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战:王敦、苏峻之乱(7)门阀内战和平演变,十年大乱终见消弭

苏峻乱后,建康宫殿宗庙已被烧成了白地,温峤建议迁都到自己辖区的豫章,三吴豪族请求定都于会稽,打算趁此机会从北方高门那里抢走皇帝,双方争论比较激烈。(是时宫阙灰烬,以建平园为宫。温 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请都会稽,二论纷纭未决)

王导最终总结性发言:“建康为古之金陵,当年孙仲谋、刘玄德都说这里是帝王之宅,风水第一位!帝王不因穷富挪窝,现在北方胡虏随时窥伺,一旦我们往南走就是示弱,到时候万一人家打过江来了就回天乏术了。

最终,草创东晋的王导力排众议确定继续定都建康并开始了灾后重建。

王导在结尾的最后一句话,说了句很实在的大智慧:现在这种情况,最合适的就是镇之以静,一定要稳下来,不要再折腾了,这样整个国家就都稳下来了。(今特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由是不复徙都)

当年受诏辅政的七大臣中,司马羕和卞壸已死,庾亮出镇豫州,温峤表示战后京师已经休克,我要回江州去经营征调物资以供朝廷,朝中只剩下了王导、郗鉴和陆晔。

剩下的这三位,都是知道“稳”是什么意思的人。

在随后几年的恢复中,建康再次被渐渐振兴了起来,作为重整秩序的顶级高手,王导的国家地位继当年受命江左后,再次到达了顶峰。

年幼的成帝每次见到王导都要下拜,中书省起草的诏书,都要开头写'敬问',天下大旱,王导上疏请求退职揽责任,朝廷数次下诏表示您老人家可千万不能走。

王导的地位此时已经尊隆到了极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门阀间的斗争中琅琊王家再次取得了优势。

因为他现在仅仅是孤胆老英雄了。

此时的王导后面已不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琅琊王家了。

王家当年出镇内外的第一波兄弟们基本上都离世了,家族在王敦乱后一直是处于被严密防控的位置,而且人才素质凋零,都是舞文弄墨的好手却没俩能处理政务治理地方的人才。

王家在这个时间段除了王允之以外,基本上再无可用子弟。

像王羲之这帮就还是别提了,那真的仅仅是利用了家族势力无忧无虑的为我国的艺术领域做贡献了。

人家庾亮那边却帮手众多,兄弟中,庾冰,庾怿,庾条,庾翼,都是能够独当一面。

此时虽然看似风平浪静,但王导心里最明白,没有实力却站在顶点,这是很危险的。

鉴于此,王导急需寻找一个靠的住的盟友。

遍观朝野,西边的陶侃实力没问题,但跟他王家是仇人。

江州的温峤实力一般而且跟庾亮的关系明显更好。

淮北的流民军全都是另一个阶级的,根本没法进行一个统一战线的联盟。

王导最终选择的终结东晋开国门阀十年大混战的关键钥匙,是郗鉴。

早在明帝刚刚驾崩那年,王导就已经跟郗鉴好上了,王导称病在家的时候可以不避嫌的送别郗鉴镇广陵,最终这事闹得挺大都被卞壸弹劾了。(司徒导称疾不朝,而私送郗鉴。卞奏“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请免官)

王导为啥要这样呢?

因为王导在王敦之乱后艰难的摘清了自己的责任,出镇地方的王舒和王彬相继被调回中央,家族实力迅速萎缩,另一方面庾氏开始兴起,温峤和卞壸那都是当年东宫一党的人,庾亮的诸多做法已经尽显专横本色。

面对这样的政局,王导再次展现自己的动人美感,最终郗鉴接过了导爷伸来的橄榄枝。

王导先是征辟了郗鉴之子郗昙,然后郗鉴又遣门生向王导求婿。

王导极高姿态的将所有王家后生圈到东厢让郗鉴随便挑,郗鉴从这里选中了光着肚子躺在床上一脸无所谓的王羲之。

王羲之是书圣,他媳妇郗璿被称作“女中笔仙(王羲之妻郗氏,鉴之女也。甚工书。兄愔与昙谓之“女中笔仙”),这两口子一辈子生了七子一女,估计无论是情感还是志趣,两人这辈子应该是都挺开心的。

