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天珠的渊源
天珠在3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可见沿着珠体边缘蜿蜒出一条沁裂纹向珠体背面延伸,逐渐变细后悄然消失于珠体背面。从透过此处的内反射光可以感知SiO2晶体结构已经疏松,沁裂纹的边沿出现了晶体脱落现象。图中还可观察到些许打磨残痕,显然这颗天珠的打磨和抛光工艺并非很细致。在70倍显微镜下的成像,可清楚观察到珠体已沿着沁裂纹的方向渐次疏松,沁裂纹边沿有明显的晶体脱落现象。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A1MjMvMjE5NDA5MzQ4XzFfMjAyMTA0MDUxMTUyNDk1MzUuanBn.jpg)
天珠的表面应自然存在一层油亮、蜡状的感。但也别因为看见的天珠呈现一片朦胧而贬低其价值,有的天珠会被卖家事先净过,就不容易显现出原本的光泽。(这种情形应该在佩带一阵子之后就会逐渐改善。
人类在认识世界能力不足的时候,对于看起来很神秘的东西都存在着幻想。认为佩戴天珠、供奉会对自身产生好处,例如消灾、避祸、保平安之类。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幻想,自古有云要成 人之美,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容扭曲。其实不但天珠没有法力,佛像、佛牌等其他佛事用品都没有法力。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A1MjMvMjE5NDA5MzQ4XzJfMjAyMTA0MDUxMTUyNDk2MjguanBn.jpg)
天珠藏语叫(si , 斯)汉语译为“斯”或“瑟”,又称“天降石”。天珠的材质是一种特殊的玉髓,取利不易,质地坚实细腻,浑圆悠然,手感舒服,其白色线纹是密教的记号,由藏族法师指引绘制而利,年代久远的天珠会出现自然的风化纹,特别珍贵。天珠的种类也特别的多,按自然程度来分有:天然天珠和人工天珠
不管是九眼天珠还是其他的天珠,在被放到市场上之前都是十分珍贵的,大部分都是价值连城。而如今的天珠市场早已经大不如前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很多人非法买卖与造价所导致的。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0LzA1MjMvMjE5NDA5MzQ4XzNfMjAyMTA0MDUxMTUyNDk3MDYuanBn.jpg)
天珠又称“天眼珠”,其有九页岩的成分,含玉质及玛瑙元素,经日本研究证实,三、四千年前,火星的陨石坠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矿区,使得天珠原矿在强烈撞击下产生含十四种火星上的元素,尤其以“镱”元素的磁场能量最为强大,所有天珠都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感应,亦符合了藏胞认为天珠为“天降石”之说。为天珠蒙上神秘色彩的不止是它“来自天外”的材质,独特的镶蚀工艺早已失传,尽管日本、台 湾地区都曾试图制作出天珠,但并没有制作成功。
最早的天珠为象雄天珠,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考人员在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南岸进行发掘时,发现出土了一大批古象雄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就有极为精美的天珠,这是青藏高原首 次考古出土的象雄天珠。 这一发现为考察西藏地区天珠的出现年代、形态纹饰等提供了重要的第 一手资料,证实了古象雄时期天珠的真实存在和盛行. 考古学家2015年在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南岸一处古象雄时期墓地发现了地层关系清晰、明确年代最早的古天珠,系青藏高原首 次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