,司农指王原祁。

王时敏绘画欣赏

有趣的是,这些画家大多来自中国的两个地方。王时敏和王鉴来自上海附近的太仓州;王翚和吴历来自常熟。古时,太仓州名为娄东,常熟名为虞山。由于娄东、常熟出现了这些大家,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便被奉为清代画坛的正统派。

当时画坛流派林立,浙江一带有浙派,江西一带有江西派,福建一带有闽派。但这些派系都是旁枝末节,画作亦有地方习气。只有娄东派和虞山派没有明显习气,被奉为正宗。

总之,清代画坛认为,不学娄东、不习虞山便不可谓之为正统。清初六大家不仅是清代的画坛大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无论是诗歌还是文学,都是一个时代开始以后,经过一段时期才渐成风气。

不过清代的绘画风格至此已经形成。只是是否真的可以称之为清朝特色的画风,还有待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或许将其称为清朝前期的画风才更贴切。可清朝画家中,若论实力,能与其他时代抗衡的大家也只有这六个人。因此,只好将他们作为整个清朝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画自然就是代表清朝特色的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承认与清初六大家相对的清朝后期画风的存在。

唐岱绘画欣赏

雍正、乾隆年间画坛名家的绘画风格

接下来就进入了清朝绘画的第二个时期——雍正乾隆年间。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家有黄鼎、沈宗敬、杨晋、唐岱、蒋廷锡等。这些人的画风摆脱了明末影响,承袭康熙时期渐渐形成的清代新风。其中,黄鼎师承王原祁,实力非凡,几乎可以跻身大家之列。沈宗敬与黄鼎不分伯仲。杨晋是王石谷的门下弟子,几乎原封不动地继承了王石谷的画风。

清朝初期,拘守师法的情形尚可得见;再到后来,拘守师法的现象越来越少。唐岱是满洲旗人当中最负盛名的画家。他学于'四王吴恽',尤其取法王原祁。唐岱供职于内廷画院。画院是皇帝御用的绘画机构,汇集各地名家大家、善画高官。画院之画自成一格,虽笔法细腻,却难免过于匠气,缺乏雅趣。

唐岱的画颇具画院风格。蒋廷锡擅长恽格画法的花鸟画,虽不及恽格的花鸟画挥洒自如、生意盎然,却极为注重写生,笔法精工细致。以上这些画家大多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沿袭了康熙年间沉稳严谨的画风。

王昱绘画欣赏

李世倬、王昱、张庚、张鹏翀等也和以上画家一样,承袭了康熙时期的画风。只是较之上面黄鼎等人,这些人的绘画功底可能要稍逊一筹。其中,张庚是鉴赏家兼绘画史家。

再到后来,画风大变。钱载、钱维城、潘恭寿、尹锡等人可以说是雍正乾隆年间画坛的真正代表人物。与康熙时期相比,雍正乾隆时期的画家大多另辟蹊径。康熙年间,经学以宋学为主,即使偶有异说新论,也不会超出宋学范畴。

乾隆时期,众多学者开始转入汉学,求新尚奇,令人耳目一新。学术界的思潮亦波及绘画。乾隆时期,很多画家不愿墨守陈规,力求推陈出新。就拿山水画来说,以往所画多是深山幽谷等我们平常难得一见的奇观异景,观来不觉骇目惊心,后来所画则多为司空见惯的寻常景色。

然而,寻常风景落于纸上却大不寻常,虽无奇险之气,却有沁人心脾之美。后来的画都不像从前那么讲求笔墨技巧,而是更看重意境的创设。可以说,雍正乾隆以后,画坛一改明代以前奉笔力笔意为圭臬的作派,开始注重表达心境,笔法也变得轻快而疾。

日本绘画风格

不过,这种画法并非人人可以模仿。我听说,有个日本东京人曾去拜访京都的某位收藏家,借了清朝名画带回学校,让学生临摹来学习南画。这个人可以说完全不懂南画的本质。宋明时期的院体画在技巧上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规律,便可以大致效仿。

此外,雍正乾隆以后的画力图摆脱技巧的束缚,主张以自由手法表达个性,风格各异、张扬随性,可谓既有章法,又不囿于陈规,一切以抒发心境为主。这种画作靠一本正经的临习摹仿是学不来的。而此人却把它看成和北宗的画一样,以为学生通过临摹便可学来,可见他完全不懂清朝的新画风。

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新画风的特点。清朝涌现了很多笔触灵巧之人。这些人用笔极轻,少用湿墨而多用渴笔,追求轻描淡写之间自然成画,不在笔力上做文章。这就是这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就画的力量来说,宋元明时的大家自不必说,顺治康熙年间的清初大家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四王吴恽”成员王原祁绘画欣赏

