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新知 15 | 隼鸟 2 号的着陆囧旅 o(╯□╰)o
【科友召集】
↓↓↓
上一期我给你讲了隼鸟号的精彩故事,那个故事只要把真实的事情叙述出来,就是一部电影,连编剧都不需要了。今天,我要给你讲讲隼鸟号的升级版,隼鸟 2 号的旅程,故事依旧精彩。
2018 年 6 月 27 日,地球上的夏至刚刚过去。位于日本神奈川的 JAXA 宇宙科学研究所的控制室内,隼鸟 2 号项目的总负责人津田雄一,与他的 600 位同事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没错,这个时刻到来了!在发射后的 1302 天,隼鸟 2 号经过 3 亿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距离目标小行星“龙宫” 20 公里左右的地方,并且与小行星保持了相对静止。
这一刻,控制室内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研究人员们欢呼雀跃——4 年的等待终于没有白费!很快,隼鸟 2 号就传来了第一套珍贵的“龙宫”特写照片。可是,令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小行星龙宫的地貌逐渐显现出来后,笑容在 43 岁的津田雄一脸上凝固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龙宫”竟然是这个形状,因为他心里最清楚,龙宫这张令人吃惊的“麻脸”,或许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那么,“龙宫”到底长什么样呢?为什么小行星的“颜值”对着陆如此至关重要?隼鸟 2 号到底有没有顺利着陆呢?
咱们书归正传,从头讲起。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隼鸟 2 号。
基于隼鸟号的教训,隼鸟 2 号做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
第一个重要改进就是姿态控制系统。隼鸟号有三个用于姿态控制的反作用轮,但在第一次着陆前就坏了两个。隼鸟 2 号增加了一个反作用轮,并且尽量少地去使用它们。
另一个重要改进是燃料和氧化剂管道的走线。隼鸟号有两种走线管道,但遇到问题时都不管用,在第二次着陆后,发生了可怕的燃料泄漏。所以,隼鸟 2 号的化学推进系统进行了优化,具体方式有改进阀门清洗方法和气密性试验、减少焊接位置、审查焊接程序等。
隼鸟 2 号还改进了离子发动机。隼鸟号有 4 个离子发动机,在任务的最后,它们老化严重,坏的坏,伤的伤,最后勉强才拼凑出一个好用的。所以,隼鸟 2 号用等离子体保护放电器的内壁,并且通过加强磁场来降低电子发射所需的电压,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引擎的推力水平也增加了 20% 左右。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次隼鸟 2 号探测的目标——小行星“龙宫”。
“龙宫”小行星,1999 年被发现,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龙宫这个名字和隼鸟号拜访的丝川一样,都是日本决定对它进行探索后再起的名字。
这个名字,来源于日本民俗故事——《浦岛太郎》。在故事中,渔民浦岛太郎救了一只乌龟,乌龟为了报恩,将他带到了水下的“龙宫”。浦岛太郎爱上了一位恳求他留下来的公主,三天之后,他希望回到水面。作为一份离别礼物,公主给了他一个盒子,告诉他永远不要打开。回到家后,浦岛太郎震惊地发现 300 年过去了,他认识的每个人都已经死了。在困惑中,他打开盒子,立刻被一团白雾笼罩。当雾消失后,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老人,因为盒子里有他的过去。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从这个故事中听出龙宫的寓意。
在故事中,浦岛太郎在“龙宫”的盒子里找到了他丢失的过去,而隼鸟 2 号的目的,也是取得小行星“龙宫”的碎片,并带回地球,希望从中获取太阳系最初的信息。
“龙宫”是一颗 C 型小行星,比隼鸟号探索的“丝川”更加原始,像一颗“时间胶囊”,了解小行星上的物质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由此可见,“龙宫”绝对是被寄予厚望的。那么,在出发之前,隼鸟 2 号研究团队对“龙宫”了解多少呢?
