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重现“六经”团圆

  随着《乐经集》的正式出版,这部被儒家视为经典“四书六经”之一的“乐经”重现世人面前,“四书五经”之说成为历史。这部失传了二千多年的儒家经典“六经”之一《乐经集》的成功面世,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中国古典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

  图片说明:线状缎面《乐经集》 摄影:杜清华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骨笛是距今八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出土于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又称贾湖骨笛。据史料记载,上古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古代乐舞,著名的古代乐舞有黄帝时期祭祀天神的《云门》,尧时期祭祀地神的《咸池》,舜时期祭祀四方天下的《韶》(由于主要伴奏乐器是箫,又称《箫韶》),夏代大禹时期祭祀山川的《大夏》,商代祭祀先妣的《大濩》 ,加上周代祭祀先祖的《大武》,统称“六代乐舞”。在上古时期,还出现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瞽宗”,足见上古时期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视。

  孔子所推崇的“礼”“乐”主要是西周时期的“礼”“乐”。西周时期治理天下主要是靠完善的礼乐制度,“乐”从属于“礼”的制度之下,是为“礼”服务的。上古时期,历经夏商两代约千年的发展,到了周代音乐已经发展很成熟了,建立了礼乐制度,雅乐体系,设立了专人负责音乐的官职—大司乐。西周时期乐器的发展已经成熟,根据乐器的材质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东周时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个时期史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个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次大解放的时期,史称“礼崩乐坏”。雅乐制度被破坏,民间音乐得到了各诸侯国的重视,表现民间爱情的音乐、情歌得到广泛流传。最著名的当属“郑卫之音”。时李斯在秦国拜为客卿,在遭遇被驱逐后,路上给秦王嬴政上书曾经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摘自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二,李斯《谏逐客书》)可见,“郑卫之音”在秦地已经广泛流行了,所谓“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对于孔子而言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制度瓦解了,雅乐体系破坏了。但是,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大解放。孔子十分注意音乐的教育,亲自编订了《乐书》,成为其弟子们的必读之书,据说后来《乐经》毁于秦火,就此失传。

  图片说明:图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中国古典数字工程 《乐经集》主编 栾贵明先生 (摄影 杜清华)

  记者:失传了近二千年的儒家“六经”之一的《乐经》终于找回来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贺!《乐经》是怎样一部书?是如何确定要把失传近两千多年”六经“之一找回的?寻找《乐经》的过程中遇到那些困难?

  栾贵明: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六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历来被尊为经典,应该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主干和人类文明的基石。“乐经”是其中之一。

  孔子生活年代距今2500年左右,这是确定无疑的。而关于他在文献方面的贡献,更是流传有序,证据确凿的。“六经”中只有“乐经”一种属于“佚失”的范围。因为它在现存各种公私书目均未见著录,甚至在佚失的书目都未见著录。

  1980年代中期,钱锺书先生基于东西方文化并行研究的必要性,率先提出了利用电脑进行中国古典的基础建设。钱先生拟定从《论语》开始,逐步推及全部古典文献数据库。作为古老的典籍“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就排在前列。钱先生历来坚持认为,作为中国文化的构成,是以汉字记载的文献为中心。它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忠实载体。其中有的内容,在文化流转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损失,这主要来自文化和掌笔人观念的变化和发展。钱先生也坚定地认为,任何一部古籍,只要它真实地存在过,就会在我们文化天幕留下痕迹。按钱先生话说,文化痕迹“不可放过”。

  早在汉代,寻觅恢复《乐经》的工作,就曾进行过,其代表成果是《乐记》。时至今日,不但原始《乐经》未见,汉代的恢复成果《乐记》又佚失怠尽。钱锺书先生一直认为,前辈的努力,值得敬佩,应该继承,何况《乐经》在历史上的存在,无可争议。通过精审的大规模查找,按钱先生的看法,既要保持“惯用的旧家什”,又要应用“新工具”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开展工作时,深信一定可以得到意外发现,不会空手而归。因此,按《万人集》的目标,在先秦时代所完成的近五百种文集中,只有《孟子集》一种不可能进行辑佚补充。《乐经》则属于必辑无疑。

