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勤儿女懒,妈妈适当地“偷偷懒”,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会更优秀
前几天,听到这样一段话:“娘勤女儿懒,娘一勤快儿女就全懒了,母亲懒一些儿女全勤快了”,仔细琢磨这段话发现其中的道理颇为深刻,就拿以前和现在来说,是不是现在的子女们都变得越来越懒了?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都被遗弃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越来越懒、不愿意动手地过分依赖机械化。
就拿现在的生活方式来说,太多人们不喜欢做饭就下馆子,不喜欢洗碗就买洗碗机,就连扫地、洗衣和行走都变得机械化,当我们认为每天可以操控机械化成长的时候,却不知实际上并非人类操控机器,而是机器操控着人类的思想,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懒惰、安于现状。
实际上,造成这种现状的情况还真和家庭教育脱不开关系,在以前,如果我们不劳作的话就没有饭吃,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更需要双手去劳作,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长大的子女基本上都非常独立,遇到事情不会动不动就哭丧、玻璃心。
而现在的生存环境优越了,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自己能动手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好好学习”,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把孩子的学习看的太重要了,仿佛只要孩子学好习、一切事情都是陪衬,如果孩子能考第一名平时张嘴喂饭都可以,孩奴的家长越来越多、养出的子女自然是越来越懒了。
那么,现代父母为什么总是会养出越来越懒的孩子呢?
1、 弥补自己童年的空缺
正是有了以前和现在做比较,所以生在以前时代的子女,也就是现代里的教育中的父母,他们大多数都是怀着弥补自己童年的空缺,从孩子的身上去感受童年里的幸福。在以前,那些不断做家务、没有衣服穿、没有零食吃的空缺,往往都会在现代生活里跟随孩子的童年再感受一次“成长”。
曾经,遇到一位朋友的孩子经常嘴不离零食,当规劝孩子少吃些零食的时候,朋友的孩子居然说“我妈妈给我买的,就是让我吃的,不吃放那干嘛”。小女孩振振有词的说法,可见其中多数是有母亲的默许。
当然,没有一个母亲会默许孩子把零食当饭吃,多数都是有了开头后的无法收场,而这个开头就是朋友小时候吃不到零食的思念,每次逛超市看到零食的时候就想买回家,因为她不想自己的女儿也过上没有零食的童年。
在自己子女身上弥补空缺童年的父母,他们最典型的动作就是“不要动,我来”,当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前冲锋孩子没有机会施展时,他们享受生活的安逸就是一种习惯,而这种依赖他人、不知道动手也被称为懒惰。
2、 把成绩看做是铁饭碗
除了童年里很多“得不到”的空缺,想要在孩子身上弥补回来之外,还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太重,总是在孩子的耳边喋喋不休地重复“你不好好上学以后该怎么办”,这种看似“为你好”的喋喋不休,却是孩子成长里无法抹去的伤疤,因为他们讨厌这种“整天学习”的成长气氛。
对于家长们来说,“你不好好上学以后该怎么办”这句话似是人生大哲理,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未来和以后这等字眼的距离实在是太过遥远,他们也无法通过大道理去触及,就像是为人父母后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一样,当时的理解尽是怨恨、过后才是理解和感恩。
最重要的是不动手劳作的孩子也无法体会到生活的本质,总觉得一切的享受都是理所当然,当我们在孩子长大该勤快的时候不知道动手,那个时候剩下的就只有话不过三的争锋相对。所以,不想孩子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也避免学习占据孩子全部生活,让他们失去体验和独立的生活能力,那么放手式教育就是你送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然,此刻又有很多人觉得不靠谱,作为天性贪玩的孩子,如果真的放手、任由他们自由翱翔,他们岂不是要调皮捣蛋地飞上天了?放手虽是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但放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更需要妈妈适当地偷偷懒,最终才能在放手式的双方教育里收获多多,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才会更优秀。
为什么教育里需要妈妈适当地偷偷懒?而不是爸爸?
传统的家庭模式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贤妻良母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妈妈的道德压迫,也让无数家庭诞生了懒父、懒儿,如果说女儿是妈妈的复读机,那么儿子就是爸爸的复印件,而父亲的存在不仅仅是儿子的原件,更是整个家庭和谐的命脉所在。
如果父亲勤快、不缺席父爱,子女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懂爱、更懂得感恩,尤其是爸爸爱妈妈,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那么子女不用教他们就会感同身受地跟着爸爸的身后去心疼妈妈,也会不由自主地通过一些劳作去帮助妈妈减负,所以妈妈适当地偷偷懒,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教育,还有一家的和谐安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