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 — 八年磨一针
唇裂患儿鼻畸形矫正的难度是整个唇腭裂治疗中最困难的部分,没有之一。何以见得?大概在二十几年前,所有的唇腭裂序列治疗组还是将唇裂鼻畸形列为禁忌症,在唇裂修复手术中不予彻底的治疗。
那时候,大家都认为,操作会影响婴幼儿鼻翼软骨的生长发育,必然给后期鼻畸形的治疗造成巨大的困难,所以必须等到患儿长大成人后才能进行外科性的治疗。那时候大家当然也就体会不到矫正患儿鼻畸形的难度。后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外科医生开始尝试着在唇裂修复手术同期,用外科的手段矫正鼻畸形,例如美国的Salyer, 澳大利亚的McComb, 日本的Tajiam医生等,他们分别报道了长达10-15年的效果追踪,均发现婴幼儿期的外科手术操作不会对患儿唇裂鼻的未来生长造成负面影响,但是也发现虽然术中容易矫正患儿鼻翼软骨的位置,但术后却非常容易复发。
刚开始,大家也没觉得复发有什么不得了,但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始终没有特别成功的外科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不得已,长庚纪念医院的陈国鼎医生及同事,开始寻求用鼻模(首先由日本医生报道使用)术后长时间佩戴支撑患侧鼻孔的方法来达到比较彻底矫正鼻畸形的目的,并报道非常成功的经验,现已成为国际上众多医院和医生效仿的榜样。
在学习长庚经验的同时,我们始终认为,用外科技术矫正唇裂鼻畸形才是根本和长久之计。为此,我们探究鼻畸形复发的原因,发现这是因为患侧鼻翼软骨未能按中国人固有结构特征复位所致,因为我们发现无论在术中对健侧鼻孔形态进行了怎样的变形,术后总能逐渐恢复如初,提示,找到能让鼻翼固位稳定的结构是关键。
在对普通中国人常见鼻形态观察、测量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维持鼻形态的关键点除了大家常识上认为的鼻尖点外,鼻翼表面穹窿最高点也非常重要,并定义为决定鼻形态的第二焦点,故而我们将手术重点转移到鼻穹窿最高点的复位与固定上。就犹如做陈旧行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手术一样,首先需要找到鼻翼软骨与上位软骨的异常连接处,然后离断二者的异常附丽,在鼻骨下缘韧带区与鼻翼软骨最上点进行缝合固定。
由于鼻翼表面皮肤与鼻翼软骨间的间隙狭小,如何固定上述二者的结构一直没有很稳妥的办法,导致对鼻畸形矫正的效果时好时不好。从2009年,一直到最近,我们才利用针头与针尾穿过鼻背皮肤交替缝合的办法,顺利的解决了这困扰我们八年的难题,真可谓八年磨一针。
石冰教授
这一针缝合的成功,给唇裂患儿鼻畸形的矫正带来新的希望,使她们获得较过去明显稳定的鼻畸形矫正效果。还是那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持续努力,必有所获。
读完本文我们再来温习下其他知识的文章: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