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女孩紧急手术,全身血换了4遍,清醒后写下“今天还要考试”
医学界
为你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内容是我们的存在方式。7小时前
接诊医生感慨:儿童体检重视仍不够
撰文 | 燕小六
刚满13岁的少女小鱼(化名)闯过一次生死关。
不到7个小时,她体内输入12000毫升血液,相当于全身的血换了4遍,填塞血垫用掉71块。血红蛋白一度掉到2g/dl,血压仅40/35mmHg——这几乎是“濒死状态”。
10月23日晨,“医学界”获知,经过抢救、手术,小鱼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腹胀情况明显好转,已经拔出气管插管。
2021年10月23日晨,急诊手术后第3天,小鱼躺在病床上看书。/河南省人民医院
“孩子能说话了。昨天查房时,她管医护要纸,写下'我今天还要考试’。这说明孩子虽然经历了大出血、脑缺氧等,但意识清晰,一般情况良好。”王晓晖,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如是说。
回忆整个急救过程,王晓晖用了“后怕”来形容。他庆幸于自己有一群强大的同事,大家一起努力把小女孩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也感慨:“少年儿童的体检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如若加个B超,或可以更早地检出恶性疾病。”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突如其来的腹痛
10月20日早上8:02,王晓晖正在病房参加科室早交班。
他的手机突然响了。“快来!快来!快来!”一接通,一连串催促就在听筒里炸开了。
打电话的是该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程东良医生。
“一定是有特别紧急的病人。”王晓晖连电梯都不敢等,2分钟不到,跑进PICU。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病床上这个瘦瘦高高的女孩就是小鱼。
陪同来就诊的家人说,孩子过往身体不错。几天前,毫无预兆地,小鱼感觉腹部时有隐痛。但忙于功课,孩子和家人没有在意。
19日,疼痛突然加剧。家人送小鱼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其左肾上方有占位病变且有出血可能。
当地医院见情况严峻,连夜将小鱼转运到河南省人民医院。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我见到孩子时,她的腹部像个皮球一样高高隆起,面色白如纸,脉搏微不可及。虽然持续大量补液,但血压一路往下跌。血氧饱和度仅有70%,意识模糊,处于休克边缘。”王晓晖回忆。
他立刻对孩子进行腹腔穿刺。这是一种紧急诊断的手段,以确认是否有腹腔内出血。
随着穿刺针出来的,是鲜红、未凝固的血液。
仅仅几分钟,王晓晖就完成整体评估:情况非常危急。如不立刻手术止血,小鱼可能连30分钟都挺不过去。
监护室外,接到“病危通知书”的小鱼奶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请求医生:“救救孩子,她才13岁。”
与正常人的手相比,小鱼的手惨白、毫无血色。/河南省人民医院
生死时速
从决定手术开始,河南省人民医院各相关科室开始行动。
首当其冲的是协调麻醉科、输血科。
“小鱼出血太猛了。只有不断输血输液,才有手术机会。但当前血制品非常紧缺,尤其是和她匹配的A型血。如果我们医院的血液储备都不够,其他医院可能更难。”王晓晖解释。
输血科了解小鱼的特殊情况后,经医务处协调,决定优先将院内血制品供应给小鱼。
那边厢,王晓晖、程东良与麻醉师张琳、护士胡亚利等,推着小鱼跑向手术室。小儿外科停掉一台预约手术,全力保障小鱼的救治。科室主任张书峰和王霖、贾梦楠等人,也快速到手术室汇合,刷手更衣、准备上台。
图片来源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抵达手术室后,手术室尹红梅、刘宁两位护士长带领护士,为小鱼摆好手术体位。
同时,护士们协作、快速建立三四条静脉通路。每条通路都派上了用场,血浆、凝血因子、红细胞等顺着多管道输入体内,确保入的速度一定比出的快。
左肾被肿瘤占满了
上午8:50,手术正式开始。
手术原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腹腔减压,吸净残余血液。这就像是房间地板渗水,先要清干净积水、家具等,再找渗水点。
打开腹腔后,鲜血立刻涌出。除了大量陈旧性积血及凝血块,还存在活动性出血。手术视野一片模糊,根本无法准确判断出血点。
术中探查还发现,小鱼左肾已被肿瘤占满,侵犯脾脏、胰腺。
为了止血,医生们只能用手大致压迫出血方向。
按压能给输血争取时间。等到血管容量上升、生命体征稳定,再翻找脏器、找出血点。若查找过程中血压又下来了,那就再压制。王晓晖将这一过程形容为给手机充电,充会儿再用,但不能让它关机。
术中用掉的填塞血垫。/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个13岁孩子的总血量约为3500-4000ml。快速地,小鱼的出血装满了4个容积为2000毫升的容器。由于怀疑其是恶性肿瘤,这些血液不能回收、再输入,只能看它流掉。
医生们的手都压麻了,但小鱼的情况仍不稳定。术中血压无法长时间维持,血红蛋白一度掉到2g/dl,血压只有40/35mmHg。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张加强也被邀请上台,指导麻醉。
“出血太快了。血液制品有限,不允许再等了。”
患儿出血装满4个容积为2000毫升的容器。/河南省人民医院
王晓晖等人决定拼一把。血容量和血压一旦上来,就用最快速度切除肿瘤,查找下方的出血点。
医生们从下往上切除、翻找,终于在瘤体下方,看到汩汩而出的渗血。随着创面不断被清理,术野愈发清晰,出血位置终于确认:那是位于腹腔深处、腹膜后部肾门处的一根血管。
“血管直径有五六毫米。手压上去,能明显地摸到喷射,有滋水的感觉。”王晓晖说。
此次惊心动魄的大出血,就是肿瘤破裂导致的。
下午3时,手术结束。小鱼的命保住了。
术后统计,小鱼术中累计补血补液达13000ml,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填塞血垫用掉71块。
切下的肿瘤组织。/河南省人民医院
很多儿童肿瘤“被耽误了”
术后,小鱼的肿瘤组织被送去做病理,预计下周初将获得结果。前期病史收集并未发现有家族史,父母身体也都很健康。
医生团队评估分析,瘤体偏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倾向于两种可能,一是肾母细胞瘤,后期需要化疗。另一个是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可能差一些。“考虑到小鱼才13岁,对化疗的耐受程度较高。而且,侵犯如此大的瘤体也切除了。只要闯过手术这一关,后续治疗我们还是有信心的。”王晓晖说。
王晓晖告诉“医学界”,前不久他刚做了一档科普节目,主题是“孩子的体检,您关注了吗”。
“现在儿童体检有了,但重视度仍然不够。比如,不少体检是拿听诊器听的,有些异常能听出来,但检查仍显粗糙。如果彩超能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开来、就好了。做一个腹部彩超,可能花费百元,但对孩子没有损伤,还能看到很多脏器问题。”王晓晖略停顿,说,“现在有些孩子送到医院,不光瘤体破裂出血,病情也进展到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非常遗憾。”
回想小鱼的急救过程,王晓晖特别感谢从医疗、护理、麻醉到后期监护各个团队,“只要队友强大,什么对手都不怕。”
此外,他也感谢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和家属谈话的时间不超过三五分钟,没法细致解释,就说孩子病情危急,相信我们就马上做手术。我和媒体讲过,有时间可以去手术谈话间看看,那里真是人生百态,有好的、有笑的、有生孩子的、也有失败的。对医生们来说,职业操守就是义无反顾地救人。哪怕家属不理解,我们都认了。”
2021年10月23日午时,医护团队和小鱼合影。/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