通过红外观测,研究团队知道了“龙宫”的直径约为 900 米,表面积有 9 个足球场那么大,大致呈球形。它的反射率很低,仅有 0.05,就像一个圆不隆冬的黑色土豆。
4 年中,隼鸟 2 号不断传回照片,但始终都像打着马赛克,不见庐山真面目。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当隼鸟 2 号距离“龙宫”仅 20 公里,拍下第一张特写近照时,研究人员还真被被吓了一跳——谁都没想到,“龙宫”不是预想中的球形,而更像一个奇异的算盘珠,更可怕的是,“龙宫”有一张麻子脸,上面密密麻麻,满是凹凸不平的岩石。
图:龙宫
为了弄清岩石数量,项目团队用绿色标记出大小在 8-10 米间的岩石。这是一张让人忍不住犯密集恐惧症的图片——到底都是星星点点,荧荧的绿色。
这些岩石的分布事关隼鸟 2 号任务的成败,因为隼鸟 2 号的着陆条件很严格,着陆点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表面的倾斜度平均在 30 度以内。着陆时,隼鸟 2 号的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与“龙宫”表面平行。如果着陆点部分倾斜,则航天器的姿态也将倾斜,进入太阳能电池的太阳光会减弱。
应有一个直径约 100 米的平坦区域。隼鸟2号自主着陆时,导航制导系统的精度估计约为 ±50 米。因此,为了安全着地,必须具有直径约 100 米的平坦区域。
周围的巨石高度不高于 50 厘米。隼鸟 2 号的下端,有一个从表面收集材料的采样器喇叭,长度约为 1 米。因此,当采样器喇叭的尖端在地面上时,希望巨石的高度为 50 厘米或更小,否则就会有“触礁”的危险。
表面温度低于 97℃。接地点的温度必须低于此极限,以防止由于地面热量导致太空船上安装的设备因过热而失效。
因此,岩石遍布的“龙宫”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它不满足着陆条件中的第二点——无法提供一个直径约 100 米的平坦区域。别说 100 米了,甚至连一块直径为 20 米的平坦区域都难以找到。
再回看隼鸟 2 号,它长 1 米, 宽 1.6 米, 高 1.25 米。两边的两个大翅膀——太阳能板,长 6 米, 宽 4.23 米。这个大小相对于龙宫的“岩石丛林”来说,就显得太大了,所以,着陆龙宫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才能找到一个“落脚点”呢?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隼鸟 2 号导航制导系统的精度是可以提高的,现在是 ±50 米,通过练习,或许可以达到 ±20 米,甚至 ±10 米。于是,隼鸟 2 号项目团队兵分两路:
第一路,通过不断测试来提高着陆精度
第二路,仔细研究“龙宫”的地形,努力找出一块适合的着陆地点。
2018 年 8 月 17 日,行动正式开始了。
隼鸟团队在分析了各种地点的巨石分布图之后,把岩石数量较少的 L08 确定为隼鸟 2 号着陆点的第一备选,L07 和 M04 作为后备选项。名称“L”和“M”指的是低纬度(L)和中纬度(M)位置。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隼鸟 2 号还有两个小型的附属设备,一个叫小型巡视器,一个叫着陆器,它们俩就像是隼鸟 2 号派出的侦察兵,可以提前在小行星上着陆,为隼鸟 2 号提供更精确的数据。
9 月 21 日,小型巡视器顺利着陆。
10 月 3 日,着陆器顺利着陆。
小任务的接连成功,所有人都震奋不已,暂时从着陆困难的阴霾中走出。而很快,又传来好消息——在隼鸟 2 号项目团队的努力下,着陆范围再一次缩小,圈画出了石块较少的 L08-B 区。正当大家以为万事大吉,隼鸟 2 号着陆无忧时,意外却又发生了。
隼鸟 2 号团队突然宣布:将原定于 2018 年 10 月底着陆的计划,推迟到 2019 年 1 月以后。在 10 月 10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研究人员无奈地说:“龙宫开始对我们张牙舞爪了。”
这个消息非常的突兀,因为从隼鸟 2 号的官方推特来看,简直完全没有道理,前一篇推特还是一切顺利,怎么就突然推迟了呢?还一下子就推迟了 3 个月?