单从个人水平来看,'四王吴恽' 之后确实再无大家。但从清朝整体来看,画坛后来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画家。一代大家'四王吴恽'即使再多才多艺,每个人的画作也难以跳出自己的风格。而乾隆以后,许多风格各异的画家相继出现。这些画家作为个体来看十分渺小,几乎无人可与'四王吴恽'比肩,但他们各有所长,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清朝后期的独特画风。

所以,这些人中没有谁是可以忽略的,他们的画作各有趣味,独具特色,倘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未必不如'四王吴恽'。换句话说,'四王吴恽'的时代与后来没有大家的时代并无优劣之分。乾隆以后虽再无大家,却也群星璀璨,共同装点了这个时代的画坛。

张宗苍绘画欣赏

张宗苍是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位大家。他的画作气势恢宏、苍劲有力,一洗当时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之习。乾隆帝南巡途中,张宗苍得乾隆帝赏识,后进入画院供职。虽说他的作品不染院画之俗,却也不是完全未受影响,只是在当时供职画院的画师中能够不失本色,更出类拔萃而已。

究其原因,可能是张宗苍并非画院出身,而是中途受命供职画院,而且早在进入画院以前已经成为画坛大家。可以说,张宗苍的画代表了乾隆时期最气势恢弘、苍劲有力的画风。其实,即使在乾隆时期,画坛大家也有回归'四王吴恽'画风之势。

只有不懂行的无名画家,才会一味标新立异,真正的大家反倒不作怪异之画。张宗苍也是如此。若撇开时代再看张宗苍的画,很难看出它是乾隆时期的作品。也就是说,他的画并不具有乾隆时期画风的鲜明特点。但张宗苍的画却堪称中国文人画的代表,拥有一种超越时间、称冠古今的力量。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沈铨绘画欣赏

此外,乾隆年间还有一个叫沈铨的画家。在画坛新风扑面而来的那个时代,沈铨沿袭明代画院风格的写生画,难免显得无趣。沈铨的写生画在日本虽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中国人看来却稍显落伍,有些不合时宜。

由于沈铨的画深受日本人喜爱,他本人还受幕府之邀来长崎作画,对日本画风产生了极大影响,使此前一直宗法明代边景昭的日本画坛焕然一新,出现了圆山应举等一代大家。姑且不论水平高低,单从时代来看,日本画远远落后于中国。

虽然沈铨拘守明风的画作在当时的中国看来陈旧过时、死气沉沉,但日本人却对他另眼有加,还特意邀他来日作画。于是,沈铨的名声在日本大噪。说句题外话,西方文化传至日本以前,日本文化晚于中国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左右,日本的所有事情都是亦步亦趋地紧随中国脚步。

沈铨绘画欣赏

嘉庆、道光年间画坛名家的绘画风格

以上是乾隆时期各大画派的代表人物。此后,流派纷呈、空前繁荣的绘画全盛期一去不复返,画风日趋单调。嘉庆道光以后,画坛整体承袭'四王吴恽'之风,其中尤以继承王原祁衣钵者最多。'四王吴恽'当中,若论水平,王原祁处于最末,但因其笔墨生拙,反而得到一种趣味。

中国人甚为推崇这种趣味,称之为士气。不可否认的是,近来的艺术界大有外行抬头之势。人们认为行家匠气十足的艺术不足为道,转而开始推重外行的艺术。

也就是说,过于工巧的作品缺乏趣味,瑕疵之作反而更富奇趣。'四王吴恽'当中,王石谷之画最精巧,被鉴赏家列为能品。王原祁之画虽非瑕疵末流,却最富外行之趣。有瑕疵却能以趣味取胜的作品一般都被列为逸品,王原祁的画却被视为神品,达到正统画的最高境界。较之王石谷,王原祁的画更具士气。

王原祁绘画欣赏

王原祁曾奉康熙之命鉴定书画,得以遍览古今名画。而大部分遍观名画的鉴赏家都有轻视技巧的倾向,因此王原祁之画才变得愈发不讲技巧,追求士气。嘉庆以后,这种士气越加轻灵洒脱、清雅秀逸。

嘉庆道光年间的名家有康涛、张崟、罗聘、奚冈、黄易、王霖、钱杜、王学浩、黄均、朱昂之等人。这些人的画大多用笔轻灵、颇富士气。其中,张崟的画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兼具技巧与士气。奚冈、王霖、钱杜虽都画技超群,却试图透过巧致呈现一种清隽超逸的外行之趣。

钱杜虽然水平高超,可以作出十分精巧的画,却也极力摆脱匠气,追求温粹清秀的画风。上述这些人独运匠心,涤尽糟粕,精练技艺,

终得在画作中呈现外行之趣。所以,这并非不及行家意义上的外行之趣,而是一种超越行家、别出心裁的外行之趣。

若论画的力量,这些人确实不敌'四王吴恽'。但就意趣来说,他们却代表了'四王吴恽'时期不曾有过的一种超逸之趣,也可谓嘉庆道光时期的一大亮点。钱杜、黄易等人虽承袭王原祁的作画风格,但比王原祁作画更洒脱不羁。若论力量和技巧,钱杜等人必不及王原祁;但就意趣来说,钱杜更胜一筹。