  寻找《乐经》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设立寻找线索。《乐经》佚失,无法知道其具体内容,所以线索很重要。直接线索就是“乐经”二字,间接线索是汉代寻觅恢复《乐经》的成果《乐记》《乐书》当中的文字片段等。通过这些周详、滂泛以及间接而众多的线索,反覆借助“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大数据,累积生成海量的结果,再依靠人工,在逐步精细化的结果中并重、淘汰、筛选等过程,集出新的线索,如此重复三五次,才能初步确定出属于《乐经》范畴的内容,然后再置入本工程全部大数据中进行深层“查重”程序,并且严格遵守引文出处的记载,方能编入《乐经集》以供专家学者和读者甄别。

  记者:《乐经》在儒家文化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乐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什么影响?

  栾贵明:《乐经》作为“六经”之一,其地位与其它五经是同等的。孔子曰:“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導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莊子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汉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若不是“乐经”已经佚失,就应是“六经博士”。“十三经”作为我们民族最古老、最完整、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文献,若不是“乐经”已经佚失,可能会是“十四经”。在此“六经”中,“乐经”的起源应是最早的。在编辑“万人集”之《炎帝集》《黄帝集》《太古帝王集》《夏商周三代帝王集》时,就发现,太昊伏羲氏制三十五弦之瑟,作“扶来”之乐;炎帝制五弦之琴,作“扶持”之乐;黄帝命伶伦定律吕,作“咸池”“云门”“大卷”之乐;帝少昊作“大渊”之乐;帝颛顼作“承云”之乐;帝喾作“九招”“六列”“六英”之乐;帝尧作“大咸”“大章”之乐;帝舜作“大韶”“箫韶”之乐;帝禹作“大夏”之乐;商汤作“大濩”之乐;周文王作“辟雍”之乐等等。太古历代帝王必作“乐”。古人以“礼”“乐”并重,相辅相成。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乐经集》中有“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之语。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总结称:“乐之所兴,在乎防欲,陶心畅志。”“审音知政,观风变俗。”

  图片说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乐经集》副主编 田奕女士

  (摄影 杜清华)

  记者:国人在学习阅读儒家文化经典“四书六经”时,特别是学习《乐经》要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

  田奕:学习“四书六经”时,首先要区别开原文与注文。对于这些经典,经历代学者给其的注释可称海量。在没有好好阅读、熟悉、了解原文的前题下,就去看注文,只会扰乱自己。就“乐经”来说,新编的《乐经集》从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和乐相关的“理论知识”“职官乐器”“人物事件”等。在逐字逐句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字和一些知识点以及固有名词,比如“鞮鞻”“柷敔”“䈁”“宫、商、角、徵、羽”“管、律”“黄锺”“林锺”“大吕”夹锺”“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伶伦”“季札”“师旷”“窦公”等,都可以自己查阅字典解决。比如李行健先生主编的《学生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王力先生的《古汉语字典》、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词典》、《辞源》等,都可以选用。不仅查阅,还要记笔记,人总是健忘的。有着照相式记忆天赋的钱锺书先生尚有等身高的笔记本,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当熟读《乐经集》以后,还可以参照现代音乐理论书籍,再来阅读,进行比较,便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有了理解,再去阅读别人的理解文字,才能使自己得到提高和纠正,这个时期最应回避的是其他人的讲解,那种讲解如果是可用的,也必须是简单而明确的。那些长篇倡论往往并非是宣传经典,而是吹捧自己。

  记者: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在两千多年时间里,由于战乱,朝廷更迭,人为破坏等因素,有很多失传的历史典籍,今后是否有什么计划找寻失传的典籍?