如果说真的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话,应该说的就是这样的伴侣和这样的人生吧。

哪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轰轰烈烈,完美的爱情大抵不过是优越的物质、相同的阶级、搭调的爱好以及爱情的结晶。

在苏峻乱后,郗鉴成为了王导的坚强后援,作为一股极其重要的潜在力量砝码,为东晋开国十多年来的各种大乱收了尾。

因为他的存在,后面陶侃、庾亮都没能再挑起来继王敦乱、苏峻乱后的第三次东晋大内战。

因为郗鉴屯军在了极其关键的位置。

京口重镇。

起因是刘征聚众数千做了海盗,劫掠东南诸县,于是郗鉴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出兵打平了这伙海盗,随后在京口筑城就此驻扎于此。(时贼帅刘征聚众数千,浮海抄东南诸县。鉴遂城京口,加都督扬州之晋陵吴郡诸军事,率众讨平之)

京口是今天的镇江地区,在东晋初期时属于地广人稀,田恶少渠的地方,一直没怎么开发,属于战略大后方,前面有合肥、历阳、建康挡着,不用太担心北边胡虏和流民军的袭扰,又属于建康和三吴之间过渡的城乡结合部地带。

因为永嘉大乱,京口地区开始作为一个未开发的地区迅速吸引来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源,其中有很多的北方中下士族也渡江后聚居于此。

因为有大量的北士在这里,所以这里并非一盘散沙。

因为有大量流民在此,所以当地的兵源也得到了保证。

还因为他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建康和三吴间的关键枢纽。

郗鉴在京口驻军后开始渐渐的控制三吴地区。

三吴的物产给养有可以支援京口的军队,并稳定的输送到京师。

三吴要是有了任何风吹草动郗鉴也能第一时间南下去平叛。

郗鉴在这关键的时间点,扎根在了京口,成为了整个扬州地区最关键的军事力量。

他既成为了建康最强力的后援团,也成为了平抚稳定三吴大粮仓的关键力量,同时还肩负起了打击沿海海盗的特殊职责。

因为郗鉴镇京口,后面的门阀第二阶段斗争,才算由之前的血雨腥风转变为了门阀暗战。

本来第三次内战是很可能迅速打起来的。

仅仅庾亮出镇豫州一个月后,江州的温峤就去世了。

江州问题成为了下一个十年,门阀间斗争的焦点。

东晋时的江州,兼括今江西、福建二省,自永嘉之乱后,大量的流民也逃到了江州,所谓“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流人万计,布在江州”。

人口永远是发展的关键核心因素,江州几乎成为了南方诸州里发展爆发性最强的,豫章仓(今南昌)、钓矶仓(今都昌)到了东晋立国后都已经是当时非常大的粮仓了,苏峻乱后,扬州一片废墟,所有的灾后重建和政府运转全是靠江州运漕资助的。(今朝廷空竭,百官无禄,惟资江州运)

江州东西有长江,位处荆扬枢纽,南下有赣江,跨过分水岭的大庾岭就能抵达广州,地理位置相当关键。

后面的江州刺史刘胤靠着这片土地“大殖财货,商贩百万”

当然,这不意味着江州就真的实力爆棚到哪里去,还记得前面仗打到最后温峤是找谁借的粮吗?

江州仍然是比不上荆州的,更比不上扬州,但却已经不再像三国时代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那样无足轻重了。

庾亮三月镇芜湖,四月江州刺史温峤就死了。

温峤刚死,王导就以温峤下属刘胤继任江州刺史。

刘胤最早跟过王浚,后来是作为北方流民首领邵续劝进司马睿的使者留在了建康,属于并无根基的,出身在很多方面和温峤很像,后来就跟了温峤。

陶侃和庾亮都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刘胤不是那块料,但王导不同意。(以平南事军司刘胤为江州刺史。陶侃、郗鉴皆言胤非方伯才,司徒导不从)

对外,王导是派儿子王悦给大家的说法,这是前任刺史温峤的意思。(江州,国之南藩,要害之地,而胤以侈之性,卧而对之,不有外变,必有内患矣。”悦曰:“此温平南之意也)

你们能比温峤明白人家江州的事?

