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银元局,一个出生辉煌却结局草率的造币厂
安徽省的前身是江南省左布政使司。要说清代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域,一定是江南省。当时全国税负三分之一来至于江南省,全国一半的科考人数出至江南省。1667年,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取辖下安庆、徽州两府首字,组建安徽省;右布政司则组成江苏省。安徽省在清代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首先它是农业大省,税负充足;第二它是经济大省,徽商大家应该都有耳闻;第三它是文化大省,早年的理学派、清代的桐城派都是文坛重要标志。
安庆银元局就诞生在安徽,一个集农业、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大省。不仅于此,它的前身是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技术招牌。安庆内军械所由曾国藩创立,是我国第一个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创办的军工企业,它的技术力量完全来至于国内,也是我国近代机械工业的里程碑。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轮船“黄鹄”号就诞生于此。
光绪二十三(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上书朝廷建议筹建银元铸造厂。获得朝廷批准后,在安庆成立安徽银元局,它跟辉煌的江南造币厂是同年成立的,都属于老牌银元局。
光绪二十四(1898)年安徽银元局开始铸造流通银币。图案主题风格为,正面中间珠圈环绕满汉文的光绪元宝,下方标注重量,两侧有六瓣花。反面有英文标注,中间是七尾盘龙,龙身周边有祥云纹路,两侧有长六瓣花。根据纪年方式不同分为四个版本。
版本一,标记二十四年安徽省造,生产了四个规格,含银量各有不同。七钱二分含银89%;三钱六分含银85%;一钱四分四厘含银80%,七分二厘含银80%。
版本二,标记二十四年安徽省造,并且光绪元宝四字中间加刻英文字母。生产四个规格同上。
版本三,标记干支纪年的戊戌安徽省造,生产了两个规格。七钱二分含银89%,七分二厘含银70%。
版本四,无纪年标注的安徽省造,生产了四个规格。没有三钱六分的半圆,增加了一种三分六厘的五分,含银量70%。
光绪二十五(1899)年,安庆银元局只生产了一种三分六厘的辅币。当年朝廷考虑多省铸造流通银币,不利于成本控制,含银成色各异也导致流通不畅。为了便于管理,只保留湖北、广东两省铸造银币;后在各地官员的争取下,又增设直隶、江南、吉林三省。安徽银元局不在此列,所以停铸银元。安徽省铸造龙洋的时间就只有一年,短时间内铸造了五个版本,多种规格龙洋,导致每个品种存世数量较少。
安徽银元局停止铸造银币后,继续生产铜币,1902年更名为安徽铜元局。1906年再次更名为度支部(清朝财政官署)安庆造币分厂。1907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安徽制造局,并将电灯厂、兵工厂统一划归其管理。
1914年安徽军阀孙毓筠,利用安徽制造局原地址和旧机器设备建立安庆造币厂。这次建厂可不是什么为民所需,而是为了用旧设备铸造大量含银低下的私铸袁大头,以供牟利。
1919年安庆造币厂划归财政部管理,只有铜元制造的许可。当时财政部对银元铸造这块管理严格,很多地方造币厂没有取得银元模具。安庆造币厂利用人脉关系,弄到了八年袁大头的祖模,并获得了生产银元的批文。初始的半年,有记录的袁大头产量是121万枚;后期就不向财政部上报数量,开始降低含银量来牟利。低劣的银元遭到了各地百姓的抵制,各地方银行和财政部门联名上书,财政部收回了安庆造币厂的银元铸造权。
民国九年(1920),安庆造币厂为倪嗣冲铸造了两种纪念银章。1920年是皖系军阀倪嗣冲夫人五十大寿,倪嗣冲利用权力之便,命令造币厂铸造自己的军装纪念章和安武军纪念章。将纪念章广送社会各界要员,以此来敛财和出名。
倪嗣冲纪念章正面为他的半身戴帽军装像,上书中华民国九年;反面中心是圈起来的纪念二字,上方刻有安庆造币厂造,下方有花草环抱三星。有壹圆、五角、贰角、壹角四个规格,含银80%,铸造数量五万枚。
安武军纪年章正面是倪嗣冲戴胸章的半身军装像;背面嘉禾纹路,中间刻有安武军纪念字样。铸造数量同样是五万枚。这枚币的做工看起来相当粗糙,纯粹是为了敛财而铸造。
1922年安庆造币厂在没有银元铸造权的情况下,擅自仿制低成色的广东银毫,被报社揭发,公开报道。1924年又私铸低银版的八年袁大头,各地反对之声不绝,各银行表决通过抵制劣币决议,年底财政部派专员去安徽调查取证。1925年初,财政部收回安庆造币厂祖模,安庆造币厂停止铸币业务。
从出生辉煌的安庆银元局,到草率结束的安庆造币厂,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转变。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它的业务能力很强,却因朝廷一道指令,败给了湖北、广东、江南这些顶尖的造币厂,属于生不逢时。后期持续大量生产劣质银币,为了私人利益,罔顾造币的初衷,累教不改,纯粹是自作自受的体现。#收藏##钱币收藏##收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