隼鸟团队官方给出的两个原因是:
一是为了通过现有的数据,更好地了解龙宫的地表条件
二是为了增加隼鸟 2 号的导航精度。
其实,导致计划推迟的导火索,是一个月前的测试中发生的意外。
一个月前,隼鸟 2 号在降落到 600 米处时,自动停止了下落,并且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联系。地面的研究人员除了等待,毫无办法,等信号恢复后,竟然发现隼鸟 2 号已经自动返回了 20 公里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隼鸟 2 号失联、自主攀升的行为看似诡异,但原因非常简单,甚至有点好笑——都是因为龙宫太黑了!别忘了,“龙宫”的反射率只有 0.05,在漆黑的宇宙背景下,就像黑人掉进煤堆里一样,很难找到。
而隼鸟 2 号是通过激光来测定距离的,如果龙宫太黑,光反射不回来,探测器无法获取高度,为了躲避风险,就会自动上升。
2018 年 10 月 3 日,着陆器的官方推特曾经有过这样一条推文是这么写的:
“哇!龙宫是如此黑,我无法定位自己。我不得不使用我的摇臂重新定位,所以我可以继续收集科学数据……现在好多了!”
这次意外暴露出一个关键问题:隼鸟 2 号激光测距的定位方法,面对漆黑的“龙宫”有时会失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定位方法呢?
不妨想一想,如果一个黑人掉入煤堆,如何让他迅速被认出?很简单:咧嘴一笑,露出白牙。
隼鸟 2 号精准定位的关键就在于:要在“龙宫”上布置一颗“白牙”,也就是释放会发亮的标记球。隼鸟 2 号只要瞄准“白牙”,就能被精准地引导了。
这个设想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导航精度能否达到要求呢?这需要谨慎的实验来验证。于是,隼鸟团队进行了两次“排练”。这次,命运向隼鸟 2 号团队露出了微笑,两次排练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10 月 25 日,隼鸟 2 号利用 LRF(激光测距)的方法,自动下降并悬停在 L08-B 区上空,在“龙宫”上投射出一个小小的影子。然后,像是母鸡下蛋一样,一个圆圆的球体,也就是标记球,从隼鸟 2 号底部释放出来,直直地落在“龙宫”上,滚动了几米。
标记球是用逆向反射材料制作的,能够反射出太阳光,形成一个亮晶晶的光点,虽然只有 10 厘米大小,却是“龙宫”上导航的灯塔。
这一天,隼鸟 2 号项目团队兴奋地在推特上写道:“这个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隼鸟 2 号成功着陆的一个重要条件:导航定位,已经顺利满足。
但是,隼鸟 2 号依然面临一个大难题,符合要求的着陆地点还是没找到。虽然经过几轮测试和练习后,导航的准确度已经提升到了±15 米,也就是说,符合要求的平坦区域已经缩小到了 30 米。但问题是,L08-B 的直径仅为约 20 米。
幸运的是,这个棘手的问题,也刚好被 10 月 25 日释放的“灯塔”解决了。原来,“灯塔”的存在,为隼鸟 2 号提供了一种“精确触地”的方法,把最终的导航精度提高到了±2.7 米,换句话说,20 米的直径的空间绰绰有余了。
最终,隼鸟 2 号选择了离目标标记较近的 L08-E1 区。这里比 L08-B 区狭窄,宽度为 6 米,刚刚满足隼鸟 2 号现在的导航精度! 项目团队说:“虽然这个区域的大小只是勉强够用,但我们会尝试在这里触地得分。”
终于,在小小一颗标记球的帮助下,所有难题迎刃而解,隼鸟 2 号已准备就绪,可以迎接最后的光辉时刻了。
2019 年 2 月 6 日,隼鸟 2 号团队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东京办事处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触地时间定在 2 月 21 日,着陆位置为 L08-E1。
整个过程都没有地面干预,只能靠隼鸟 2 号自己。
2 月 21 日,东京时间下午 13 点 45 分开始,隼鸟 2 号以 0.9 米/秒的速度下降。在下降到距“龙宫” 40 米处时,它“看到了”标记球,缓慢地移动过去。突然,它停下了,原来,这附近有一块 2 米高的岩石。隼鸟 2 号不得不继续调整自己的姿态。终于,它避开了所有大型岩石,准确到达了着陆地点的上空,就像猎人锁定了猎物一样,非常耐心地一点一点接近目标。
就这样,下降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上午 7 点 29 分,隼鸟 2 号的底端抵达了“龙宫”,仅轻轻的一触,便迅速弹起,激起碎石飞舞。渐渐的,在“龙宫”上投下的阴影越来越小,它又优雅地重新回到上空。
与隼鸟号的设计一样,所谓的“着陆”,其实就是蜻蜓点水般的轻轻碰一下。在隼鸟 2 号底部,有一个长长的、筒状的东西,名为“取样喇叭”。在它的顶端接触小行星表面的瞬间,它会发射子弹,在“龙宫”的表面激起碎片,这些碎片会被取样喇叭收集起来。整个过程复杂且迅速,仅在几秒中之内便能完成,之后立刻转为上升状态。这精彩的瞬间被称为“触地得分”。
由于信号延迟,几分钟后,地面上的隼鸟 2 号项目团队才接到“着陆”成功的信号。一时间,控制室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人们高声欢呼,互相拥抱,总负责人津田雄一更是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然而,着陆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2 个月后,2019 年 4 月 5 日,隼鸟 2 号向小行星龙宫表面发射了携带 9.5 公斤炸药的撞击器——SCI,在爆炸的巨大威力下,小行星地下岩石喷涌而出。撞击器给龙宫表面制造了一个人工撞击坑,炸出了小行星的深层物质。