一句话就给噎死了。

结果刘胤上任半年,“不恤政事,大殖财货,商贩百万,以私废公”,被奏免,然后被他一直看不起的流民军背景的郭默袭杀。(中间那堆过程不说了,没太大意思)

比较有意思的是,王导立刻承认了这一既成事实,以郭默为江州刺史。(司徒导以郭默骁勇难制,己亥,大赦,枭胤首于大航,以默为江州刺史)

结果陶侃一怒下开始质问王导,他郭默杀刺史你就让他当刺史,他杀你这个丞相你就让他当丞相吗?

王导的回复是我怕再出苏峻那样的乱子,先承认他,将来我再办他。

结果陶侃没搭理王导,起兵讨伐郭默,庾亮紧跟陶侃的节奏也带兵两万前来参与围剿了。

三月,庾亮兵至湓口会和了陶侃。

五月,郭默部将宋侯兵变,绑了郭默父子出降,郭默被陶侃斩于军门,传首建康,同党被杀干净。

导爷对侃爷的大力出奇迹迅速又表示了高度认可,把江州刺史赶紧给了陶侃,至此陶侃变成了荆、江二州刺史。

但是,陶侃并不买账。

此役之后,私门之仇加上国家之恨,陶侃打算废掉王导,但被郗鉴阻止了。(时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纲,不拘细目,委任赵胤、贾宁等诸将,并不奉法,大臣患之。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

庾亮一看侃爷爷怒了,紧跟着也嚷嚷要废掉王导,但想要废王导前,还是需要得到镇京口的郗鉴支持。

郗鉴继续不同意。

庾亮有多想干掉王导呢?

他先后两次写信游说郗鉴,但都被郗鉴拒绝了,最终庾亮因此放弃了废掉王导的打算。(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谘鉴,而鉴又不许。亮与鉴笺曰······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

陶侃和庾亮,这两位先后占据着荆州、江州上游形胜地的大佬,在苏峻之乱后曾经都想废掉王导控制建康,结果都因为王导的亲家、建康铁后援、三吴总枢纽的郗鉴,而最终隐忍。

自八王之乱开启后王与马南下,王导作为总设计师稳定江淮战线,团结北方高门,南方豪族,北方流民等所有力量凝聚成东晋政权抵抗北虏。

随后东晋在318年正式立国后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开国大乱,先是司马睿出招架空王导并大搞废奴后惹恼了所有高层,然后是王敦的两次大乱。

随后郗鉴疏通南北消弭疑心引北方流民军南下,平灭了想要打破平衡的王敦大乱。

再之后庾亮在明帝司马绍病危时利用关键身份和后面的铁腕作法打败了司马宗族收权的企图。

王敦被平后北方流民军因此提高了政治门槛,但随着庾亮不合时宜的着手解决司马宗亲和流民军隐患,苏峻顺江东下再次引发了整整一年的扬州大乱。

随后陶侃、郗鉴的东西夹击极其艰难巧合的解决掉了流民军尾大不掉的难以控制问题。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十年江左,狂风暴雨。

最终是王导的及时结盟以及郗鉴的举足轻重,终于使得东晋的剧烈内斗与破坏性被逐渐安抚下去。

长江中游和下游间的关系由前十年的大砍大杀变成了暗流涌动。

开创门阀政治的琅琊王家和夯实门阀政治的颍川庾家以及最强寒门的陶侃终于在郗鉴的“黄雀在后”下,开始了漫长的对峙。

最终,这一切的一切,使得东晋的门阀政治趋向于和平演变。

长江水后浪推前浪,人世间一代新人换旧人,老一辈的长袖善舞和忠贞豪杰们,在接住了这天崩地裂的永嘉乱局后,也要谢幕了。

332年,陶侃遣子陶斌与南中郎将桓宣西伐樊城,击败后赵郭敬,派侄子陶臻、竟陵太守李阳等共破新野,收复襄阳。

此战后,陶侃达到了人生巅峰,拜大将军,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此时已经近乎于无敌的陶侃开始谦退,情真意切的上书朝廷:别再给老夫加官了,我已经无欲无求了。

话说陶侃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生了八个翅膀飞上了天,看到天门九重,于是他一层又一层的往上爬,到了最后一道门的时候,看门的一棍子给他打下去了,等摔地上的时候,发现左翼折了。(又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隧地,折其左翼)

