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边境“三线小城”,被称为“东北深圳”,可比深圳好吃太多了

国庆档看过《长津湖》的人,都难以忘掉那近三个小时的电影里,展现出的一场史诗般的长津湖战役。

为了隐蔽行动,志愿军在零下40度的天气里,徒步二三百公里挺进长津湖。

当美军嫌弃着感恩节大餐的伙食,战士们啃着硌掉牙的冻土豆充饥;哪怕被冻成雕塑,风雪里没有一丝丝退让!

图❶❷|《长津湖》 ©

先辈们为何而战?

为了让子孙不用饱受战火的摧残,为了下一代人不用打仗,能停下脚步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

图❶❷|《长津湖》 ©

电影让我们真实地看到了一位位浴血奋战的抗战英雄,也让我们记住了一座被遗忘的城市、祖国抗美援朝大后方的最前沿——辽宁丹东。

为了还原抗美援朝的真实性,长津湖剧组带着1800多人,在这座距离朝鲜最近的边境小城进行过拍摄。

它是战士们夺下战役、横跨鸭绿江的起点,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隔着鸭绿江,住在江畔房的丹东人在自家阳台上就能望见朝鲜的新义州。

外地人走出丹东车站,便能看见冲着进站口挥手的毛爷爷。

赤色的雕像,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历的硝烟与战火,也目睹着这座英雄城市的变化。

如今,他正站在和平年代里,向世界敞开怀抱。

先辈们为我们守住的祖国大好河山,我们必须要去看一看!

▲ 鸭绿江断桥,这座见证了抗美援朝历史的4孔残桥被保留至今,“上了断桥犹如上了一节爱国主义生动教育课”。

在全国旅游版图内,丹东这座“三线小城”算不上热门。

但它却是中国唯一沿江、沿海、沿边的城市,也是亚洲唯一一个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

作为与朝鲜半岛、日本等地连通的大门,如今的丹东拥有不可阻挡的发展势头,被称为“东北深圳”。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今年,丹东更继浙江建德、内蒙古阿尔山之后,成为第三个“中国气候宜居市”。

(图|北岸行者 ©)

▲ 十月末,在七经街、六纬路和九纬路三条百年银杏大道,金黄落了满地。

和印象中的东北不太一样,丹东没有重工业,集江、海、河、湖、山、林、泉、岛、港、城于一身。

丰富的地热资源,是东北出了名的温泉胜地,堪称“东北最适合养老的城市”。

(图|大连美食娱乐圈 ©)

▲ 虎山长城,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凌晨起床,骑个单车到鸭绿江边追逐朝阳,“尾随”晨练结束的爷爷奶奶去市区,吃一份扎实的碳水,开始“养老初体验”。

图❶|angussporran ©

图❷|jackolympics ©

背靠长白山余脉,面朝黄海,紧邻鸭绿江入海口,让这里从来不缺山珍海味;

与朝鲜一江之隔,也拥有通往韩国的客船港口,南北韩的美食风味在丹东交融,走一趟高丽街,胃口就像出了一趟国。

图❶❷|Cruz Chen ©

丨海鲜之城丨

丹东人的舌尖乡愁,从海鲜开始

初到辽宁的外地朋友,心目中的地道美食大概是:锅包肉、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

但你要问本地人,他们一定会推荐你去吃海鲜!

辽参、鲍鱼、梭子蟹,坐拥黄海物产的辽宁,实在是个低调得过分的“海鲜大省”。

坐拥120公里海岸线和大小海岛,鸭绿江入海口和黄海形成独特的“两混水”,让这里渔业资源发达。

作为我国一万八千公里海疆的最北端,辽宁冬天近海处甚至形成大量的海冰和流冰,较低的水温让这里的海鲜生长周期比南方要长,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积蓄,让这里的海货肥美多汁,“鲜味儿”十足!

图❶|Dawn-One ©

经过4个月的伏季休渔,9月开始,丹东东港每日都有满载的渔获被运抵码头。

梭子蟹、黄蚬子,丹东海鲜的最强代表。

黄蚬子直接敲开生吃,当地人称“过口儿”,吃一口就知道这海鲜几点上岸,那鲜味,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梭子蟹做成清蒸蟹、香辣蟹,几乎是丹东近海渔民们的“主食”。

酱蟹则吃一口浓鲜,生腌后蟹肉如酱油膏一样,用嘴一嘬,肉厚膏肥。

图❶|《味道》 ©

图❷|《风味人间》 ©

和黄蚬子一起并称为“丹东双鲜”的面条鱼,是丹东的老土著。

过去渔民无粮可食,就把这鱼捞上来当饭吃,银白色细长条,煮出来真像一锅面条!

