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经济万年史」041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冶铁技术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冶铁技术

公元前8 至前3 世纪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则是战国时期的结束。中间以公元前476 年划线,以前为春秋时期,以后为战国时期。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是陨铁,陨铁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铁、铬、镍的混事物)经锻打制成的。中国在商代和西周初年已使用陨铁。

人类使用铁的第二个阶段是用" 块炼法" 炼铁。这种方法是把铁矿石放在炉中加热,出炉时呈海绵状的固体块,经反复锻打制成铁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铁数量少、质量差,中国最迟在西周晚期,已使用此法炼铁。《诗经.秦风.驷铁》载" 驷驖孔阜" 一语,注家解释说马色如铁故名驖。" 驷驖孔阜" 意为四匹铁颜色的肥大的马。用铁的颜色来形容马,说明铁已成为常见的物品。这首诗时间上应为西周末年的诗,所以说明了西周末铁已成为人们习见的事物。另外,河南三门峡虢国贵族墓中出土了西周晚期的铜柄铁剑。

人类使用铁的第三个阶段是用" 生铁冶铸法" 冶炼铸铁(生铁)。这种方法是把铁矿石放在炉内熔炼,使铁矿石熔化成液体,而后铸造器物。中国在春秋时期已能冶炼铸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3 年)载:"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要把有不少法律条文的刑书铸在铁鼎上,说明当时已能铸造有铭文的大型铁器。考古已发现了春秋晚期铸造的铁鼎,如:1976年4 月湖南长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铁鼎,1977年7 月长沙窑岭15号墓又出土了春秋战国之际的铁鼎。经金相学鉴定上述两个铁鼎均系铸造。

铸铁的出现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出现铸铁是在公元前7 至前6 世纪,欧洲是在13至14世纪才使用铸铁的,约晚于中国19个世纪。

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钢。《越绝书》和《吴越春秋》曾载有欧冶子、干将、莫邪铸剑的记载。1976年长沙杨家山65号墓出土了春秋晚期的一把钢剑,经分析,金相组织为含0.5 左右的中碳钢,说明春秋晚期确实出现了钢。

春秋时期中国使用铁器已有一定的普遍性。《国语.齐语》载管仲对齐桓公提出以甲兵赎罪的建议时说:美金(青铜)用来铸造剑、戟等兵器、恶金(铁)用来铸造鉏(锄)、夷(锄类工具)、斤(镢)、■(斧类工具)。《管子.小匡》也有类似的记载。考古不仅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铁兵器,也发现了春秋时期的铁农具。如:1956年在山西侯马市北西庄春秋遗址中出土铁残犁铧,说明铁被运用于生产工具方面。1977年又在陕西凤翔秦都雍城秦贵族墓葬中发现了春秋早期的铁镈(锄类工具)。铁兵器也已出现,甘肃灵台县景家坪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把铜柄铁剑。

战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不断进步,这主要表现在生铁柔化技术的出现,铁器的使用和制钢技术的进步诸方面。生铁柔化技术是战国时我国冶铁技术的又一大成就。这种技术是把生铁铸件经过热处理或将铸件加热后反复锻打,使其内部含碳量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经过柔化处理的铸件,提高了韧性,减少了脆性,扩大了铸铁的使用范围,提高了铸铁的质量。考古发掘的实物说明生铁柔化技术出现在春秋战国之交。洛阳市水泥制品厂古遗址中出土的铁锛,经鉴定是公元前5 世纪经过柔化处理的铁铸件。铁锛表面产生了一毫米左右的珠光体层,增强韧性,改善工具性能。战国中、晚期的铁器遗物中,经柔化处理的更多,1951年河南固围村出土的铁带钩,1957年湖南长沙出土的铁铲、1965年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出土的铁镢等,都是经柔化处理的展性铸铁。在欧洲经柔化处理的展性铸铁是18世纪出现的,比中国晚了不少世纪。

战国时期铸造铁器出现了铁范,原来使用陶范,陶范只能使用一次,反复制作陶范费工费时,使生产效率受到限制。战国时出现了铁范,1953年在河北兴隆古洞沟战国晚期燕国遗址中发现了40付87件铁范,其中有钁范、锄范、镰范、斧范等等。这种范可以连续使用,铸造的器物质量好,不必作太多加工即可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欧洲一些国家16世纪才开始使用金属范,比我国约晚19个世纪。

战国时炼钢和热处理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和应用。这时的钢是由用铁块加热反复锤打渗碳制成的,称之为" 百炼钢".战国时的钢制品屡见不鲜。如江西新干县袁家村战国粮仓遗址出土的两把铁斧,刃部有钢。西安半坡村第98号秦墓出土的铁凿,经检验,是含碳量较高的钢。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出土的5 种51件铁兵器中,有6 件经金相考察发现其中5 件是钢制的。

