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障碍病因分析
一、呼吸
机体与外间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包括三个环节:
a.外呼吸: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和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内呼吸:细胞通过组织液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
1.脑干高位颈髓损伤:脑干损伤常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
当中脑下端和脑桥上端的呼吸调节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陈-施呼吸;
当脑桥中下部的长吸中枢受损时,可出现抽泣样呼吸;当延髓的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呼吸停止。
在脑干继发性损害的初期,如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时,先出现呼吸节律紊乱,陈-施呼吸,在脑疝的晚期颅内压继续升高,小脑扁桃体疝出现,压迫延髓,呼吸即先停止。
常见于:肿瘤,梗死,出血,脑膜脑炎(李斯特菌,脊髓灰质炎),外伤,多发性硬化,中毒,帕金森(呼吸机麻痹)。
2.低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细胞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
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后期综合征。
3. 周围神经:当机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人体产生抗神经节苷脂GM1和GQ1b等抗体,抗体在抗微生物的同时破坏轴索和髓鞘上的神经节苷脂。
其中部分抗体结合到郎飞结部位的轴索膜上,激活补体,破坏钠离子通道及轴索胶质链接,导致神经信号传导衰竭,肋间肌、膈肌收缩力下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常见于:吉兰-巴雷综合征,膈神经损伤。
4.肌肉:在遗传或者自身免疫疾病的基础上并发病原微生物感染,使其产生新的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于的骨骼肌上,使机体不能产生终板电位。
如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肌样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AchR抗体,该抗体不仅作用于“肌样细胞”而且作用于骨骼肌突触后膜上的AchR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使AchR受到破坏不能产生终板电位而产生肌无力。呼吸机受累则导致呼吸衰竭。
常见于:重症肌无力,肉毒中毒,肌无力综合征,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电解质紊乱(Na+,K+,Ca2+)。
5.基因(PHOX2B基因突变):属于常染色体疾病,患者由于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原发性缺陷,导致对二氧化碳(CO2)敏感性降低、自主呼吸功能衰竭、肺通气减少。
常见于: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6.呼吸动力障碍:镇静剂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可增强GABA介导的Cl离子内流,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延长Cl通道开放时间,增加Cl离子内流,引起神经细胞的超极化。
在较高剂量时,还能抑制Ca离子依赖性动作电位,抑制Ca离子依赖性递质的释放,产生与GABA相似的作用。因此,大剂量镇静剂可导致呼吸中枢抑制。
7.通气障碍:气管梗阻,误吸,(神经源性)肺水肿,气胸,反常呼吸运动(肋骨骨折,膈神经麻痹)。
8.代谢障碍(过度通气):
a.Ca2+↓→手足痉挛,感觉异常,强直
b.磷酸盐↓→肌无力
c.pH↑→眩晕,视神经障碍,晕厥,癫痫发作
常见于:肺炎,肺栓塞,支气管哮喘,酸中毒(糖尿病肾病,肾炎,乳酸↑),焦虑,恐惧,疼痛,精神性,脑膜脑炎,脑肿瘤,发热,败血症,水扬酸。
【课程指南】内脏与疼痛系列课程
本次系列课程共 30讲
原价199,拼团价88元,
支持永久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