  田奕:寻找失传典籍的计划都已包含在“万人集”制作中了。“中国古典数字工程”自1984年由钱锺书先生倡建以来,已经坚持了36年之久。“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以“人”为核心,构建起“人物”“日历”“地名”“作品”四大库。在这四大库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经、史、子、集”的局限,将散落在浩瀚文献中的每个人物的作品归聚到该人名下,达到一人一集的理想境界。对这些作品集予以进一步详细校对、辑佚、整理,逐步形成了“万人集”。以《二十四史》中的“经籍志”和“艺文志”为例,“经籍志”和“艺文志”是古代典籍的书目,其中很多都已佚失,但留下了作者名以及太重要的书名。“万人集”会按时代的顺序,将这些人物的作品逐一寻找恢复。还有“《永乐大典》辑佚复元项目”,今天可以重点的谈一谈。《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总集,更是不折不扣的中华文化瑰宝。全书共22937卷,11095册。明嘉靖年间,重抄了一部,称之为“嘉靖”副本。如今“永乐”正本全部佚失,“嘉靖”副本在全世界仅存400余册,即800余卷,占全书4%,散失严重。继续再发现《大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找回大典的难度可想而知。“中国古典数字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它逐步完成的客观优势,可确认为《永乐大典》的文献第一批约在150卷左右,每卷均可确立原《大典》所在位置,精确的文字内容以及编排格式,估计可排出70册。严格依照《大典》原貌印制:8开本、线装(包背装)、套红、用优质玉版宣纸,称之“辑佚复元本”。这一工作将逐步为人们所接受,而且会深度认识到正确有效地利用“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并不是云端上平平常常的“大数据”。

  记者:寻找回来的《乐经集》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六经”之一中的《乐经》有多少相似度?

  田奕:春秋战国时期的《乐经》已经佚失,无法知道其原貌,也就无从对比其相似度。新编《乐经集》,其内容来源主要有先秦的《尚书》《周礼》《春秋左传》《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汉代的《礼记》《史记》《汉书》《白虎通》《风俗通》《尚书大传》《大戴礼》等。只能说先秦两汉经典中和“乐经”相关的内容。历经千年的文化流转,它的丢失,再得、再失,每个流程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既使有的可能离开相应时代的文字形态,但它们可以让我们看到珍贵的影子。这影子也可能一步步清晰起来。比如,目前我们虽无证据,但“乐经”中的乐谱部分,在我们新辑本中仍未见倩影,是很大的遗憾。这很可能与乐谱的记录形式不稳定,乐器的发展和变频度稍高有关。我们今天只能说,我们辑得的《乐经集》,与《乐经》的距离已经跨近了一大步,也是自“乐经”丢失以来迈出最大的一步吧。

  图片说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 《乐经集》编委 王琦先生

  摄影:杜清华

  “《乐経集》的出版是一个硬科技与中国古典文化在当代应用的标志性事件,没有钱钟书先生的高瞻远瞩与栾先生,田老师等扫叶团队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无法建成中国古典文献数据库,没有这个数据库,像樂経这样轶失的经典就无法辑轶出来!运用这个数据库,扫叶文化公司已经出版了400多本著作,其中许多是过去历史上从未出版过的,例如《李淳风集》,《姚广孝集》等等; 这个数据库是集合了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巨大宝库,数据库建成之前,各种著作,文献浩如烟海,很难查找,数据库则提供了灵活运用的便利,其更大的价值,是利用这个数据库开展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例如医学,教育,科技,体育,戏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冰雪运动,中国不是现代才有,数据库一查,汉朝时的冰雪运动就已经很发达,各种运动器械就已经有很多了! 期待着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充分利用这个数据库,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乐经集》编委王琦说。

  《乐经集》总字数六十千字,内容为五卷,第一卷包括:乐本,乐论,乐施,乐言,乐礼,乐情,乐化,乐象,宾牟贾,师乙,魏文侯,奏乐,乐器,乐作,意始,乐穆,说律,季札,乐道,乐义,昭本,昭颂,窦公。第二卷包括:大司乐,乐师,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瞽矇,眂瞭,典同,磬师,钟师,笙师,镈师,韎师,旄人,籥师,籥章,鞮鞻,典庸器,司干。第三、四卷为乐经,第五卷为附录,乐纬。《乐经集》还把异文附录于各节之后,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杜清华 文/摄影

  2021年10月24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