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共爱一同行——《论语》悟读【22】

家国传千古,博爱弥世间。——题记

《论语》第二篇第六章: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悟读】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之时便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更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圣,通也。“圣”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繁体字为聖,其字形是在人形上加耳,有时加口,本义近于聪,指听觉敏锐,引申为精通某种学问或技艺并有极高成就的人,又引申为神圣等。在儒学中,“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来源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

“父母唯其疾之忧”的直解,是父母最担心的是子女的健康;深层的解读是,真正的孝子,绝不会让父母为自己的言行和德行而忧虑。

据史载,孟武伯是孟懿子的长子,骄奢淫逸,有声色犬马等诸多切身之疾。孔子此处的回答,意即为人子者若有诸多不义的行为,就是最大的不孝。他这是借孟武伯问孝之机,婉转地向他提出批评和教育。

辜鸿铭先生对“父母唯其疾之忧”的解读是,想想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那么的心急如焚。那么,你就知道应该对他们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西方宗教的核心,是你的言行能否经得住上帝注视的目光;

中国伦理的核心,是你的言行能否经得住父母注视的目光。

无论什么解读,我们都须明白,孝道的根基是感恩,感恩产生产生责任心,责任心产生上进心

***先生说,德行不能提升,皆为孝道有亏。

司徒雷登先生为燕京大学拟定的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这一校训没有标点,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它完美地诠释了教育的意义:教育是为了认识真理,真理能使人自由,自由不是成为人上人驱使人的自由,而是服务他人的自由。这体现了宗教的情怀和科学的方法以及无畏的精神。

冰心先生对这一校训极为推崇。她的解读是,“真理”是爱,“自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以爱之名相互关怀,又体现了“服务”的要义。

中国历史上,又太多太多赞美孝道的文章和诗句。我极为欣赏的是孟郊《游子吟》中的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感恩和爱是一切孝道的基础。孝道共爱一同行,理解了这一点,就理解了孝的真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