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陈何芳/靳娜:硕士生买课学习的试听制度个案分析

全文共2388字,按照“个案-简析-困境-对策”逻辑,探究“有什么案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办法?”

关键词:硕士生;买课学习;试听制度;个案分析

摘 要:课程调整和内容体验的试听制个案,反映出试听制促进学习者“基于市场来优化课程选择”的作用。现实中培训机构的试听制度存在两极化缺陷,要么过于欠缺而损害学生“福利”,要么过于美化而成为“生源收割机”。为了避免欠缺与异化,学校教育应创新“试听制”的内涵与形式。

“买课学习”在中小学被称为“报班”,在大学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存在,比如文科硕士生也常常会“买课”来接受一些非正规教育。访谈发现硕士生买课学习中存在“试听制度”,值得基于个案开展分析。

一、个案:课程调整和内容体验的试听制个案

S14和S3体验了试听制的好处。心理学专业的S14先后两次在该平台上选择不同教师的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明显感觉到不同老师讲授的质量差异。她说:“可能我也是运气好吧,刚开始那个老师就是在英国伦敦呆了两年,后来他可能自己去读书了,就换了老师。后面这个老师是我直接续报的课程,相当于课程是延续的,但老师换了,开课之后明显感觉老师的深入度很不够,讲得很表面,只是给你分析归纳长难句的那种。这个老师不仅讲得很慢,而且讲得很零散,写作课只讲写作,阅读课只讲阅读,打散成这种,完全不利于语言学习。现在不都有那种试听课嘛,你试听完之后,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老师,这样就可以少走一点弯路,学习也顺畅一些。我想如果我当时有这样一个试听课的话,我就不会去续报那个课了。”学前教育学专业的S3感觉校外英语口语体验课很好。她说:“那里有一个制度,就是体验课,体验课体验完了,三天之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退款,这个制度我也比较喜欢。不过,我没有退款,但是我觉得这个服务就挺好的。你可以连续体验三天,这三天你可以对他讲的东西是否实用、方法是否适合你、任务强度啥的都可以了解到,我觉得这样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挺好的。”

二、简析:利于学习者基于市场优化课程选择

能否试听会影响学习者的课程选择。S14因为缺乏试听制度而后悔选错了老师,认为该老师在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风格与深度等方面都表现不好。而S3利用试听制度,确认了课程的具体细节,选报了心仪的课程。“试听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机会,让学生实地体验教学理念、接触课程内容、感受教学氛围、了解相关的教育服务支持。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学员,保证学员的权益,增强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合理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匹配度。

试听制度契合了培训课程的商品属性。在教育培训市场上,当课程作为一种产品进行销售时,就具有了商业的特性。既然衣服、食品、家电等商品可以试穿、试吃、试用,那么同样作为商品的课程为什么不能试听呢?基于这种逻辑,试听制度便应运而生。对试听制度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以售卖课程为生存保障的营利性教育机构,他们通过开办试听课程或体验课程来将自己的教育服务内容展现出来。这些试听类的课程短则几十分钟,长则两到三次的课程学习。试听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自我介绍、部分授课内容的展示等方面。学习者可以在初步的课程学习中,体验自己对教师、课程内容等方面的适应度,并考察课程质量。可以说,试听制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育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实现了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知互动。

三、困境:“福利欠缺”或者“生源收割机”需警惕

现实中培训机构的试听制度存在两极化缺陷。一方面是普及程度过低。我国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优质教育资源仍然紧缺,长期处于教育“卖方”市场,学生的选择权还没有充分的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试听制度”在正规教育中非常罕见,即使从时间精力角度来讲,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难以承受学生充分选择、多次转换选择结果。另一方面是容易异化为“生源收割机”。在盈利主义之下,大部分试听课程逐渐沦为教育机构的一种营销手段。很少有教育机构提供多次课程的试听体验服务,绝大部分的试听课程是几十分钟。但一次课程、几十分钟的试听,未必能起到很好的考察作用,其瞬间体验也未必理性,很可能出于新鲜感和刻意营造的良好氛围和获得感而走向“激情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试听制度就可能因为过度美化,甚至虚假表演和模糊承诺,而沦为教育机构的生源收割机。想想消费领域的试穿、试吃、试用、免费赠送,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商业气息,“以招收学员为目的”会极大地影响试听的真实性和教育性。

四、对策:学校“试听制”需要创新内涵与形式

未来学校教育中的试听制度值得积极探索和实践。学校教育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不必担心商业性侵蚀;而且我国教育的“卖方属性”也决定了学校不会刻意骗取学生的喜爱以刺激教育消费。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应当追求自我完善,从提高准公共产品质量、造福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考虑创新“课程试听制”的内涵与形式。试听和试学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学”匹配性,学校应基于理念引导、技术支持和管理改进,来扩大“试学制”的实施面。首先是理念上要重视学生权益、重视资源匹配带来的效益,而不能满足于人才的批量生产、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其次是技术上加强探索以提供更多手段性支持。教育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要体现在办学实践的细枝末节中,不断打破教育黑箱,促进信息公开,促进教育各利益相关方的匹配与协作。最后是管理上不断优化。当前我国学生管理依然缺乏弹性,以高等教育为例,高考招生时仍然是“一档一投”,需要“一档多投”来增强学生选择权;大学生入校时“专业不满意”的比率较高,可以通过“大类招生”或者“推迟专业选择”来减少误判;大学生转学的成功率极低,需要借鉴国外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学分互换制度,等等。

总之,试听制度能够让学习者对课程形成初步了解,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教育选择,保障学生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试听制度普及程度过低,在教育市场中也容易异化为“生源收割机”。为了借鉴和扩大试听制,学校教育应注重理念、技术和管理的革新,不断探索“试听制”的实施策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