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黔生与我微信互动,相约春天到来时务必一聚。到时约上几个合心朋友,选一僻静有花特别是有樱花之处,以花为诗,以茶代酒,风雅一回。黔生的心情是急迫的,他强调“务必”,想是预感到来日无多;他又强调“合心”,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他强调赏樱花,似在激赏生命的短暂辉煌。
春天到了,但黔生已不能赴约,他已随春风远去!樱花开得正好,但终有飘零之时。我用日本俳句安慰自己:“花瓣虽然凋零,花枝永远挺拔!”黔生于我,“亦师亦友”。我急切提笔,欲作文以祭之。奈何心境愴然,凝噎无语,难成句读。想起两篇旧文,一为评黔生歌词创作,一为感佩黔生之祭孔圣文。黔生是歌手,是优秀的歌诗作家;黔生是教师,尊孔而诲人不倦。谨此二文,或可献祭于黔生?
黔生远行,樱花无语,谁解我此时心境?
辛丑清明时节
一
前些年,我曾主持《安顺日报》文化副刊的编辑工作,内有一个专栏叫“潮音”。
“潮音”的取名,来自安顺籍文化人戴明贤先生的建议。其涵义有三:安顺有个“潮音寺”,过去香火很盛,今刊名“潮音”,意在反映地方文化特色,此其一也;而今安顺,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其势非凡,刊名“潮音”,旨在反映时代趋势,此其二也;而无论是彰显地域文化还是紧扣时代主题,一篇好的副刊文章,都应是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应是个体生命的“心潮之音”,此其三也!
陈黔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致力于歌词创作,其作品散见于全国报刊者凡数百篇,其中的一些词作曾获著名作曲家谱曲并由著名歌唱家演唱,颇有一些影响,黔生亦因此而成为“著名词人”。可以说,黔生凭借歌词,发出了他自己的声音,发出了安顺的声音,发出了时代的声音。因此我说,“黔生笔下有潮音”。
最近,黔生从他发表过的数百首词作中选取116首,集纳成集,取名《心韵》,由乡人刘涛志先生题写书名,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乃成为安顺正式出版发行个人歌词作品集的第一人。市委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文联为黔生先生隆重举行了《心韵》出版首发式,诸多艺坛名家,纷纷祝贺黔生,成为安顺文艺界的一件盛事。早在“首发式”之前,我便蒙黔生赠书。那还是在仲夏时节,西秀区文化局举行诗词楹联集《屯堡风韵》出版发行座谈会。黔生是《屯堡风韵》主编,特邀我参加。黔生在会上赠我《心韵》,我当即表示要解读他的心曲。此书装帧清雅,版式可人,页码不多,略显清瘦,有如黔生体貌。歌词分为五个小辑:曰“永葆的风姿”,主要歌咏各地自然山水,但以安顺为主;曰“永久的颂歌”,主要抒发爱国情怀;曰“永恒的主题”,主要描写男女情爱;曰“永存的记忆”,校园情景及无邪童心在这里美妙展现;曰“永奏的旋律”,亲情、友谊和同志的心曲在这里交混回响。三
其一,《心韵》是安顺人的心声,表达了强烈的乡土情怀,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歌。黔生祖籍广东,但以黔人自命,他的血脉跳动着安顺文化的韵律,因此,在他笔下才会出现如此动人的句子: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座小小的古城/一段繁华的烟云/一篇沧桑的诗文/孕育出一个吉祥的名字/安顺,安顺……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座小小的古城/一曲夜郎的老歌/一片大明的遗存/孕育出一个祝福的名字/安顺,安顺……啊/悠悠往事用梦的意境欢迎你/青春古城用诗的色彩欢迎你/安顺祝福你四季平安/安顺祝福你岁岁顺利。(“永远的风姿·《安顺》”)这些词句,既简约凝炼,充满诗意,又朗朗上口,信息量大。难得的是,其中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感。这感觉,这厚重,不独来自对现实的体悟,更来自对历史的洞悉;要知道,黔生在从政之前,曾是一名出色的历史教师。其二,《心韵》具有时代色彩,爱国爱乡的情怀洋溢在歌咏之中。你听——大海闪耀金色光芒/一艘巨轮正在远航/晨曦为她铺开锦绣前程/海鸥为她纵情歌唱。她劈开了翻滚的浪巅/她冲破了风暴的阻挡/她绕过了隐蔽的暗礁/她找到了正确的航向/她怀着必胜的信念/她载着金色的理想。海面缀满了闪烁星星/一艘巨轮正在远航/海风为她奏起豪壮的乐曲/浪花为她纵情开放。(“永远的颂歌·《一艘巨轮在远航》”)其三,《心韵》是一个具有复杂人生和复杂性格的歌者的心曲:你从跌倒的地方/勇敢地站立起来/你从失足的地方/重将风帆张开。你从深渊归来/甩掉重负多么轻快/你从苦海归来/洗尽污浊仍就洁白。告别黑暗的昨天/迎接今天的云彩/多少深情的目光/充满对你的期待。(“永奏的旋律·《归来吧》”)可以视为对失误者的劝勉,亦可视为对蒙冤者的抚慰。在复杂的人世,有时可误黑为白,有时又可能误白为黑;而诗人的歌唱,无疑来自对复杂人生的感悟,来自他复杂的心曲。黔生是一个好教师,也是一个好官员;他善于教书,也善于做官。作为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前副主任,他的政治敏锐性,他的全局意识,他的沟通协调能力,都令我欣羡不已。唯如此,他才得以避免成为只知吟风弄月和徒作无病呻吟的无聊学究;唯如此,他才得以成为乡土的诗人,时代的歌手。
四
黔生的歌词创作成绩既使我感到欣喜,复又使我感到忧虑。所喜者,黔生老当益壮,虽年届古稀但才华茂盛;所忧者,后辈承续薪火者安在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顺曾出现过几位成绩斐然的歌词作家,除陈黔生外,尚有郑正强、罗迎贤、杨世明,其时号称安顺“四大词人”。而今,青年一代崭露头角者鲜矣!