然后这梦就醒了,发现左边身子疼,等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神秘人来跟他预告:你将来是要做公的,位至八州都督。(及寤,左腋犹痛。又尝如厕,见一人朱衣介帻,敛板曰:'以君长者,故来相报。君后当为公,位至八州都督)

陶侃后来做到了都督八州、兼荆、江刺史的时候,随着占据了几乎东晋的大半壁江山,开始有往上腾飞的想法,但每每思虑自己梦中折翼这事,开始自己劝自己月盈则亏。(及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自抑而止)

334年六月疾笃,陶侃又一次上表逊位,主要内容是封讨好信,就是说圣上虽然英明,但工作还是要靠同志们干的,同事们是以下三个人:

1、很牛的王导同志。(司徒导鉴识经远,光辅三世)

2、很牛的郗鉴同志。(司空鉴简素贞正,内外惟允)

3、很牛的庾亮同志。(平西将军亮雅量详明,器用周时,即陛下之周召也)

所有国家给我的权力我现在都交回给养育我的朝廷了。(谨遣左长史殷羡奉送所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太尉章、荆江州刺史印传启戟)

陶侃这辈子,对所有对他有恩的长辈和贵人全都报恩于其子孙,凡所受之恩,无论大小,必定厚报。(侃命张夔子隐为参军,范达子珧为湘东太守,辟刘弘曾孙安为掾属,表论梅陶,凡微时所荷,一餐咸报)

陶侃治下,所有的军资、器仗、牛马、舟船全都有笔详细账,陶侃回封国前,封印仓库,把钥匙都交给了王愆期后登舟,大丈夫来去明白,朝野称为美谈。(及疾笃,将归长沙,军资器仗牛马舟船皆有定簿,封印仓库,自加管钥以付王愆期,然后登舟,朝野以为美谈)

334年六月十三,陶侃病逝于归国的路上。

这位最不可能出头时代的最强寒门子弟,结束了他的人生旅途。

无论多么没有希望的时代,中国这片德土也终归会诞生这种忠贞、有为、恭谨、节俭、谦退的华夏脊梁!

十六天后,六月二十九,加平西将军庾亮征西将军、假节、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江、豫、荆三州刺史,镇武昌。

亲不亲,一家人,成帝最终还是信任自己的舅舅。

陶侃死后,继任的庾亮开始布局干掉陶侃诸子。

陶侃的三个孩子陶夏、陶斌和陶称手中各有兵数千,互相有想法。(及送侃丧还长沙,夏与斌及称各拥兵数千以相图)

陶斌先回了长沙,把老爹封国中的兵器财物全卷包了,结果被陶夏干掉了。(斌先往长沙,悉取国中器仗财物。夏至,杀斌)

庾亮第一时间就要求严惩陶夏。

人家兄弟相争,你跟着着什么急啊,结果庾亮的奏表还没到,陶夏离奇病死了。(庾亮上疏曰:···亮表未至都,而夏病卒)

好神奇,真的是病死的吗?

陶夏前几天还各种想法,还能杀了兄弟,这都不像是个病人能干出来的事。

甭管咋死的吧,四年后,庾亮又杀了最后一个在荆州继承了陶侃一定势力的儿子陶称。

手法极度阴损。

陶称最开始任东中郎将、南平太守、南蛮校尉、假节。

339年,庾亮任命陶称为监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南中郎将、江夏相。

陶称调岗后要到夏口去拜见上司庾亮,但根本没想到这是一个想杀自己的局,仅仅带了二百人前去拜码头,结果庾亮见了面就翻脸了,数落了陶称一大顿然后就把人家砍了。(庾亮以称为监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南中郎将、江夏相,以本所领二千人自随。到夏口,轻将二百人下见亮。亮大会吏佐,责称前后罪恶,称拜谢,因罢出。亮使人于阁外收之,弃市)

堂堂三州刺史,杀个下属却用如此卑劣之计,人家陶侃当年不介意你惹出来的苏峻之乱让儿子陶瞻战死,不计较你从头到尾的防着人家,解你危难,给你面子,帮你复国,你却绞尽脑汁杀人子嗣。

