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句话毁掉的年轻人
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电影《爆裂鼓手》,讲述的是19岁的安德鲁,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跟随魔鬼导师弗莱彻训练的故事。
为了让安德鲁追求完美,弗莱彻说:“在英语中,再也没有哪两个词比“good job”(干得好)更害人的了。”
在赞美教育盛行的年代,这位音乐教师的话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随便赞美一个年轻人,很容易让他沉浸在短暂的成功中,从而失去自我判断力、充满功利心、更无法培养极致专业的精神。
1、 “干得好”,让年轻人失去自我判断力
对在某个领域,初露头角的年轻人,“干得好”这句评价,会使他们沾沾自喜,失去自我判断力。
李曼是表妹业余美术班上的同学。
开学不久,老师发现她的作品很惊艳。最初,她每次都是第一个交作业,老师的评语清一色都是“画得很好”,“棒棒的”。
当其他人,还在挣扎着修改线条时,李曼已经能轻松完成复杂的图案。
两个月后,大多同学都开始快速进步。
可李曼的绘画水平却停滞不前,甚至还出现很多明显的失误,如整体比例失调,光线明暗完全不符合常理等。
经老师点评后,偶尔她可以表现得很正常,但大多时候都是越来越糟糕。期末考试前,她交了一幅有史以来最差的作品,被老师批得体无完肤。
课后,她泪水涟涟地找表妹诉苦。
她说自己虽然有一点美术功底,但绝对算不上有绘画天赋。
最初她交出的每幅作品,都至少耗时十几个小时才完成。
这几个月里,被大家的赞美声包围着的李曼觉得自己真的天赋过人。
她开始偷懒,也不再研究绘画技巧,完成一幅作品从不超过两小时。
结果,她越画越差,到最后交作业都变成了一种敷衍。
“干得好”就像一句魔咒,让年轻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甚至失去了对自我的判断力。
2、“干得好”,让年轻人缺乏极致专业的精神
畅销书作家赵星说,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是一种扎实的能力。总喜欢听“干得好”的人,都缺乏一种极致专业的精神。
朋友小飞,天赋异禀,大学选的专业是他最喜欢的领域。
大学前两年,他轻松包揽了整个年级的一等奖学金。
老师夸他是自己遇到的最聪明的学生,同学们也对他赞不绝口。
渐渐地,他很享受这种赞美。他觉得对天赋过人的自己而言,不费力就能超过大多人,根本没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大三时,他迷上游戏导致几门功课都在及格边缘徘徊,结果错失了保研的资格。
他说:“那些夸赞让我迷失了自己,更失去了极致专业的动力。”
事实上,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成功的人,即使被掌声包围,也从不会丢掉极致专业的精神。
王家卫说,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做到极致是他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
当红演员胡歌因演出《琅琊榜》重登演艺事业巅峰,面对大众的赞誉,他始终耐心打磨每一个角色,直至完美。
最近,因为能把自己化成蒙娜丽莎,美妆博主何雨虹火了。她精湛的化妆技巧,吸引了无数的赞美声。
但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何雨虹始终认真面对每一幅妆容,尽可能做到极致。
她说化一个完整的妆容至少要三到六小时,前期还要做大量的功课。
因为热爱,她始终保持着打造精品的匠心精神,不断为人们带来惊喜。
“干得好”,是摧毁年轻人匠心和迈向极致的强大武器。
人生中,偶尔有近路可抄,但一生中却没有捷径可走。所谓匠心,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3、“干得好”,让年轻人充满功利心
长期被赞美包围的年轻人,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做任何事情的初心,都是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同。
好友丽莎是一家公司的主管。
昨天,她收到一封辞职信。
一位名叫悦悦的95后女孩抱怨说,自己名校毕业,可这半年里,丽莎整天跟她纠结琐碎的事情,比如邮件格式要规范、表达要精准等。
她说辞职,是因为最近丽莎对自己太冷漠,她不能在缺少鼓励的环境下工作。
悦悦是乖乖女,父母常年变着花样夸她。在宠溺中长大的她,脸上始终挂着甜美的笑容。
刚进公司时,她表现很积极,会主动跟丽莎请教问题,认真学习产品知识。
她的努力,赢得同事们一致好评,丽莎也经常表扬她。
正当丽莎打算重点培养她时,却发现悦悦无论做什么事,似乎都是为了得到赞美,功利心极强。
两周前,丽莎让悦悦做一份产品目录。
悦悦做出的文件错误百出,丽莎第一次批评了她,并要求修改。其实,这个目录很简单,可悦悦硬着头皮改了三遍还是不过关。
对悦悦而言,这个工作不光没有赞美,反而伴随着批评,她是无法忍受的。丽莎说如果她能反省,还是愿意给她机会的,没想到却等来她的辞职信。
董明珠说:“要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
有功利心的人,总想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回报。
“干得好”,是让年轻人滋生功利心的温床。
那些整天沉溺于“做得好”蜜罐中的人,一生都只能靠这种随口的赞美,来滋养他们的虚荣心和功利心。
他们永远不明白,自己的努力绝不是讨好别人的工具。
4、“干得好”,是毁掉年轻人的毒药
在心灵鸡汤泛滥的年代,每个人都热衷于鼓励和赞美他人。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真正能帮助到年轻人的,绝不是简单的“干得好”就够了。相反,这是一项考验师长们耐心和智慧的巨大工程。
一、心存敬畏,警惕权威性的危害
面对有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师长们应该心存敬畏。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假如把来自外界的反馈都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的镜子里,有一面对人有巨大的影响力,就叫做权威。
对年轻人而言,长辈是权威的象征。有些领导处于礼貌,习惯将“干得好”挂在嘴边,这样会让年轻人飘飘然,失去奋斗的方向。
二、取得成功时,应多关注做事的过程
与赞美相比,多关注过程,能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
比如,业务新手接到大订单时,我们应多讨论他是如何跟客户沟通的,做了哪些努力去促成交易等。
这种明确的分析,可以让他们学会复盘,总结经验。
三、摒弃空泛赞美,培养极致专业的精神
在追求速成的年代,年轻人偶尔做出点成绩,就被师长们疯狂点赞,会让他们失去极致专注的耐心,而这种能力是人类最稀缺的。
与其泛泛地赞美,不如鼓励他们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拥有这种能力,人生迟早会开挂。
“干得好”,让年轻人得意忘形,一旦形成讨好型人格,失去自我判断力,凡事只追求“差不多”,就会与极致专业相差十万八千里。
真心关注年轻人的师长们,请不要随口说出“干得好”。与其空洞地赞美“干得好”,不如教会他们踏实成长,不断打磨自己。
漫画家蔡志忠说,人生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找寻你最拿手、最喜欢的事物,把它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成功。
《孙子兵法》中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