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过中基——绪论

绪论

- New Arrival -

01

New

中医学的概念(了解)

中医学是强调以临床实践为主,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理论体系,是专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的理论。

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读书小笔记

临床实践是精髓。

理:中医理论(研究)

法:诊治方法

方:方剂(治疗手段)

药:药物(治疗手段)

病理:“不正常”

生理:“正常”

防治:预防和治疗

养生康复:想到“老中医气色好”

02

New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独特性(了解)

1.整体观念—主导思想

2.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哲学基础

3.脏腑经络及精气血精液—生理病理学基础

4.辨证论治—诊治特点

注意

  1. 整体观念要普遍联系,西医也有整体观念,比如中风,躯体抽搐想到要治脑,但中医比西医更重视,比如目赤联想到清肝火。

  2. 中医的脏腑和西医名称一样,但内涵不一样。比如中医学的心,管理精神和思想,我们一般都说“心想”,而不是“脑想”。

  3. 辨证论治的“”是中医的特色,西医以“病”为主。

03

New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基础(自学)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2)医药知识的积累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初步形成的专著(掌握)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确立

  1.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 《难经》补充了《内经》的不足~三焦、命门学说。

  3.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先河。

  4.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了药物学的基础。

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掌握)

魏晋隋唐时期—充实、丰富、系统化~“专著”

1

晋·王叔和—《脉经》—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

2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3

4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症候学专著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此处“方”不等于“方剂”)—中医学最早的百科全书

宋金元时期—发展迅速,流派纷呈,建树较多(百家争鸣)

1

宋·钱乙—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著有《小儿药证直诀》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对中医的病因学说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2

金·张元素—创立脏腑病机学说

3

1.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对火热病机有所阐发

“皆”是“容易”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致病则为“六淫”

2.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攻邪派—“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倡导以汗、吐、下三法攻邪而去病

“正安”即“健康”的意思,攻邪也是指大多数情况,三法根据邪的位置进行区分(体表、上部、下部)

3.李杲(东垣老人)—补土派—“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脾胃内伤有关

脾胃在五行归土,“百病”指“许多病”

4.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滋阴派—“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对“相火”学说有所发挥,倡“相火论”

“相火”区别于“君火”,君火即心阳,因《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其他的脏腑即为相,相火则是不包括心在内的其他脏腑的阳有余

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综合整理和深化发展

1

明·吴有性(字又可)—提出了“戾气”学说—属病机外因的一种,相对于六淫而言有强烈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瘟疫论》

2

明·张景岳—“命门学说”—纵观历代医家对命门的认识,从形态而言,有有形和无形之分,从部位而言,有右肾和两肾之间,从功能而言,有主火和肾间动气,但对“命门”的主要功能和与肾息息相通的观点则无大的分歧,目前一般公认的观点是:命门之火即肾阳,命门之水即肾阴(肾阴、肾阳关系到人的生命)

3

4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辩证理论—《温热论》

吴鞠通(吴瑭)—创立了温病三焦辩证理论—《温病条辨》

薛生白(薛雪)和王孟英(王士雄)—对温病学说有重要贡献

温病四大家

近现代时期—继承发展和中西汇通(自学)

近代时期:继续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代表作《西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

现代时期:中医学理论经过梳理研究更加系统规范;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发放研究中医学,如经络;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学理论概念的发生之源与继承发展—20世纪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一部巨著《中国医学大成》

04

New

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有两个基本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掌握)

含义: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包括自然和社会)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1.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2.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读书小笔记

如何理解这三个统一性

1.人的各个部分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相互影响;经络构建人体,气血作为物质,是携带信息的载体,流动于经络之间,而西医则是根据神经、内分泌和血液......

