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从何而来?听听人类学家怎么说

作者:黄铭松

博士,怀众心理创始人

那么,掌握着多种生活方式的我们,能否让自己的后代在各种生活方式之间自由地作出自己的选择呢?

——玛格丽特·米德

近日厦门发生了一件令人非常痛心的事件,一个初二年级的男生,凌晨一点在家里,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最终用刀捅死了母亲,捅伤了父亲。发生如此极端的事件,固然跟疫情时期长期在家矛盾积压有一定关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显然,我们应该思考一下,

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此类的恶果?

联想到近年我们看到的青少年伤人、自伤、或者抑郁、躁狂、焦虑、强迫,甚至精神分裂的例子,其成因到底是什么?

是“青春期”天生叛逆,还是跟中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的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的叛逆情绪等,这些恐怕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内容。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美国。

彼时,美国人正在为青少年青春期的问题烦恼不已。很多人,有民众也有学者,都在追问:

在美国及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

也就是说,青少年的青春期躁动是天生的,还是社会文化造成的?

玛格丽特·米德(图源网络,侵删)

这个时候,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适时出现了。

1924年,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其间,她选修了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Franz Boas)的一门课并和该课程的教学助理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成为好友,后者影响她爱上了人类学。

后来,米德和本尼迪克特双双成为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人类学家,她们俩的学术著作都成为畅销书。正是因为她俩的存在,人类学才真正走入民间,进入民众和地方的知识世界。她俩也因此成为目前仅有的两位头像登上美国邮票的人类学家(范可,2008)。这是后话。

言归正传。

就青少年青春期的问题,博厄斯偏向于认为是社会文化的影响,而非遗传或生物学上的原因。显然,调查非美国非西方社会中青少年青春期的表现,就可能解答这一问题。

于是1925年,在博厄斯的支持下,米德来到南太平洋的岛国萨摩亚(Samoa),实地调查了九个月,并于1928年出版了《萨摩亚人的成年》(COMING OF AGE IN SAMOA)一书。

该书一经出版,即风靡世界,一版再版,成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人类学经典。在书中,米德根据她在三个村庄对68位萨摩亚少女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叛逆性格不存在于她所研究的文化中。也就是说,叛逆不是天生的。“青春期并非必然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紧张时期,任何心理紧张都来自文化条件“。

在该书的最后一章《为选择而教育》中,米德进一步指出:

“复兴会的催眠、牧师及家长的压力,使孩子们得不到片刻的安宁。要把权威的教诲、社会的实践以及科学的新发现都协调起来,确实困难重重,这一切使已经被折磨得无法忍受的孩子们更为苦恼、更加迷茫。”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我们有许多准则,然而,我们却依然笃信只有一种准则是正确的。我们向孩子们描绘的是一副战场的情景:每一群人都全副武装,挥戈上阵,坚信只有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每一群体都频频袭击着下一代。”(请参考周晓虹等译:《萨摩亚人的成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米德这些话,发表于差不多100年前,但我们今天听着,是不是还有点熟悉,是不是还发人深省?

个人而言,我也是不太相信“天生叛逆”的。王敬伟老师说过,没有压迫,哪来叛逆?——他指的是他和他的儿女们的关系,真的令人羡慕。

然而,当前中国社会,要做到没有压迫,容易吗?一元价值和压制体制的牢不可破,使全球化、多元化的潜移默化几乎变成笑话。

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专制与民主,极权主义与自由主义……种种对立,我们如何选择?我们何去何从?当我们无法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要求我们的孩子去解答?

想要了解黄铭松其他文章,请点击链接:

用头走路:被降格的身体

医不叩门:你不来,我不说

其他相关文章,请点击链接:

在家关太久了,父母子女相爱相杀,7位心理咨询师给出的建议是……

编者按:

近期怀众心理推出《七堂咨询师主题分享课》,其中由李颖老师主讲的《学习为什么成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最大战场?》和张秋艳老师主讲的《厌学、休学、自残、自杀,孩子还能好好成长吗?》和亲子关系密切相关。她们接触大量的咨询个案,分享从现实中来的故事、到现实中去的建议,或许能提供一点启发和思考。

黄铭松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管理者的心理顾问,家庭辅导,生涯规划。

 受训背景

>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  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

>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鸿雁计划导师。

>  王敬伟首期导师班学员,师从王敬伟学习系列课程。

>  辛思洁人际关系反馈模式团队带领者培训工作坊。

 对咨询的看法

疗愈是一个化暗为明的过程。我愿意跟你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看见。

(0)

相关推荐

  • 青少年叛逆怎么办

    所谓孩子的叛逆期,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 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孩子感恩教育就在叛逆孩子学校 孩子还会表现出一小段 ...

  • 一个学生曾经问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她...

    一个学生 曾经问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 她认为在文化中文明的第一个标志是什么. 学生希望人类学家谈论钩子.粘土碗或磨刀石, 但是没有. 米德说, 在古代文化中,文明的第一个标志是一个人类股骨破裂和愈 ...

  • UC头条:青春期的孩子太叛逆? 试试“三不管”和“三不惯”

    管教孩子是一门艺术,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尤其是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更应该注意这"三不管"和"三不惯",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作者丨夏天 闺蜜最近常 ...

  • 父母当前采用的教育理念是为了让自己更爽,孩子不叛逆才怪呢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叛逆不听话,明明自己说得很对,是为了他好,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还偏偏跟自己对着干,殊不知,你的教育方式就决定了孩子必然会反抗. 为什么?因为一直以来,大多数父母采用的是"否定式 ...

  • 3岁孩子的叛逆带给我的思考

    我是一个教书匠~ 每天1个学习.教育.生活的干货 这是灰灰龙的第245篇原创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哈~ 01 一个朋友咨询我,孩子3岁了,现在说话总是顶嘴,说家长说的不对. 当家长给孩子解释或者 ...

  • 一个“顺”字,竟是解决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关键,真的不可思议

    一个“顺”字,竟是解决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关键,真的不可思议

  • 从关系角度来说,孩子的叛逆其实就是父母自己做的孽

    前几天跟孩子妈大吵了一架,起因是孩子妈觉得孩子废了,让孩子干什么孩子都不干,总是跟她对着干,比如说她让孩子把脏的袜子洗了,孩子不听:她让孩子去把碗刷了,孩子也不听.因为平常都是我在教育孩子,所以她觉得 ...

  • 李玫瑾教授:孩子进入叛逆期开始顶嘴时,家长多说这3句话很管用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阶段,同时也是每个家长最愁闷的阶段,此刻的孩子仿佛变身为一只小刺猬,每当面对家长的教育时,总会显得十分抗拒. 而孩子这样的抵触情绪,也给家长的育儿道路上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毕竟 ...

  • 这3句话, 父母说得越多, 孩子越叛逆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常对孩子说哪些话,孩子更容易叛逆呢?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采用一些会打击到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话语,不但起不到 ...

  •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长怎么办:你总想定规矩,却忘了允许

    作为一名亲子教练,每天的教练模式指导叛逆厌学孩子的家长,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回顾这一年来,以下三个提问,是我主动询问家长频次最高的. 1.你此刻是否真的愿意改变无法走进孩子内心的状况吗? ...

  • 成就孩子12.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问题多? <园丁与木匠>里的解释:青春期就像童年早期一样,注定会是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期.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将要体验的不再是置身于童年保护期的安全环境中探索世界.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