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过时的像素风,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能看到像素的影子:游戏、服装、杂志、广告、建筑物,乃至许多人家里挂着的十字绣。
一个个方寸大小的小格子,却搭建出无数各具特色的幻想世界,流行了数十年都未过时。
像素风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 01
像素的历史
像素风的历史其实源远流长,我们往上追溯,可以一直游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时期。
那个时代的“镶嵌画”就是用各种颜色的小石子、玻璃片或陶瓷片镶嵌出来的图案,它还有另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马赛克”(Mosaic)。
▲罗马别墅中,用马赛克描绘的图画
古希腊人用马赛克在公共场所里描绘众神,古罗马人用马赛克装饰房间、宫殿,后来基督徒们用马赛克来讲故事、传教。
拜占庭时期,马赛克艺术发展至鼎盛,代表作有意大利拉文纳大教堂的壁画。
▲拉文纳大教堂中的镶嵌画
千年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点彩画,也是像素风艺术的另一个源头。
“点彩”就是用无数个细小的彩色堆砌出一个大的画面,单独看每一个小色块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稍稍拉开点距离,一个栩栩如生的画面就出现了。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修拉,1884-1886
# 02
因游戏而风靡
虽然在历史中有如此多相似的艺术创作,但“像素风”真正成为一种流行风格,还是多亏了电子游戏的产生和风靡。
像素的英文名Pixel,来源于单词 Picture和Element,直译为“图像元素”,是数字图像里最基本的单位。早期的电脑和显示能力有限,内存小、色彩单一、分辨率低、不能显示太多的信息,所以第一批游戏开发者只能用极其有限的像素点组成画面来节省机能,保证流畅运行。
1972年,由诺兰·布什内尔设计的“乒乓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商业意义上的电子游戏,也可以说是第一款由像素组成画面的电子游戏。
日本游戏商太东1978年推出的《太空侵略者》,使像素风电子游戏得以风靡世界。
1980年,日本南梦宫开发的“吃豆人”,成为了全民电子游戏的先驱。
到了1983年,日本任天堂推出了真正意义上、更为普及的家用游戏机FC红白机,像素风的时代全面降临。
之后,“像素风”这一在计算机游戏中诞生、应用的风格开始风靡世界,甚至反过来影响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乃至建筑师们的创作。
# 03
用像素构建“我的世界”
著名基建游戏《我的世界》,玩家们用一个个格子创作了天文数字级别的像素世界,比现实中的建筑还要壮观,贯彻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风靡全球的乐高同样将像素风贯彻到底,每一块乐高积木就是像素艺术的基本元素,消却了艺术设计与娱乐之间的隔阂。
▲乐高艺术家Nathan Sawaya的作品
像素到了艺术家手中,便又迸发出各种各样的美丽。日本插画师104uuu,真名丰井祐太,他的作品大多是都市生活中的景观,用像素风表达出来格外地温馨可爱。
▲艺术家丰井祐太的作品
德国的像素艺术团队“EBOY”,作品也是以城市风景、都市的生活日常为主,色彩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但细节之处做得十分逼真。
▲San Francisco
▲Pixerama London
而且,“EBOY”还用像素风作品成功出圈,吸引了包括阿迪达斯、路易·威登等品牌联名创作。
▲口罩大叔的东京像素冒险——EBOY与LV联合创作
“EBOY”成为90年代网络艺术先锋,启发了川久保玲在她的 COMME des GARÇONS 18春夏系列中重新演绎了10件艺术作品,创造出现代创意马赛克印花。
▲COMME des GARÇONS 18春夏 摄影 Mitchell Sams
像素本身是由极度简单的元素,但却能构成极度复杂的画面,因此它可以具备无限的创作空间,形成令人过目不忘的独特画风。
像素风是一代人的回忆,但却能在艺术家与普通人都绽放出无限光彩,所以它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的美丽。
像素之所以永不过时,便是因为它游走在复古与潮流之间。
END
文 | Ape
图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