2.夏季汗多,冬天汗少尿多(四时);大医院在夏天特设肠道门诊,因为天热食物易变质,人们容易拉肚子,到了冬天这个门诊就关闭了(四时);西医中病毒也受环境的影响作用于人体;水土不服(地理环境);风寒表证,若是在夏天就微发汗治疗,否则用药太猛发汗过多会耗伤津液,若冬天就没事,要因时制宜(四时);还有昼夜的影响等

3.人际关系好则开心,不好容易抑郁;政治地位;经济条件,解放前,人们多营养不良,如今,因为营养过剩导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很多,或是开车的人多了,因此摔伤跌倒的人少了,再或者因为职业的不同(看病时病历卡上要填职业),管理人员用脑多,活动少,容易引发心血管(变细)疾病

辨证论治(掌握)

辩证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反映疾病的本质)

比如,风寒表证,病因为感受风邪和寒邪,病位在表,病性为实证,邪正关系为邪盛正衰。

论治 :又叫施治,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症:即症状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医者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孤立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病: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症、证、病

读书小笔记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症”为个别的,一个个可供参考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对症治疗就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用来形容庸医),因为导致头痛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感冒等),但是在特殊场合,如大出血时,要先止血,让病人先活下来。

“证”是某一阶段,相对于“病”而言要精细和细化(具体),如感冒(病,全过程),鼻塞、流清涕、头痛这三个“症”构成初期的“证”,而不头痛、流浊涕和咳嗽这三个“症”构成后的“证”,“证”比“症”更深刻。

一组组症组成证,一组组证组成病。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掌握)

两者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同病异治(病同证不同)

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证同病不同)

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因而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

例如,久泻脱肛的子宫下垂、肾下垂、胃下垂(不同的病)—中气下陷(相同的证)—提升中气来治疗

读书小笔记

进行一波补充

同病异治中同一种病是前提,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人的体质)体现了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这些都针对不同的人,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则针对同一个人。

同病异证则异治,同病同证则同治,知其所表现的“证”即知其然,根据发病的时间、地区、患者的体质和病的阶段即知其所以然。

“大致相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证”。

中气下陷—内脏都有一定的重量,但它们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就是有种力量托住它们,这个力量就是气,脾气主升,若是气不够就会使内脏下垂,中气下陷通常表现为消化不好,易拉肚子。

05

New

中医学理论的主要特点与方式(自学)

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特点

1.整体思维

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一切事物。

2.意向思维

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事物的抽象意义,体悟把握事物的内涵、意蕴和相互联系及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

3.直觉思维

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

比较   演绎(五行)  类比(釜底抽薪、增水行舟)

以表知里   试探   反证

你“在看”我吗?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知识(一) 中医基础知识(二) 中医基础知识(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等)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 ...

  • 中医基础理论之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它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1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 2以脏腑经络 ...

  • 从式法截法谈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一直被称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医学的特征性标志.近几年有学者提出这两个说法源于五.六十年代的中医院校教育,历史上并不以这样的 ...

  • 吻过中基——体质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概述 ⒈含义:体质是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是在生长.发育和衰老 ...

  • 吻过中基 ——经络

    第四章  经络 经络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人体特有的联络系统.经络总论第一节1经络的基本概念⑴含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动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贯穿上下内外,调节机体内各 ...

  • 吻过中基 ——气血津液

    第三章 气血津液 气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气,是指人体内具有很强活力的.运动不息而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生成 人体之气,由先天之精气,后天水谷之精气及自然界 ...

  • 吻过中基 ——藏象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的定义(掌握):综合而言,藏象是指人体脏腑的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和与自然界相关事物的比象. "藏"是指藏于体 ...

  • 吻过中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章 精气.阴阳和五行学说 -全篇都要掌握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01 精气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指充塞于宇宙之中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精微物质,亦是宇宙万物所生成的原始物质. 狭义上: ...

  • @所有人,快来接收中基原文背诵大全(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素问●金匮真言论>:故春善病鼽衄,仲夏 ...

  • 中基协把各家代销机构的底牌掀了

    今天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基协公布了各家代销机构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整个行业都沸腾了,我下午起码接到几十个同行小伙伴的消息,给我发数据排名图(图见文章最后),多到我都来不及回复. 基金行业发展了23年 ...

  • @所有人,快来接收中基原文背诵大全(四)

    <灵枢●本神>:"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灵枢●本神>: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 ...

  • @所有人,快来接收中基原文背诵大全(五)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调整阴阳] <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尝富后贫,可致脱精"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