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堂:好诗例说【总第503期】

好诗例说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祖籍洛阳。中晚唐著名诗人,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还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名。

刘禹锡出身于书香门第。进士及第后曾在淮南杜佑幕府任职,代杜佑撰表状甚多,后随杜佑入朝。其父刘绪为小官吏,因避乱东迁,居嘉兴。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恰与柳宗元同榜,后官至监察御史。因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805年正月顺宗即位。刘禹锡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参与国家财政管理,和柳宗元一道成为王叔文革新集团的核心。不料改革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王叔文赐死,刘禹锡与柳宗元等8人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八司马事件”,同贬远州司马的有八人,史称“八司马”。815年,刘禹锡奉诏回京。817年,刘禹锡写《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而闯祸,被外放做连州刺史。821年冬,改夔州刺史,又调任和州刺史。826年再回洛阳,就任东都尚书省。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情甚笃,唱和对吟,生活闲适,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荥阳。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即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

解题: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迸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说诗:

刘禹锡的咏史诗素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的沉思。该诗开端直述王濬率兵沿江而下。金陵,今南京,时为吴国都城。“王气”典出《江表传》,“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黯然收”以典故之虚带出吴败之实,一“下”一“收”,表明败的速度之快。两字对举渲染出一方势如破竹一方闻风丧胆的反差。次联顺势续写战争结果——吴国投降。石头即石头城,孙权建都所筑,在南京西面石头山后,临长江,此处指吴都。三四句仍然写实,说孙皓凭长江天险,在江中暗置铁锥,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顺流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此联对仗,“头”与“底”属借对,“石头”的“头”是名词词尾,借用作方位名词“前头”“床头”的“头”,与“底”对仗。以上四句,包举无遗,洗炼紧凑,言简意赅,在对比中写出双方强弱、进攻路线、攻守方式、战争结局,一气直下,尽演恢弘。如梦得言,写诗应“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其虚实相间,巧于设置,尤其剪裁功力,不可多得。重点写吴,写吴又着重点出虚妄的王气、地形的险固、千寻的铁链不足以恃,如“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达题旨。腹联以虚代实,似议非议,有论无论,以人事变迁与山川故旧作对比,进而说明江山的险固不足以确保国家永固,凸显诗的境界。“几回”括言六代,突出“依旧”,繁简得宜,可见思辨。山川依旧,人事更为重要,是“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也是对上一句“伤”的延伸,将六朝兴废俱收一联。“四海为家日”指盛世,末联意说在和平时期,过去的江防要塞均已闲置,一片萧然。结句看似写景,却暗含深意,荒凉的遗迹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后人之明鉴;江山一统,百姓四海为家,“故垒”自然荒废;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就会有人据江山之险而兴风作浪。诗人借古伤今,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的风调,字面上像是平静、客观地叙述,实引六朝的教训直指时政。

《国艺副刊》微信平台编辑部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张炜

主编:欧阳滋生

画作:张德林

编辑:念红

扫码关注我们

国艺副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