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9983-- 晚清时期南洋和北洋的矛盾有多深?互相挖坑处处拆台

晚清时期,中国政坛上有两大派系,一派是南洋,一派是北洋。两派明争暗斗,势如水火,不仅在朝堂上互相抨击,争权夺势,即使在对外战争的紧要关头仍然不忘拆台,互相挖坑,内斗的本性暴露无遗。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两派的由来。两派都脱胎于曾国藩的湘军集团,由于湘军势力过大,因此在清政府扶植下,李鸿章从湘军中独立出来,自立门户形成淮系,后来发展为北洋。而在南方的原湘系集团演变为南洋集团。相比李鸿章的北洋,南洋派系更加复杂,也更加松散。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刘坤一等都属于南洋集团,但几个小集团的关系并不融洽。由于张之洞和沈葆桢一直和左宗棠、刘坤一老湘系若即若离,所以南北洋的斗争主要集中在李鸿章和左宗棠两大首领之间。

为了夺取权势和利益,两派的斗争日趋激烈。两派的竞争从军权到财权甚至到商业利益的瓜分,几乎无孔不入。比如,胡雪岩和盛宣怀两大商人的斗争,其实就是两大派系斗争的一个体现。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之所以要干掉一介商人胡雪岩,就是因为胡雪岩一直在支持左宗棠。左宗棠在李鸿章丁忧的时候曾大肆打击李鸿章一党,李鸿章返回朝廷后自然就拿胡雪岩开刀,断了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让左宗棠没了钱袋子。

内斗也就罢了,在大清国遭到严重外部危机的时候,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改变。他们不顾国家利益,反而变本加厉,斗得更激烈。比如在海防和陆防问题上,两派长期争执不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有限的国家资源。谁在争夺中获胜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就和近代的日本海陆军之争一个情况。所以在很多外部问题上两派互相拆台的情况屡禁不止。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中,李鸿章竭力反对,百般阻挠。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花费巨大,影响了北洋水师的建设,北洋水师的成军时间被迫推迟。而在中法战争中,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不仅袖手旁观,而且还趁机发难,一举干掉了胡雪岩。

虽然左宗棠和湘系一力主战,而且打的有声有色,但李鸿章却力主和谈,让左宗棠和南洋白打了半天,最后还是放弃了越南,让法国人不胜而胜。左宗棠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的和谈行为愤恨不已,怒斥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左宗棠也因此郁郁而终,不久病死在福州。当然,南洋也不是好惹的,在甲午海战中南洋水师作壁上观,坐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抱怨:北洋一隅之力,抗日本倾国之师,焉能抵敌”?就这样,两派斗来斗去,谁也没占到便宜,最后斗了个两败俱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洋务运动史话》、《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湘军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