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艺考【纪录片+专题片分析】应试参考【10部热点作品评论写作框架】

纪录片《中国》

纪录片《中国》凭借独特的叙事策略,从结构、技巧、视角、语言等方面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观众的情感诉求相结合,建构了一个文明强盛、自信开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展现了国家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中国》对于唤起和建构民族集体记忆、激发观众对国家的情感共鸣、引领主流意识形态起到凝聚共识的作用。

分析框架参考:

1、叙事结构:双重表达彰显身份认同

(1)线性结构:唤醒历史公共记忆

(2)段落结构:多线叙事强化主题

2、叙事技巧:虚实相间建构价值认同

(1)故事化:主流价值的具象呈现

(2)符号化:精神内涵的意象表达

3、叙事视角:立体融合激发情感认同

(1)零视角与内视角交融

(2)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糅合

4、叙事语言:艺术之美诠释话语认同

(1)精心打造视听盛宴

(2)匠心雕琢文本品质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聚焦人生主题,通过巧妙的选题、鲜活多样的人物故事,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特色,于细微之处呈现中国人真实的人生图景。影片在叙事的过程中,不避烟火、不调虚情,真实记录了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表现出国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和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同时,通过不同的故事解读精神密码,传递出纪录片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分析框架参考:

1、主题创新

(1)鲜活多样的故事呈现

(2)选题巧妙:在共性中呈现个性

(3)把握时代脉搏

2、价值表达

(1)不避烟火,不调虚情

(2)用故事解读中国人的精神密码

(3)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境界

纪录片《早餐中国》

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凭借精良制作和人文情怀,收获广大观众的赞誉,在带领观众踏上美食之旅的同时,让观众感受早餐文化的仪式感、生活气息及其所带来的精神情感上的力量与慰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从食物、场景、音乐等方面解读该纪录片背后蕴藏的生命故事及情感内涵。

分析框架参考:

影片中的象征符号分析

(1)食物符号:蕴藏于早餐美食之中的生活气息和故乡味道

(2)场景符号:蕴藏于手艺背后的态度情怀与平凡生活中的幸福感

(3)音乐符号:蕴藏于时代金曲之中的生命故事与时代记忆

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

纪录片《伟大诗人杜甫》在叙事的"技"上,借助画面、朗诵、音乐等多媒介整合叙事来弥补杜诗翻译中音美、形美、意美的流失;又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平台可供性来增强该片的跨媒介叙事能力;在叙事的"道"上以事实服人,以形象动人,以情感感人,以道理影响人,将杜诗推向世界,促进各族人民的思想交流。可见,以纪录片为文学载体的叙事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为讲述中国故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分析框架参考:

1.“技”

(1)多媒介的整合叙事

(2)网络平台的可供性

2.“道”

(1)以事实服人

(2)以情感感人

(3)以道理影响人

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

抗疫题材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记录了发生在抗疫最前线的感人故事,镜头直面生死、直面现实,透过真实的影像,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强大的中国力量。该片在叙事、影像及情感表达三个层面始终坚持以真感人,以情动人,其创作特色为同类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分析框架参考:

1、叙事层面

(1)以典型人物及事件为主的多线叙事

(2)削弱主观意识,回归真实本质

2、影像层面

(3)镜头语言平实有力

(4)画面内容直面现实

3、情感表达层面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

《文学的故乡》以贾平凹、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刘震云、莫言等六位当代文坛作家为代表,在跟随他们重回故乡的旅途中展现作家故乡中的人、景、情,通过回溯作家的成长足迹与创作过程,用平民化叙事、第一人称叙事、符号化叙事和故事化叙事等手法为观众展现光环人物的真实一面。在纪录片中文学语言和画面呈现相得益彰,通过文学性表述和现实主义呈现方式引领观众回归文学的故乡乃至精神的故乡,给予当代年轻人以精神引领。

分析框架参考:

1、叙事手法探析

(1)多重视角打造立体形象

(2)平民化叙事拉近心理距离

(3)符号化叙事构建想象空间

(4)故事化叙事引向深度思考

2、文学表述与精神守望

(1)文学语言的应用

(2)精神价值的彰显

纪录片《人间世》

一部记录抗击新冠病毒的医疗类纪录片,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6分。究其根本,该片的故事化叙事、多元视角、视听艺术的运用以及对医生这一群体的形象塑造使得本片在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上呈现出较高的水准。此外本片中所呈现出的真实感以及对生命态度的思考也为其他医疗类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分析框架参考:

《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中的叙事策略

1. 故事化叙事营造节奏感

2. 多元视角丰富叙事维度

3. 视听元素增添艺术内涵

4. 塑造多元、丰富的医生形象

《人间世》抗击疫情特别节目中的价值呈现

1. 真实再现抗疫过程中的战疫时刻

2.“希望”为主旨的价值导向

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VR)

VR全景纪录片《我生命中的60秒》以疫情为叙事背景,由来自全国的124名拍摄者联合创作完成,并入围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VR竞赛单元。VR全景技术使纪录片打破了"画框"的限制,在全景空间中完成叙事。因此,VR纪录片叙事方式也由传统的"线性叙事"向"互动式叙事"过渡。等《我生命中的60秒》在民间立场的平民化视角、全景技术下的多重内聚焦、VR技术下的互动式三个叙事方面实现突破与创新。

分析框架参考:

1、基于民间立场的平民化认知视角

(1)认知视角下的平民视角呈现出个体形象

(2)平民视角使个体生命态度与民族命运相互映衬

2、全景技术下的多重内聚焦叙事

(1)具有现代主义的风格的内聚焦叙事

(2)具有“在场”真实性的多重内聚焦叙事

3、VR技术下的互动性叙事

(1)注重场景化叙事,突出故事化表达

(2)技术赋能内容,推进互动式叙事的进程

战疫纪录片《今日龙抬头》

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个传统节日既饱含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感,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契约,纪录片《今日龙抬头》在有限片长里高密度讲述了这一天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战疫故事,疫情的发生使平日里的许多微小与平凡变得不再普通。这些故事既有中国人对信念与希望的自觉,也有家庭、学校甚至陌生人之间的连接,亦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小爱、大爱镌刻在百味人生与日常生活里。

分析框架参考:

1、对信念与希望的自觉:个体的瞬间

2、对生活世界的充分理解:社会的连接

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追问:存在的反思

4、平民化的叙事表达捕捉人性光芒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则聚焦了马烽、贾平凹、余华和梁鸿四位著名作家在乡村的个体经历,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们"口述史"的方式展开了一场文学与历史的"寻根"之旅,以文学名义重返历史现场,用影像之思构筑起横跨70年的作家个人心灵史、文学叙事与当代中国人精神图谱的时代交响,抒发出对乡土的深情眷恋和对理想的执着呼唤。

分析框架参考:

1、“口述史”的历史见证

2、乡音召唤与理想的执着

3、生活现场的“糙”感纪实与个体生命尊严的诗意呈现

4、空间的扩张与时间的追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