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谈儿子的青春期:陪伴他,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麦家,曾获“茅盾文学奖”,而且他也是继鲁迅、钱钟书和张爱玲之后,唯一入选英国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
在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曲折和悬疑,也充满了很多出其不意的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一名父亲,我们普通的父母会遇到的育儿焦虑、充满硝烟与战争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他一样不能幸免。
追溯原生家庭,他在童年和青春期时与自己父亲的亲子模式,也生成一道无形的烙印,继而影响着他与儿子的关系。
这个门一关,上千个日子里,再没打开过
“初二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他关上房门,而且你无法想象,这个房门一关,三年,上千个日子,这个门再也没打开过,除了吃饭、上洗手间,其他时间一直在里面,你不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
永远锁着门,而且他绝对不允许你以任何方式进他的房间,如果说你冒犯了他,进了他的房间,那他肯定会离家出走。”
这样一位在业界和读者群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当他卸下光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回忆往事,他几次哽咽,主持人董卿也泪光闪烁,聆听者无不动容。
麦家坦言,他很感谢妻子和自己的坚持,在那些濒临绝望的时刻,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耐心地陪伴儿子走过苦痛的青春期,陪着他受罪,陪着他成长,陪着他从水深火热中走出来。
走出迷雾后,麦家的儿子发奋读书,报考了美国的8所大学,最终收到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16年,年仅18岁的他只身飞往大洋彼岸求学,作为父亲,麦家在他的行礼箱中放了两个信封,一个装了2000美金,另一个则装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这正是麦家在节目中读的,被称为“催泪弹”的最美家书。
节目中,麦家与主持人董卿对话,对于那三年的焦虑、痛苦、抑郁他一语带过,关于教育的大道理他也提得很少,更没有谈论太多关于孩子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问题,全程他只让我感受到陪伴青春期孩子的两大核心:尊重和陪伴,而做好这两件事的前提是理解和包容。
当妈的世界,连崩溃都是静音模式,她收起自己的脆弱,变得小心翼翼
上一篇文章《如果我继续失控,那么,我和孩子就都完了》中,我写到一贯情绪稳定的母亲,在面对青春期突然叛逆的女儿,焦虑、痛苦、失控……。
有位网友留言问:所以,是太宠爱了吗?
当然不是!事实是——
某个晚上,母女俩因为孩子玩手机的事大吵一架,她不自控地在客厅哭,女儿出来倒水,冷冷地看了一眼,便回房了,她说那一刻只有两个念头,一是离家出走,二是从楼下跳下去。
第二天,女儿跟托管老师聊及此事,说:“我当时真想从楼上跳下去。”,托管老师赶紧私聊了她,请她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
她本想冷处理两天,闻言心马上悬到了嗓子眼。
真的,当妈的世界,连崩溃都是静音模式,她收起自己的脆弱,变得小心翼翼。
正如麦家当年,整整三年,不敢触孩子的逆鳞,甚至于当他想在《朗读者》中读出那封旧信,他也事先征得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的同意。
董卿表示理解:“因为您不希望再有任何事情,任何可能性,在将来会影响到你和儿子的关系。”
麦家回答:“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董卿随即面对镜头:
“所以,如果哪天你突然意识到,你的爸爸妈妈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出于一份恐惧,那是出于一份爱。”
那篇文章的评论区里,也有好几位家长不约而同表示:“我已经开始小心翼翼……”
只要他不离家出走,只要活着,其他都不重要!
麦家在节目中说道:“其实不光是我的孩子,我觉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的青春期都是难过的,这是一个生命现象。”
这句话要是在几年前,我可能无法理解,就像当时听朋友讲起另一个朋友家的事——
一样是青春期的故事!一样是叛逆、烦躁、愤怒的孩子!
那个男孩在小学阶段是个品学兼优、有礼貌的好孩子!上了初中之后,结交三五好友,开始玩游戏、打架、逃学……
被请家长、受处分之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变本加厉。在一天夜里,四个小伙子相约从家里偷拿了钱,逃上了开往外地的火车……
父母们全慌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平安将他们带了回来,可后面的日子对家长而言才是真正的炼狱。
正如麦家所描述的:“语言冲突那几乎是只要交流就会发生,他内心充满了愤怒,这种愤怒你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可能就是青春给他的。”
4个难兄难弟似乎是商量好了,坚决地不想再回到学校,甚至以死相逼。
家长们怂了!爸爸们有怒不敢言,妈妈时常在一起以泪洗面,最终达成共识:只要他不离开家,只要活着,一切就顺着他们吧!
从此,四个男孩组团过上了“快活”的日子,在四个家庭中自由穿梭,无论到哪家,都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父母卑微得像保姆一般,准备好食物就自动退场,任由他们造作。
当时我听到这个故事简直不敢相信,我曾和朋友讨论:这些父母心也太大了吧?这到底是爱还是害?
我又听说那个男孩的母亲,一年之间白了头,形销骨立,像老了十岁!
如今,我理解了那些父母。
身为父母被逼到如此卑微,那得有多无奈?真的就是无计可施了。
想了解后续,并非八卦之心熊熊燃烧,其实是很希望他们的坚守有好的结果,就像麦家一样。
其实,青春期的躁动是一时的,家长十几年的家庭基础教育也不会被一笔抹去,当那只怒吼的狮子逐渐平静下来,他终会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反省自己的行为,然后重新出发,去追逐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
麦家也曾是那个叛逆的儿子
麦家的青春期,一点也不比他的儿子好过。他说:
“孩子有这种青春,某种意义上说,是青春犯的罪,但我从根本上来说是我犯的罪,是我的基因有问题,他遗传了我不良的基因。
我从十四岁八个月的那一天起,我有十七年没有喊我父亲;
我上军校的目的就是要离开他,离开父亲;
包括后来的家书,我从来不提父亲,只写“母亲你好”
……”
直到父亲生了一场大病,麦家才开始醒悟,但为时已晚。
父亲的精神不再清醒,开始忘记他,太多想给予的补偿都来不及做。麦家想得到父亲的一句原谅,一个微笑,但直到2013年,父亲去世时,都没有等到一个沟通和解的机会,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他认为儿子之所以叛逆,是因为遗传了自己不良的基因,而自己和父亲长达17年的隔阂,这是他本该向父亲还的“债”,却以这样的方式再次重演,但他不想成为那样的父亲,也不想儿子将来有这样的遗憾,所以他选择了忍受。
我们讨论青春期教育,应往前去寻找根源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育也不可能分割成几个阶段来分别进行。
叛逆只是一个结果,找到成因,找到疏通的方法,更早去改变,改变自己、改变相处方式、教育方式……
13岁,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过度年龄,这个阶段孩子大脑发育会出现一种不平衡:边缘系统,也就是感知情绪,情感的大脑区域趋于成熟。而前额叶,也就是负责计划判断以及情绪管理的部分,要到25岁才真正成熟。
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就是容易冲动,大人冲动了前额叶会压抑,吼几嗓子就过去了,然而孩子冲动了,可能会很极端。
所以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不要再把他当小孩去管教他,而应该把他当成朋友,更多的给她尊重和自由。
关注这个阶段孩子大脑和心理的发育,更多的聆听,而不是唠叨;更多的支持,而不是管教…
虽然很难,但我们仍然应该先完成自我的成长,然后去接受、理解、包容、尊重,陪孩子一起去经历身心内外的一次冲击和洗礼,陪他走过刀山火海,走过迷雾。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