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使用。《管子.海王篇》说:"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轻重乙篇》载齐桓公的话说:" 衡谓寡人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釭、一钻、一凿、一銶、一轲,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椎、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请以令断山木、鼓山铁,是以毋籍而用足。" 《海王》、《轻重乙》等篇一般均认为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反映了当时农业、手工业中普遍使用铁器的情况。考古发现了大量铁制农具和手工业工具,也有助于说明这一点。1950年、1951年、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葬中出土的" 铁器有犁4 、镢4 、锄36、铲10、镰1 、斧12、凿1 、削5 、刀类9 、钉1 、铁带钩1 、匕首1 、其他铁器8.此外,还有铁铤铜镞86,共179 件。"1955 年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发现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全部铁、石、骨、蚌质工具的65%。1964年至1975年间在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内西南部(仓城村南)发现战国时的铸铁作坊,面积达四万平米,出土残炉一座、烘范窑一座和一批陶范及铁器。陶范能看出器形的有镢、锄、镰、铲、锛、凿、削、刀、剑、戟、箭杆和带钩十余种,以镢、锄范数量最多,出土铁器也以镢、锄的数量最多,此外还有铲、锛、刀、削、凿、镰、锥等。1977年于河南登封县告城镇古阳城遗址发现战国时冶铁遗址,出土大量陶范,其中能看出器形的有镢、锄、镰、斧、刀、削、戈、箭杆、环等,还出土了残铁锄、残铁镢等铁器。1964年于河北易县燕下都22号遗址出土铁器65件,其中有50件是生产工具,计有刀12件、刮刀2 件、凿1  件、镢6 件、锤1  件、锥17件、斧7 件、锄1件、镰2 件、铲1 件。1953年于河北兴隆县寿王坟战国冶铁遗址中出土铁范87件,其中锄范3 、镰范2 、镢范47、斧范30、凿范2 、车具范2 ,绝大多数均为生产工具用范。1957年干扰顺市莲花堡燕国遗址中出土铁器近80件,均为生产工具,其中镢60多件、锄2 、镰2 等。1974年于广西乐平县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181件铁器中,其中170 余件为生产工具,其中有锄89、斧10、锛6 、凿6 、刮刀59、削9.这些考古发掘出的材料,充分说明战国时铁器在农业、手工业中普遍使用,已经取代了石器、木器、蚌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所以,战国已经进入了铁器普遍使用时期。

铁器的使用已很普遍,有的学者据1927年至1980年171篇考古发掘的报道、简报、报告指出,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冶铁遗址,出土铁器的有辽宁、吉林、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新疆等21个省(自治区)的100 个县(市),约192 个以上的地点。不仅冶铁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铁器遍及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统治区,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说明边疆兄弟民族也使用了铁器。出土铁器的种类已超出《管子》中《少匡》、《海王》、《轻重乙》诸篇所述的范围、种类。出土的农具有:镰、臿、锄、铲、耙、犁等,出土的手工业工具有:斧、锛、凿、钻、锤、削、锥、针及铁范等;出土的兵器有剑、戟、矛、匕首、刀、杖、镞、弩机、鐏、胄等;其他用具有:鼎、釜、盘、权、颈锁、脚镣、车具、带钩、环、管、钉等等。这些用具涉及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的质量提高,春秋晚期铁已经开始用做兵器。到了战国,战争次数频繁、规模扩大,铁兵器也日益普遍使用。战国晚期铁兵器已成为大量使用的重要兵器。文献记载的战国时的铁兵器有" 铁剑" 、" 铁椎" 、"铁釶(矛)" 、" 铁甲" 、" 铁杖" 、" 铁钩钜" 、" 铁殳" 、" 铁銛" 等。宛(今河南南阳),战国时先后为韩、楚占有,这里冶铁业发达,以出产铁兵器而闻名。《商君书.弱民》载:" 楚国之民,……宛钜(钢)铁釶(矛),利若蜂虿(蝎类毒虫)。" 《荀子.议兵》载:" 楚人……宛钜铁釶,惨如蜂虿。" 楚国因以产钢铁制作的矛而闻名,引起别国的恐惧不安。如秦昭王曾说:"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韩国也以出产铁兵器而闻名,《史记.苏秦列传》载:" 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射箭时用的皮制臂套)芮(楯),无不毕具。" 从苏秦的话中,可知战国时韩国是个重要的钢铁工业区,并有一些地区以制兵器而闻名,如棠溪、墨阳、宛、邓、龙渊、太阿。这些地区所铸造的剑戟能" 陆断牛马,水截鹄雁" ,能" 斩坚甲铁幕" ,说明已能把生铁锻造成钢,而且炼钢的技术水平已达一定高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较普遍地使用。从考古发掘来看也是铁兵器日渐增多。如1964至1965年于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东城内西南部(仑城村南)发现战国铸铁作坊,从发现的陶范器形看有刀、剑、戟、箭杆等兵器器形。1952-1956 年于湖南长沙东南郊月亮山等战国晚期楚墓中出土铁器有剑7 、戟1.在湖南" 衡阳市公行山十八座墓出土铁器20件,其中有剑7 件,矛4 件,戟1 件".1965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44号墓中出土的铁器79件中有胄1 、剑15、矛19、戟12、鐏(戈柄下端园锥形金属套)11、刀1 、匕首4 ,这几样兵器共63件。此外,还出土铁廓底坐铜弩机1 件,铁铤铜镞19件。这些考古出土的材料都说明,战国时期铁器已较普遍地用作兵器。然而,这时铁兵器还不能代替和完全代替青铜兵器。所以,战国晚期考古出土的铜兵器数量仍然颇大,尤其是贵族墓葬出土铜兵器较多。由于铁兵器日益普遍使用统治者就把青铜兵器改铸他用。如公元前235 年楚幽王熊悍就把在战争缴获的青铜兵器改铸为鼎、盘之类的器物。秦王政26年统一六国后,又" 收天下兵" ,铸为金人十二。大量铜兵器被销毁,遂使铁兵器在兵器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生铁冶铸技术、生铁柔化技术、制钢技术的出现和冶铁业的兴起,使铁制生产工具逐渐普遍地使用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促成了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这种状况正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0)