和鸡蛋一起炒或是入锅炸,绵中带鲜。

还有朝鲜胆、生腌泥螺、生腌虾爬子、炸小虾……

去丹东吃过海鲜,才知北方海产有多肥!

丨烧烤天堂丨

去月亮岛夜市,用烧烤展开一卷“丹东夜宴图”

夜市和烧烤摊是丹东的美食灵魂。

受朝鲜、韩国影响,除了传统的串烤,丹东也有炭炉配铁网的盘烤。

生蚝、带子、扇贝、蚬子,几乎所有带壳的都能往上摊。

图|《味道》

黄蚬子的极致鲜美,一定要等到天黑之后才能体验。

小马扎围着小烤炉,坐等蚬子微微开口,到汤汁正好流出来的时候,蚬肉最嫩,汤汁最鲜,肥美的肉质,会让你觉得一切调料都是多余。

图❶|《味道》

牛肉、猪肉、鸡零件、“神仙”(柞蚕)、毛蛋、沙肝……

走在夜市里,你终于懂了《人生一串》的旁白:

“在丹东,万物皆可烧烤,就是块石头,只要能串起来,刷上酱,都能烤。”

图❶❷|《人生一串》 ©

除了烧烤,去月亮岛夜市还得“整”一碗焖子!

焖子的原料是淀粉,经过滤和蒸,变得如凉粉剔透。

吃的时候放进平底锅油煎至金黄,外皮微焦,全国统一。

丹东焖子胜在块大而不碎,配上东北特有的麻酱、大酱、虾酱,焦脆软糯!

给了大伙继续逛夜市的满满碳水动力。

图|可可味没有沙冰 ©

丨极致山珍丨

最接地气的东北菜,藏着最珍贵的山珍

东靠长白山余脉,从山脚出发,越往高海拔走,野生榛蘑从零星几颗到漫山遍野。将它晒干,便成了小鸡炖蘑菇里的鲜味灵魂。

图❶|云朵家的旅行日记 ©

但这不过是长白山珍里的冰山一角,山顶上,珍贵的松茸,是每年仅有一个月可采的限定滋味。

除了用来炖鸡汤,东北大厨还会用它与地道的东北咸肉一起制作,看似粗犷的料理方式,却丝毫不会埋没松茸高贵的香气。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东北人用花椒、海盐腌猪肉以便储存。

腌过一周的咸五花肉,咸味恰到好处,又保留了猪肉的鲜味。用它煸出的油脂煎制松茸,是别于云南牛油煎松茸的另一番风味。

趁着松茸吐香最烈之时,将一盘土豆丝盖在松茸之上,收获丰富的汁水和鲜香,鲜过鸡汤!

图❶❷|《味道》 ©

当凤城的大板栗从树上打落,被炒成秋日里油亮澄黄的香甜,藏在宽甸泥土里的石柱人参,也等待着与一只东北笨鸡相遇,成为一碗令人流连忘返的丹东滋味——参鸡汤。

吃遍海味寻山珍,你会发现丹东无奇不有。

图❶❷|AOI蔡叽叽 ©

丨朝韩风味丨

走在高丽街,人都是泡菜味的

想要不出国吃到对岸的味道,高丽街是个绝佳的去处。

作为朝鲜族美食的灵魂,清脆爽口、香辣上头的泡菜,是朝鲜当地人每天的下饭菜,也是喝汤时的调味品。

图❶|Cruz Chen ©

图❷❸|小宅院儿 ©

东北人和朝韩人对泡菜和酱菜是有感情的,在吃不上粮食的岁月里,他们就靠这些度日,即使生活好了,也难忘旧日的滋味。

图❷|行者陆远 ©

打糕,朝鲜族逢年过节必吃的传统风味,如今已成了走红全国的甜点。

将糯米洗净、蒸熟,两位打糕者用大木槌轮番槌打,守在一旁的女子不时向黏米上撒水,直至看不见米粒。

经过千锤万打,糯米糕筋道光滑、雪白细腻。

趁着新鲜切成块,蘸上白糖黄豆粉,好吃到打滚!

加入豆沙、芝麻、花生等馅料的夹馅打糕,软糯之外,沙松甜蜜,一口俘获挑剔的甜食党。

图❶|yellowyellow ©

图❷|行者陆远 ©

丹东,不止红色。

从丹东出去的人,离开了又想念;

来过丹东的人,只想在这里终老。

图|震寰 ©

文字为极物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