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怎么学?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先生如是说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无疑是中国画学子们心中的圣地。上个世纪,国画大师如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先生,均曾在我院国画系执教,是中国绘画教学体系的台柱子。他们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史和书画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形成了中国美术学院在中国绘画方面的一个鼎盛时期,在全国确立“新浙派”,潘天寿先生更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
“此书取名'课徒画稿笔记’,实际上已大大越出了课徒技法的范畴,老先生传授的不仅仅是技法,还有理念、思想。技法中有法理、赋哲理;教学中蕴学问、含情趣;技法谈境界、论格调。过去中国画常常被外行人看得很玄,读了此书,即使对传统绘画不甚了解者,也可以循道探入,渐渐有所体悟。所言常常涉及到美学许多原则,对普通读者提高审美修养、提高欣赏能力自然大有裨益,至于对习画者的益处便不必多言了。” ——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卢炘教授

朱颖人 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本书首次出版于1992年,即刻便成为专业领域的畅销书,后多次再版,曾荣获“郁达夫文艺奖特别奖”。2017年,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书中所记内容不止潘、吴、诸三位先生的言谈,还包括陆维钊、陆俨少、陆抑非、沙孟海、傅抱石、齐白石、黄宾虹、余任天等老先生们的若干言论。

左起: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

潘天寿《松石图》

吴茀之《潇洒水国天》(左侧为沙孟海先生题跋)

诸乐三《九畹兰香》

朱颖人先生(右)与授业恩师吴茀之先生合影

朱颖人先生在求学时所做的画稿笔记

朱颖人先生为《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题写目录

内页中的“构图及画面分析”部分(更多精彩内页见文末)

吴茀之《梅兰竹菊》册页

诸乐三先生两幅画中的石块,对此细悟,则会进一步理解用水的重要性

徐渭《墨葡萄图》局部


恽南田《萱草图》


朱颖人《香雪海》

朱颖人《诚斋诗意》 题跋:天寿翁作画,强其骨、好野战,感情蕴含于理性之中;茀之师作画,善触机、得灵变,理性深藏于情感之内。此间格致不一,然皆异途同归,均在石涛上人所语“一以贯之”之中。

朱颖人先生收藏的潘天寿未完成稿,笔线沉着刚健,寓有奔放之致,力能扛鼎。

朱颖人先生收藏的潘天寿画石课徒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