钱杜绘画欣赏

清朝咸丰年间画坛名家的绘画风格

咸丰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绘画方面也进步甚小。嘉庆道光时期,轻灵曼妙、清隽秀逸的画风大为盛行。道光末年以后,清朝内忧外患,世道日渐衰落。在重大历史变故的刺激下,文学往往会发出激越雄壮之声。美术虽然与由思想而生的文学有所不同,很难有乱世中名家辈出的局面,却也不乏经乱世而巍然屹立、历沧桑却愈富意趣的画家。

汤贻汾和戴熙是咸丰以后当之无愧的乱世画家代表。他们技艺超群,较之嘉庆道光年间的名家可能更胜一筹。他们的画作虽无嘉庆道光年间的名家画作轻灵曼妙、清隽秀逸,却以疏朗迭宕、沉实厚重之力取胜。

道光末年以后,世道纷乱,人心动荡。受社会环境影响,诗文愈发蓬勃向上,绘画也并未止步不前。只是不同于太平盛世,人们难再从容优游于书画之间,作画之人自然有所减少。

汤贻汾绘画欣赏

长毛之乱持续十几年,这个时期的艺术整体走向衰落,但仍有代表这个时代的大家出现。譬如,汤贻汾在嘉庆道光年间清丽柔美的画风之上融入了疏朗迭宕的劲健骨力;戴熙则回归沉实厚重的清初之风,表现出一种身处乱世的悲壮苍凉之感。总之,这两人都是当时的画坛大家。汤贻汾和戴熙的画作或许意趣不足,但其笔力之透澈却可与'四王吴恽'匹敌。两人都在长毛之乱中殉于国难。

接下来的沈宗骞和秦祖永既是画论家,也是画家。清朝前期,画论家或鉴赏家等外行之画与专业画家的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而到沈宗骞和秦祖永时,画论家之画竟与当时专业画家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异。也就是说,绘画审美整体上愈发趋向外行之趣。这是清朝前期、后期画风变化的一大显著特点。

以下所举都是清朝至近代的画家,譬如王素、赵之谦、张熊、任伯年、顾若波、钱吉生、陆恢等人。这些人都是同治光绪时期画坛的代表人物。

赵之谦绘画欣赏2

清朝末年,中国饱经战乱,画家人数大幅减少。值此画坛萧条之时,却有不世之才赵之谦横空出世。赵之谦的画作卓绝出众,属于纯粹的印象派。他最早以金石家闻名于世,在书法上亦是近代以来的大家,宗法北碑一派,被誉为邓石如后劲。

当时,学于北碑之人虽多,却鲜有脱去唐碑习气之人。赵之谦学书的渊源不同于其他书家,深得北朝书风之精髓。与书风相似,他的画风也丝毫不落俗套。嘉庆道光以后,无论格调多么清新的画,也都循规蹈矩,多学于元明大家以及'四王吴恽'。唯独赵之谦能够不囿陈规,注重写意。赵之谦最擅长画花卉。

巧合的是,赵之谦在四五十年前所作之画竟和今天西方画家所作的日本画类似。而日本画家在文部省美术展会上的所谓创新之作,赵之谦很早以前就在画了。绘画衰微之际,却有如此天才横空出世,也可谓一大奇观。

赵之谦绘画欣赏2

因此,赵之谦是这个时代尤其值得关注的人。除他以外,大多数人只是蹈袭嘉庆道光之风,无人堪当大家之名。时至今日,画风亦日趋衰微。不过,近来的画家在品位格调上并未完全失去中国绘画的长处。

乾隆嘉庆时期一般被认为是清朝文化的巅峰时期。而绘画在走过异彩纷呈的极盛期以后仍能有赵之谦这种天才出世,可见中国的艺术潜力尚未消失殆尽。将来世道重归太平、文化复兴之际,画坛极有可能再生变化,开创新风。至于赵之谦会在那时的画坛占据什么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赵之谦绘画欣赏2

结束语

以上就是清朝绘画的大致情况。整体看来,绘画与经学、史学、文学等其他文化的沿革路径相似,只是最后的发展趋势有所不同。经学和诗文方面,不同流派最终融为一体,直到晚清仍有名家学者辈出。相较之下,画坛到晚清时期日趋衰微。

自古以来,每逢乱世或者国家不稳定时期,绘画领域的专业画家都会减少,即使偶有天才出世,也很难出现名家辈出的局面。咸丰年间,汤贻汾、戴熙以后,画坛可谓再无大家。赵之谦是个另类的天才,与通常意义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家还有所不同。整体看来,无论是经学、史学,还是诗文、书画,各个文化领域在某个节点以前都有着非常相似的发展脉络。而且可以断言的是,清朝文化与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都毫不逊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