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将排位的石碣是宋江杜撰的吗

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洪太尉名叫洪信,奉命前往江西龙虎山去请张天师,被张天师戏弄(考验)之后,有点生气。所以在游观伏魔殿时,强行要真人打开殿门,推倒石碑,放出了一众魔君。
“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书大字,凿着'遇洪而开'。”
宋代比较正式的碑,全名叫“赑屃鼇坐碑”,就是石龟为底座,上置石碑,碑首有盘龙的装饰。河南登封中岳庙还保留了几座宋代石碑。
河南登封中岳庙宋碑
按照宋代伟大的建筑师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赑屃鼇坐碑高度可达一丈八尺。
梁思成注解的《营造法式》中的赑屃鼇坐碑
《水浒》中伏魔殿里面的石碑只有五六尺,明显尺寸太小,也太不正式。看来镇压108个魔君的石碑,还是有点随意。
另外,小说只提到驮石碑的石龟,没有说石碑的碑首是什么样的。这也是文学家和金石学家的通病,只关心文字,不关心石碑完整的造型美学问题。传统价值观对技术不太重视,认为是形而下的东西。
碑身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故意让人看不懂,否则也不是天书了。
另外,“洪太尉误走妖魔”,明显是贬低108位英雄。小编怀疑第一回的题目被后人篡改过,并不见得是施耐庵的愿意。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梁山泊英雄聚齐一百单八将之后,排座次成了大问题。人为指定座次,大家不免有意见,谁愿意甘居人后?
于是乎宋江和吴用等人就巧妙安排了水陆道场,借天帝之名,通过石碣来排定座次,这样大家都没有意见,总不能怪上苍吧?
公孙胜“做法”之后,大家从地上挖出一块石碣,上面都是龙章凤篆蝌蚪之书,大家都不认识,这和洪太尉推倒的石碑如出一辙,只不过是这次更为仓促,连碑都简化为碣了。
梁思成注解的《营造法式》中的笏头碣
李诫《营造法式》中,简单的没有碑首的碑,叫做“笏头碣”。笏头碣一般高度九尺六寸,省略了碑首,下面的石龟也简化为一个方座。
宋江他们挖出的石碣,尺寸很小,连底座都省略了。因为宋江可以“捧过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说明尺寸非常小,也很薄。
石碣左右两侧分别写了“替天行道”,“忠义双全”。这明显是矛盾的两句话,替天行道是晁盖时代的标语;忠义双全,是宋江的算盘,只反贪官,不反徽宗。这无疑注定了梁山泊的悲剧结局。
石碣正面,书写了三十六员天罡星的外号和名字;背面,则书写了七十二员地煞星的外号和姓名。一块宋江能捧得动的石碣,居然可以刻得下密密麻麻600字的地煞星名单,有点难办。
所以才要写成龙章凤篆蝌蚪文,反正大家都不认识,就可以找个“托儿”随便演绎了。真是妙哉!
从第一回洪信放走一百单八个星君,到七十一回的一百零八将大聚义,故事的逻辑还是挺清晰、完整的,只是细节有点瑕疵。至少,后面的石碣可以尺寸大一些,弄得更“真实”一些。
水浒传到七十一回,就应该结束,后面的招安,征方腊等等,可以不写。
感谢阅读!

本文为土木君哥原创,转载请直接转发,以保证文章的完整性(包含作者信息),不要做任何编辑。如果有任何改动,作者保留要求转载者删除的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