相关推荐

  • 《大山带你走黄河》---48【蒲州古城与蒲津渡】

    大山带你走黄河 去往蒲津渡之前,必然先路过蒲州古城遗址,古城现存有一些残垣断壁,散落着在夕阳下试图述说曾经的辉煌. 蒲州,从"舜都蒲坂"到唐代中都,这里在清朝之前一直辉煌,地位十分 ...

  • 铁器(129-137)

    铁器(129-137) 来源:未知 2017-08-22 08:36 129  方孔铁齿轮 汉 铁器 直径5.4 鹤壁市鹿楼冶铁遗址发掘 130  铁斧 汉 铁器 长14.1 鹤壁市鹿楼冶铁遗址发掘 ...

  • 钢铁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接上文“赫梯铁器文...

    钢铁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接上文"赫梯铁器文明子虚乌有").全文摘自黄河清教授系列原文. 2009年甘肃临潭磨沟遗址出土两件铁器,其中一件铁条,明确证实"是由块炼渗碳钢锻打而 ...

  • 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

    梦回千年,这座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见证"铁骨汉风" 2020年12月07日 7630 分享至: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走进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1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冶铁技术

    广告 春秋战国(套装共三卷) 作者:高兴宇 京东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冶铁技术 公元前8 至前3 世纪大体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的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农业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1.水利工程的兴修 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由于铁器的使用,人们征服自然力的提高,春秋末开始出现大型水利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3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手工业 1.官府工业 周代的官府工业是直接为统治阶级国家和统治阶级服务的手工业生产,其中包括农具.武器和车辆.服装.皮革制品.奢侈品等等各种各样的产品.因此,有技能的各种工匠都罗致在官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4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商业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商业 1.商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城乡对立的扩大,交通的发展,全国联系的加强,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春秋时期一些国家商业是很发达的.齐国就是有重商传统的国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5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土地赋税制度(上)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土地赋税制度(上) 1.土地制度的变化 西周土地国有制的主于是井田制.井田制下,国有耕地分为归各级奴隶主占有的公田和归直接生产者使用的份地(私田).在公田上,奴隶主直接榨取直接生产者的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6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土地赋税制度(下)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土地赋税制度(下) (4)楚国" 量入修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 年)载,楚康王十二年,子木(屈建)为令尹,掩为司马.子木让整治赋收,计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11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下)

    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下) (3)辽河平原.华南地区 距今5500年以前,辽河平原生活着一些新石器时代中期发展阶段的农业部落.其中西辽河两岸至河北省北部地区的红山文化比较典型.聚落中的房址为大小不同的方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39中国西周时代经济(上)

    中国西周时代经济(上) 周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部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泾水.渭水流域.传说其始祖后稷,名弃,是羌族的一个首领,夏代曾活跃在陕西.甘肃接壤地带的子午岭以西.洮河两岸和岷山东 ...

  • 「人类经济万年史」040中国西周时代经济(下)

    中国西周时代经济(下) (3)玉石器制造业 虽然西周的青铜生产工具比商代增加了,但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主要仍是石器.木器和骨角.蚌壳制品.手工业作坊中木器和骨.角.蚌器也占大多数.总的看来,西周的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