实在不是个东西。

比较有意思的是,你家的子嗣后面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被另一只大老虎一个个咬死。

随后的几年,庾亮由于手握上游形胜之地,实力越来越强,朝权慢慢的又被这位帝舅抢走了,但王导却能站在建康的城头上,看着西风扬尘,举扇档灰的时候缓缓的说道:庾亮牌灰尘又把人吹脏了。(时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王导之所以能说的那么优雅从容,归根到底,是因为他背后的京口郗鉴。

京口重镇,将在三十年后成为整个东亚的希望,某种意义上最终成为了公元四世纪尾声的那场超级大崩盘的最凶悍引爆点!

庾、王两大顶级门阀的上下游对峙,在郗鉴这个关键砝码的作用下谁也吃不掉谁后,终于在公元339年开始以一种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向下一个阶段进行演化。

339年七月,王导病逝,终六十四岁,朝举哀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礼仪照霍光及司马孚之例举办丧事。

紧接着八月,郗鉴病逝,终七十一岁,以太牢礼祭祀,追赠太宰,谥号文成。

又紧接着,340年正月初一,庾亮去世,终五十二岁,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东晋门阀政治上半场的最关键三位大佬,几乎在同一时间走人了。

这很是巧合。

但更巧合的在后面。

庾家开始遭遇了死亡诅咒。

庾亮死后,荆、江势力由其弟庾冰继承。

但342年,庾家兄弟中的庾怿毒杀王允之不成后自杀,不久40岁的王家顶梁柱王允之虽然没被毒杀但也于342年离世。

还是342年,六月,22岁的晋成帝病逝。

无子,随后弟弟晋康帝上台。

紧接着两年后,344年,23岁的晋康帝和掌权荆江时年48岁的庾冰也死了。

庾冰死后,弟弟庾翼继续掌权。

但紧接着一年后,345年,庾翼也死了。

至此,在短短六年时间里,王家和庾家的顶级大佬们全部死绝了。

与此同时,晋康帝死后,两岁的儿子司马聃继位,朝廷中的大权开始落入到了一个叫做何充的手中。

何充是王导姨姐的儿子,其妻是庾家的闺女,这位身兼王家庾家两层姻亲关系的人在王导逝世后转为护军将军,并与中书监庾冰都录尚书事。

当年成帝死后,何充建议立皇子做储君。

但庾冰因为皇子不再有庾家的血缘转而力挺成帝之弟司马岳上位。

最终在第一轮交锋中庾家获得胜利,晋康帝司马岳继位。

结果谁也没想到,康帝没两年也糠了,这次庾冰及庾翼打算立司马睿之子会稽王司马昱为帝,但何充再次建议立皇子。

这回有私心的康帝在彻底糠了之前将自己的儿子司马聃立为了下一任皇帝。

因此,庾冰及庾翼开始非常憎恨何充,双方剑拔弩张。

但并没有想到,司马聃即位的当年庾冰就逝世了,转过年来庾翼也重病了。

何充开始一人独掌大权。

345年,41岁庾翼临终前,上表朝廷请求将他的职位委托给他的儿子庾爰之。

此时此刻,所有庾家的第一代已经全部落幕了。

别看年头不长,但庾家已经三人掌荆州了,眼瞅就要第四任连任了。

在这个历史时刻,何充说:“不行!

理由是:荆、楚是国家的西大门,人口百万,北有强胡,西有劲蜀,地势险阻,绵延万里。所任得才则可平定中原,所任非人则国家社稷堪忧,当年陆抗存则吴存,陆抗亡则吴亡,怎能让庾爰之一个小毛孩子当此重任呢!

谁能当次重任呢?

何充指出了一个人。

这个人,再次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历史的轮回性!

话说近百年前,魏政权在曹爽之手。

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一个老乡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咋办呢?”

