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笔记(21)——到底知不知道?

阅读第1315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昨晚和一位新来的初二小萝莉谈话,这次月考数学她拿下30多分(满分150)。和她交流的时候,中间掺杂了几个问题:你想考哪所高中?你觉得本学期数学达到多少比较合适?你认为自己的数学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你希望给你配置怎样的老师(性格,性别,颜值等)?
这些问题她都是默然,沉默的原因倒不是不愿意说话,谈到其他的话题她还是很活泼。每当她沉默,我等了几秒后,轻轻地问她:你是因为不知道吗?她轻轻点头。我顿时了然。
01
由于我的性格属于很跳脱的,所以带班课的时候,班级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同时,我很喜欢抽学生互动,这是防止他们走神,同时也考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班课前几节,大家不熟悉,有的孩子被提问,站起来之后看着我一言不发。这尴尬宁静的情况下,我就会问,是不知道吗?一般会给我回应后,我让他们坐下。这时候,会告诉全班:你们有说不知道的权利,也应该直接说出来。
这句话每次在不同班课提出来的时候,都会让学生侧目。我很理解原因是什么。对于他们而言,在学校回答问题或者和父母沟通的时候,说一句“不知道”,那是犯罪!
听起来很恐怖,却道出事实。班上哪怕很活泼的孩子,站起来回答不知道的问题时,也很难直接告诉我:闵老师,我不知道。还是重复上面的行为,低着头或者看着我一言不发。
就等到尴尬的气氛谁先打破。学校老师可能苛责一声,让他们坐下,他们也是面无表情。没有什么羞愧和激励,因为形成了习惯。这种习惯,就是把他们推向更深的悬崖。
很简单,如果孩子什么都知道,那需要老师干嘛呢?如果每一个孩子好像听一遍就懂,或者自己看书能懂,还需要老师干嘛呢?当然,对于老师,也并不是完全清楚每一位孩子哪些地方不懂,所以要提问,孩子说出不知道。师生协作,才有可能真正进步。
02
所以,每次遇到这样的孩子,其实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他对于我,或者这里老师的认识,发现和学校老师的不一样。知道问题的思路,哪怕不完全,也可以说;不知道的,大声告诉老师不知道,老师再讲即可。
与之相关联的,就是学生会逐渐降低提问的兴趣。由于说不知道是可耻的,他们去提问也就变得更加奢侈。因为只要提问,就相当于在暴露你的无知。而这种无知,就会受到惩罚。虽然,这种无知,只是正常的思维盲区。
但是,不仅仅是对于孩子,对于成年人,去说不知道也是一件较难的事情。其中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看过一些思维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于知道,不知道进行了四层划分,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就属于最底层。就像最开始问那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数学到底有哪些地方真的没学懂,那就会更棘手。
并不是说那些知道自己薄弱的一定多么棒,或者就是正确的,但肯定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适当地提升效率。对于职场前行的人而言,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要么变得更茫然,要么就是没心没肺了。
就像和一位小伙伴聊天,谈到工作几年以来,目前的经济情况。他吐槽一点:出来这么多年,不知道怎么才存这么一点钱?感觉就是不够用啊。老闵,你说我这种该怎么办?
那我就说,不知道!
03
并不是我多么装逼,而是真的不知道。他自己都不清楚钱花哪去了,尤其是可能涉及自己的某些隐秘,我确实无法了解。看起来我是一个能够积蓄的人,但是对别人提这种意见,太难。最多只能提醒他一句:把这一年的开支梳理清楚。
这个过程中,我说了不知道。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不知道说出来会有点难,因为有一道天堑横在这里:你的身份。你的身份不允许你说不知道!
学生问你一道题,你一看就头皮发麻。这特么肯定是高校自主招生的压轴题,太难了,你怎么办?说不知道,感觉有损教师威严;去做?要做不出来,而且也知道很难做出来,下场更惨。或许,只有迂回解决了。
医生也是如此。当病人问你,自己哪个地方不舒服,为什么这样。而你完全没有听过,很难确定,你敢说不知道吗?或许,你的锦旗就是“一代庸医”。
还有如销售,设计等行业,皆是如此。面对你的客户,“不知道”三个字重于千斤!
只是提醒一下,这时候可能考虑得太多了,或者说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你的教学成果确实很棒,把家长学生服务好,出现一道题不会做,讲解的时候错了一个点,并不会影响你的人设。除非。你本来就很坑,或者你的客户是极品。
这时候,有些文章会告诉你的就是,如何“高情商”地圆回来,这是一个好办法。《孙子兵法》中的有一句话不也说嘛:以正合,以奇胜。只是,真正去理解的时候,不要走偏了。
04
只要稍微装作一个爱学习的人,应该都看过类似的成长文章,告诉你如何更好地说话。其中有一句很经典:别说不知道,要说我能学。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特别棒。只是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了一点不对劲。如果真的迷信这句话的人,要么成神,要么就是成魔了,也就是正常的话也不会说了。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个人有两点:
1.这里把不知道改成我能学,是指的你没有接触或者接触极少,很不熟悉的方面。如果是你本来应该去了解做到的,你来句我能学,这是一句废话。因为这句话本来就该在半年前践行了,这时候应该回答“我知道如何如何”;
2.这句话更多的是侧重于心态而不是口头的油滑。个人揣测,真正用到这句话去说的时候,应该机会比较少,并且还有效,那就更渺茫。因为当真正有资格询问你的人,他要现在得到你的回答,而不是一句鸡汤。
所以,更多的应该是在“幕后”。你在逐渐提升现有能力,或者拓展边际能力的过程中,发现有不知道的,那时候就是告诉自己“我能学”,那就是去做吧,而不是放在那里。
等到机会降临在你面前,你再来一句“我能学”,除了表示你有点小聪明之外,还能留下什么?
【结语】
我能学,确实很激励,尤其在看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时,更能体会这点。虽然他不懂某项技术,还是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后,自己从零开始钻研,最终一战功成。
不过,就像前两天说到,某些高大上的内容使用前,先看下自己。如果没有那样的毅力和冲劲,说我能学,而没做到,那就是笑话;还不如一句我不知道,反而更加坦诚。
至少,那时你的不知道,也许不是让你这个人更完美,但是表现出来的那一丝“老实”,也是可以无形中给自己加分。量力而行,善之善者也!
(0)