又 3 个月后,2019 年 7 月 11 日,隼鸟 2 号二度成功登陆小行星“龙宫”,采集到了上次炸出来的地下岩石标本。
在我们欢度国庆节期间的 10 月 3 日,官方宣布,隼鸟 2 号成功完成了小行星漫游车的释放任务。至此,隼鸟 2 号的小行星考察任务全部完成,将于 11 月或12 月启程返航。
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请各位听众千万别忘了,太空探索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意外。隼鸟 2 号计划于 2020 年返回地球。在没有拿到最终的样品前,隼鸟 2 号的任务都有可能因为任何微小的失误而前功尽弃。因此,隼鸟 2 号的团队丝毫不能大意,现在依然是他们最为紧张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期待隼鸟 2 号的归来吧。或许你不喜欢日本,也不愿意看到日本在太空探索领域与我国有得一拼,但这一刻,我还是希望你暂时放下民族感情,这毕竟是代表全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他们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
将来总有一天,人类要向宇宙社会展示我们的文明史,当我们面对外星文明时,我们一定会说:
人类,而不是美国人,于 1969 年 7 月 20 日登上月球
人类探测器,而不是中国探测器,于 2019 年 1月3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人类探测器,于某年某月某日,第二次将小行星物质带回地球
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壮丽事业,任何科学成就在放到宇宙的大背景下,它都是属于全体人类文明的成就。
参考资料:
[1]https://ssed.gsfc.nasa.gov/IPM/PDF/1050.pdf
[2]https://global.jaxa.jp/projects/sas/hayabusa2/pdf/sat33_fs_23_en.pdf 第 46 页
[3]https://global.jaxa.jp/projects/sat/hayabusa2/instruments.html
[4]http://www.hayabusa2.jaxa.jp/topics/20180404_e/
[5]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180906e/
[6]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190220e_TDPoint/
[7]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180904e/
[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230303?from=search&seid=1124466478350871666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230303?from=search&seid=11244664783508716669
[9]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181014e_TD
[10]http://www.hayabusa2.jaxa.jp/en/news/status/(9月18日状态)
[1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230303?from=search&seid=11244664783508716669
[12]https://twitter.com/MASCOT2018/status/1047456139024261121
[13]http://www.hayabusa2.jaxa.jp/en/topics/20190220e_TDPoint/
[1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PPk8exxV8&feature=youtu.be
[15]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230303?from=search&seid=1124466478350871666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230303?from=search&seid=11244664783508716669
生活科普 | 蓝光是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生活科普 | 益生菌真的能治疗便秘吗?
生活科普 | 抽电子烟真的能帮助你戒烟吗?
硬核科普 | 湍流是如何产生的?
硬核科普 | 轮回转世现象存在吗?
硬核科普 | 平行宇宙,真实 or 荒唐?
未来科技体验馆 01 | 密码、刷脸、皮下芯片,未来金融业的身份认证会走向何方?
未来科技体验馆 02 | 5G 生活将从什么时候真正到来?
未来科技体验馆 03 | 谁才是 AR 技术等待已久的破局者?
未来科技体验馆 05 | 我们离攻克癌症还有多远?
微信开屏画面从这里诞生
地外文明题材的巅峰之作 -《接触》(上)
为什么光速极限不需要加“人类已知”的定语?
汪诘作品《太阳系新知》第一集片段抢鲜看
真的看完了?点了才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