曹爽说:“谁敢!”最终没听劝告。

这位劝他的老乡,是谯郡龙亢人,桓范。

249年,高平陵之变,影帝司马懿窜起来政变,在关键时刻,时任大司农的桓范带着大司农印冲出了戒严的洛阳城找到了曹爽,力荐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围攻洛阳。

最终,在司马懿的指洛水放屁下,曹爽放弃抵抗。

随后曹爽所有心腹党羽被铲除干净。

时光荏苒,百年时光匆匆过,何充最终推荐的这个人,阴差阳错的再次让所有人看到了历史的幽默与轮回。

当年被他司马家做过保证,结果却被灭了三族的桓范后人出场了。

王导、王敦、庾氏兄弟乃至后面大名鼎鼎的谢安,这帮执掌东晋朝权的门阀掌门人有一个算一个,在综合能力的排名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这个人相提并论。

东晋一朝的最牛权臣,没有之一。

桓大司马,该你上场了。

(0)

相关推荐

  • 苏峻之乱——志大才疏者引发的变乱

    第十四章:苏峻之乱--志大才疏者引发的变乱 (每天十分钟极简两晋史,跟随星衍一起快速看懂那个堪称"华夏之殇"的时代!) 326年,东晋护军将军庾亮不顾众人反对,在朝中诛灭南顿王司马 ...

  • 王敦、苏峻之乱(3)建康保卫战

    温峤,字太真,太原温氏出品,司徒温羡之侄,司空刘琨外甥. 刘琨在并州混的时候,温峤是军事和参谋一肩挑的复合型人才.(琨迁大将军,峤为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将兵讨石勒,屡有战功. ...

  • 王敦、苏峻之乱(7)门阀内战和平演变,十年大乱终见消弭

    苏峻乱后,建康宫殿宗庙已被烧成了白地,温峤建议迁都到自己辖区的豫章,三吴豪族请求定都于会稽,打算趁此机会从北方高门那里抢走皇帝,双方争论比较激烈.(是时宫阙灰烬,以建平园为宫.温 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 ...

  • 警惕!和平演变十大诫命

    随着中国在美国外交政策中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开展的秘密活动也日益活跃和频繁,中国已经成为其重点目标. <十条诫令>并不算什么中央情报局针对中国的秘密情报活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第六十六战:王敦、苏峻之乱(6)公元328年,南国北境改变历史走向的两顿大酒

    328年二月,苏峻拿下建康后派兵东进,还没咋地庾亮的好弟弟庾冰就弃郡逃跑会稽了.(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此时东部最大的军事领导是会稽豪族虞潭,时任吴兴太守,苏峻造反之初被庾亮 ...

  • 第六十六战:王敦、苏峻之乱(5)史书中对于强奸大队的另一种隐晦写法是啥?

    苏峻,长广郡掖县(莱州市)豪族,父苏模为安乐相,苏峻年少学习好,任老家长广郡的主簿,18岁举孝廉. 本来按正常的剧本,苏峻这辈子应该是个中级干部的人生之路,但是时代已经到了永嘉之乱,苏峻返乡后无可奈何 ...

  • 第六十六战:王敦、苏峻之乱(3)建康保卫战

    温峤,字太真,太原温氏出品,司徒温羡之侄,司空刘琨外甥. 刘琨在并州混的时候,温峤是军事和参谋一肩挑的复合型人才.(琨迁大将军,峤为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将兵讨石勒,屡有战功. ...

  • 第六十六战:王敦、苏峻之乱(2)生殖能力对于改朝换代的重大意义

    司马绍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已经盘算好要靠郗鉴为外援了,因此拜其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危逼,谋杖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 ...

  • 第二十六战:马邑阴谋(1)窦老太太终于走了

    公元前135年,是个需要我们记住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有一个老太太过早的离开了大汉人民. 她的离去,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这个老太太,是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妈,武帝的奶奶,历经三朝,时任太皇太 ...

  • 第二十六战:马邑阴谋(3)王恢上书

    10年后,时任宰相的公孙弘,上书请为博士设弟子. 这个看似非常平常的上书,但却影响了后世上千年. 博士并不是现在的最高级别学历,而是秦汉时期的皇帝顾问. 他们并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常常列席御前会议,就 ...

  • 第二十六战:马邑阴谋(4)匈奴的权力结构

    中原政权一般骂草原土匪时有一个保留曲目就是:尔等蛮夷,贪得无厌,反复无常,臭不要脸. 每次翻脸的情形基本都是类似于嫖客被仙人跳勒索N次后最终急眼了! 我是手里有短攥你手上! 可你咋特么还没完没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