相关推荐

  • 念好“八字经” 转化“后进生”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蒲公英" ...

  • 数学啊,数学……

    有朋友在留言里问起我的数学,就把以前发在博客上的一篇旧文稍加修改,发在这里. 对我而言,一生中只有两位数学老师,都是男老师. 初中数学王老师个子不高,大约五十岁上下,样貌没有任何出奇之处,只是人好得要 ...

  • 观看录播视频(微课),做到这一点,学习效率倍增

    前段时间看何帆老师的新书<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 第二章讲教育问题. 讲到的一个关于双师教学的案例,印象深刻. 什么叫做双师教学. 发端要从人大附中讲.就是把人大附中优秀的课堂教学, ...

  • 【读书】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

    <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好书.这样说的原因是我是一名老师,我喜欢给孩子们读绘本,让孩子们在欣赏中喜欢读书.不过我并没有想到再次挖掘绘本的习作功能,让绘本和习作有机结合. ...

  • 老师,终于轮到我了

    老师,终于轮到我了 彭志爽  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  作为老师,我们肯定有这样的习惯,我们喜欢提问程度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些孩子聪明,我们可以从这些孩子的回答中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以此来体会教师 ...

  • 魔鬼经济学笔记(1)-这本书看什么?

    阅读第1293天 这本书是在看<海底捞你学不会>的时候,看到了其中的某个案例,然后去查询,发现出现了一本书,<魔鬼经济学>,然后毫不犹豫地买下了.   这本书的名字很炸.虽然我 ...

  • 魔鬼经济学笔记(2)-惩罚与激励

    阅读第1294天 公司的各项管理中,其中有一项我相信很多人遇见过,那就是考勤的问题.   有的员工容易迟到,或者旷工,打卡了但是人不在,这种人处理起来很棘手.   不是简单地开除或者处罚就可以,因为这 ...

  • 魔鬼经济学笔记(3)-探究AB面

    阅读第1295天 朋友看到我有这本书,很好奇为什么.我回忆了一下,当时是因为看到了一个饼干的事例,让我对此产生了兴趣.   因为这件事情最终的研究结果让我觉得比较诧异,或者说是出乎意料之外的.   而 ...

  • 魔鬼经济学笔记(4)-信息差

    阅读第1296天 这一章的内容,其实阐述的观点,在近两年的职场成长文章中经常出现,那就是信息差的不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加上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以我的智商看不懂的内容出现,信息就显得更是弥足 ...

  • 魔鬼经济学笔记(5)-观念崩塌

    阅读第1297天 当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喝白粥不健康的时候,我是很诧异的.这种诧异倒不是想抬杠,而是想听听是什么原理.   毕竟,对于我这样一个江西人.从小早餐基本上就是稀饭(好吧,这和粥不一样).我很 ...

  • 魔鬼经济学笔记(6)-传统观念真的传统吗?

    阅读第1298天 其实,有时候做一个简单的人是一件应该很快乐的事情.至少,你不用遇见太多纠结. 我想成长,同时扩充视野,那就已经决定了我需要不停地打破自己的三观,或者重塑自己的三观. 其实,昨天谈到的 ...

  • 魔鬼经济学笔记(7)-孩子的先天影响

    阅读第1299天 看到第二本<魔鬼经济学>的时候,其实更能体会作者的心情.第一本的主题确实较为混乱,因为各个题目之间都能感觉到作者的随性.   前面讨论作弊,中间讨论犯罪,最后讨论家庭教育 ...

  • 魔鬼经济学笔记(8)-利益驱动并非唯一

    阅读第1301天 记得好像是在2012年,西欧的一个小国,举行了一场噱头很大的国际性会议.当时打出来的招牌是: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   没错,这场会议是在哥本哈根举行,关于全球环境气候研讨,中国派 ...

  • 魔鬼经济学笔记(9)-优秀的共性

    阅读第1302天 今天突然想探讨所谓优秀与努力.先天的某些联系.   这倒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看到第二章提到的某些优秀运动员的共同特征,让我回忆起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中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