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上的三大误区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刻画了登科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许多人对于成功有了无限的遐想。

据传成功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曾经风靡全球。成功学的基本观点是,成功是有方法的,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你努力,对自己有信心,照着成功学的方法去做,你就一定会成功。

人人渴望成功,人人期待鲜花,人人苛求掌声,但成功绝非偶然,任何的旁门左道,都是偶然的和暂时的。

成功学上,往往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对于“成功”的界定。

有人把五子登科视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有人把功名利禄看作成功的唯一界定;有人则认为成功是做好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还有人否认成功地存在,认为人生只有无边的追求。

成功,语出《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即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

所谓的成功,其实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对于成功的理解,至少应该有三个维度。

一,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任何以结果为导向而忽略过程和目的的思维,都容易导致价值观的扭曲。

二,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生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每个人的成功都必然经历无数的考验和捶打,该吃的苦不能少吃。据传,世上的三大饮料,茶、咖啡和可可(巧克力),都是苦涩的,历苦方知甜。

三,成功至少应该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有的时候,心情愉悦的看庭前花开花谢,观天外云卷云舒;自由自在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品一壶清冽的春茶,读一本感人的书籍,也是人生成功的有机组成。

误区之二:成功可以急功近利。

所谓成功学,其实就是急功近利之模式。不在乎过程,只求快速达到某些目标,这些目标看上去似乎和名利没有太大关系,实则不然,要么间接的和金钱挂钩,要么通过给人一种与众不同和超越凡人的感觉,使人的虚荣心得到极度满足,从而让人热捧快速的成功。

人们总是热衷于特例个例。历史上,对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给与了太多太多的宣传和歌颂,以致人们习惯把这些特例作为成功的典范。其实,这不是历史的常态。

对于《孙子兵法》,我们有着太多的曲解。其实,《孙子兵法》给我们传递了三个观念。第一,以强胜弱。其中的“计”,是事前的统筹,要求我们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打有准备之仗。第二,以守为攻。人生,很多的时候,等待都是最好的策略,时机的把握极为重要。第三,以败谋胜。它主张我们要以失败为前提进行思维,这样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人的能量需要循环,不可能快速和持续的消耗。有的时候,得失心太重,反而不利于成功。心平气和的努力,也许可以更有效率。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艳,然而当时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世人的眼光,往往只会关注和惊羡于光环,可光环背后的汗水与泪水,又有几人知几人懂呢?

放下浮躁,放下急功近利,放下三分钟热度,脚踏实地,也许是成功路上一个不错的选择。

误区之三:成功可以复制。

成功学有两个假设:第一,成功可以复制,第二,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它的逻辑是这样的:有人成功了,那么我按照他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这是典型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它至少忽略了人的独特性。

作家余华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不管是杰出之人,还是平庸之辈,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有所作为,成名成家,都应该具备天赋、勤奋、机遇、关系等诸多要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强调个性的发挥和张扬,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成功,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感知。过多的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往往容易迷失自我。

成功路上,各有各精彩。不必羡慕和仰望别人,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但一定要相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坚持自己的信仰,并付出艰辛的努力,持之以恒,一定是世人共同的成功之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