想来,除商品大潮使趋利者丧失歌咏的激情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误以为歌词创作乃雕虫小技而不屑为之。其实,歌词创作就是“歌诗”创作。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诗是炸弹,是旗帜”。如《国际歌》,如《马赛曲》,如《义勇军进行曲》,这些歌词,不就是诗歌,是“炸弹”,是“旗帜”吗?诗歌与音乐,本来就是并蒂奇葩。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歌的国度。我国的文学艺术史,可以说既是诗的历史,也是歌的历史,要不,“诗”与“歌”怎么总是紧密不分而合称为“诗歌”呢?一部《诗经》,无论是“风”,是“雅”,是“颂”,都与歌唱有关。《离骚》的音乐律动,无人敢作否定。汉朝的“乐府诗”,原本就是“歌词”。唐诗中的不少篇什,可直接诉诸于歌咏,而宋词与元曲,常在“勾栏”与“艺苑”余音绕梁;那许许多多的“词牌”与“曲调”,包容着多少音乐与歌唱的故事!
李叔同是文学艺术大师,也是佛学法师,但他的书法艺术和佛学讲义,大众识者不多,而他的歌词《送别》却广为传唱,脍炙人口,以至成为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标识: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三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凭着这歌词,知识分子的时代苦闷,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这是真实的“苦闷的象征”。这苦闷,来自一个觉醒之后又深感苦寒与孤寂的文化灵魂。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歌词作家王健曾到安顺采风,我作为文联工作人员曾携幼子宋扬陪她四处行走。她虽年届花甲,但其才情令我倾倒。“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仅这两句,便是我终生寻觅不到的佳句,这是一个时代的“欢乐的象征”啊!说到这些,意在说明黔生的歌词创作十分重要,他参与了安顺地方文化知识谱系的构建。安顺需要歌唱,安顺需要自己的歌。安顺需要自己的歌词作家。
五
作为教师,黔生讲课富于韵律感,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很具感染力。加上他盛年时面容清癯,深度眼镜后面的眼睛虽然不大但却十分“聚光”。这个形象,老是使我想起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但藤野不会写歌词只会教解剖,这一点,他比不上黔生。在黔生的歌词里,无论是乡土的芬芳,无论是时代的情怀,还是个人的心曲,无不是生活累积于心、发乎为情、振之为音的结晶。而且,他的散文随笔也写得不错,曾是我所主持过的文化专栏“潮音”的撰稿人。由于有这些原因,我才敢说“黔生笔下有潮音”,他担当得起。
祭孔圣文,千年以还,遍及九州,标杆在彼,殊不易写。而选兄执笔,乃有司得人。兄植桃李,下自成蹊;任职人大,立法为民。羡师自小学、初中、高中而大学,求学之旅,步步坚实;敬兄从教书、写词、文联主席、文化局长至人大主任,为人做事,事事用心。兄之祭文,既追思先圣,古意朴朴;又立足乡里,情愫殷殷。虽系骈文,但无八股之气;文采音韵,深得学子之心。拟古意而发新声实难为之而兄能为之者,是茨林之所不及也!
茨林甲午年八月初五
陈黔生先生
附:陈黔生《2014年(甲午)祭孔圣文》
陈黔生
两袖清风,圣哲恩泽海宇。殚精竭虑,楷为万事师表。呕心沥血,终成千古巨人。伟哉孔圣!集经修典,传道授业。习习儒风,华夏魂灵。仁义礼信,万代不泯。伟哉孔圣!弟子三千,桃李成蹊。倡有教无类勿问显贵黔首,行诲人不倦学子皆见贤思齐。以孜孜求索为大富,以劳碌奔波为大贵。伟哉孔圣!
黔中远地,仰德怀馨。安顺文庙,儒风犹存。先辈传学,后继秉承,解惑释困,授业达明。人才辈出,后生可畏。齐家以求治国,诸端行之以礼。殷殷以图乡梓之荣,旦旦而为国家福运。
世事沧桑,乡心如金。天道悠悠,终酬精诚。恰逢良机,祭拜先圣。官民齐聚,学子同颂。鼓乐萦绕,殿阁回鸣。文武之庙,一弛一张。白塔城河,上达下行。天洒甘霖,官民若飞。为官躬身,为民齐奋。吾心拳拳,吾意诚诚。后发赶超,攻艰克难。继往开来,后来居上。树万民同心之本,继圣德代代相因。甲午之秋,丰年临庆。官民齐伏,告慰先师。今逢盛世,官民同心。神州复兴百年之梦,吾乡同步小康之境!
当此佳日,伏祈圣灵。佑我安顺,法古创新。佑我安顺,福祚永盛!
文庙祭孔
· 作者简介
宋茨林:宋茨林,男,退休报人、作家、文艺评论家。
2021年4月
值班编辑:陈文杰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