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安江农校旧址(图)


七十年代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研究杂交水稻工作照

    1981年1月,黔阳地区安江农校袁隆平等“籼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黔阳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6月,获国务院和国家科委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发明奖;1985年,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明奖;1986年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特等奖。


上:袁隆平23岁在西南农学院的毕业证书 1953-7-15(53年7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至湖南安江农校教书)

下:袁隆平七十年代在安江农校授课
   20215月22日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院士为人熟知的头衔,但可能少为人所知的是,第一粒提高粮食产量的种子,产出于湖南省怀化市安江农校的实验田里。
    安江农校,是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地方,也是他工作和生活了37年的“第二故乡”。2008年3月,经袁隆平同意,安江农校正式定名“安江农校纪念园”,他为此处亲自题写园名。如今,以前的安江农校与其他几所学校合并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袁隆平院士生前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湖南安江农校,地处湘西南原黔阳地区治所安江镇。袁隆平,因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人所共知。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则知者甚少,如今那儿成为一个纪念园。

   校训牌建于1966年,初为语录牌,后改作校训牌。牌下刻有安江农校历史沿革及杂交水稻发展简史。
    碑文上写到:杂交水稻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水稻品种。这一水稻的研究成功并走向世界,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荒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外学者把这项研究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把安江农校称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1953年,袁农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安江农校,从事教学及杂交水稻研究长达37年之久。从1953年8月—1971年1月,袁隆平一直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
    图为袁隆平一家1964年-1983年在此居住的房子,八十年代以前,居住条件还是艰苦些。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从此开始了他的教书与科研生涯。

    图为1984年以后袁隆平、李必湖一家在此居住的专家楼。此楼建于1980年,初为杂交水稻研究室。
   

    办公楼:建于1966年,初为地革委办公处,后交还农校办公所用。办公楼现为水稻研究所与纪念园管理处。
    学校教研楼。教研楼为农校各学科教科研组办公室,袁隆平老师曾在此备课、批改作业。
    教学楼建于1950年,为当时黔阳行署最高建筑。在安江农校的这栋楼内,袁隆平等农校教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李必湖、尹华奇、邓华凤等两万多名农业科技人才。


安江农校袁隆平纪念展厅

    安江农校,农校占地31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校内建筑有民国时代纯木结构的红房子,也有民国与共和国时期的苏式砖混结构两种,时代特征明显。
   安江农校前身为1939年始建于湖南省武岗县竹篙塘甫公祠(今属洞口县)的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翌年为觅农场,迁至黔阳县安江镇郊溪边村胜觉寺(为明代湘西三大古寺庙之一,解放前因火灾而毁)。  
  


校园门口的实验田


湖南省怀化市公安局离退休党支部老同志参观安江农校旧址合影 2021-9-27

 
安江农校旧址的红色花卉与绿色草地

【编帖备注】
    1、参观安江农校手机摄影:怀公老干科谭科长(女)、小向(女)2021-9-27。
    2.“洪哥警影”本人1969年元月15岁半初中毕业、知青下乡后,1971年本人父母所在的黔阳地革委驻地(原专署、地委,父亲原系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母亲原在地公安处工作)从安江大沙坪迁安江农校。1975年2月黔阳行署、地委驻地从安江农校迁怀化镇。1981年6月底,国务院批准黔阳地区更名为怀化地区。由于咱家曾在袁隆平任教、工作过的安江农校住过四年多,此因此缘,特编本帖,以资纪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