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心放:相濡以沫的故事|故事

润芳:去鹿回头遇雨|散文

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真格是无巧不成书,有书才有故事。小郭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进了以前邻居吴老师任教的大学,报到后的第二天就在校门口遇到了吴老师。吴老师虽然已近知天命之年,只是胖了一些,整个形体没太大变化。小郭主动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后,吴老师立马就认出了他,回忆起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一番寒暄后,吴老师热情地笑着说:“抽空到我家来玩。你新来报到,摸不清锅灶,有啥困难,我和夏老师一定相濡以沫……”
这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讲起哦——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位于长江南岸城乡结合部的崇文镇西边,有座100多平方米的破旧院子,住着4户教师。10岁小学生小郭的家就在那里。他从小活泼好动喜欢走家串户,虽然当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但也难改他那脾性。
深秋一天傍晚,小郭吃完夜饭出门溜达,见邻居郑老师家虚掩着门。郑老师夫妻很年轻,他们的孩子小宝一岁多,小郭经常去玩,和他们熟着哩。小郭大大咧咧地推开门进去,只见郑师母抱着孩子,和郑老师在方桌边对坐着。桌上有个水杯,还有个装着一块豆腐肉的小碟子。郑老师正用筷子挑着一点豆腐肉喂郑师母。郑师母眯着两眼脑壳轻摇,郑老师边悄声说快吃,边将手捏着的筷子随着郑师母的嘴巴移动。
看见小郭进屋来,郑师母头一偏尴尬地抿嘴笑,郑老师把筷子搁在碟边说:“小郭你吃完饭啦?我们早就吃了,闲着没事干,吃点豆腐肉玩。”
小郭说:“我们吃啦。我爸妈说过,泡菜呀,豆腐肉呀,这些都很咸,只能下饭,白口吃了嘴干难受,要喝很多水。”
郑老师尴尬地笑笑说:“你爸妈说得不错,我们只吃一点点……”
回到家,小郭给爸爸摆了郑老师夫妻俩刚才吃豆腐肉玩的事。爸爸感慨地说,现在经济十分困难,粮食肉类副食品这些全都要凭票限量供应,全国人民都在过紧日子哦。接着爸爸起劲地夸奖地郑老师来,说他是个好丈夫,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差,那怕只有豆腐肉,也要让娃娃妈多吃一点。
估计“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们的天性吧,爸爸笑着对小郭说,用成语“相濡以沫”来形容他们最恰当。爸爸在对牛弹琴哦,小学低年级学生哪懂这成语的意思。不过听了爸爸一番深入浅出的解释,小郭悟出了父母亲要互相关心、人与人要互相帮助的道理,同时把这成语也记牢了。
第二年五一前,院里有家住户搬迁,不久新搬来一对年轻夫妇。女的姓夏,是爸爸在镇上中学的同事。男的姓吴,在离崇文镇很远地方的一所大学当教师,每个周末才能回趟家。夏老师是挺着肚子来的。妈妈给小郭说,最多还过半年,夏老师要生娃娃了。
那时的生活条件很差,住家户除了有电用外,没有其他生活必需设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烧水做饭用蜂窝煤炉子。当然可以不用在家弄吃的,那就要提上锑锅到半山腰的校工食堂打饭菜。小郭发现,吴老师很勤快,周末很晚回到家,星期天一大早就起来了,挑水挑煤、洗衣煮饭忙个不停。早早吃了晚饭后吴老师就要返校,因为步行下山过河后,赶着去乘晚上的长途收班车。走个单边要用近四个小时。那时的交通很不方便。
面对这样的生活条件,一个孕妇在六个工作日里单独生活,的确困难重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话的确说得不错。小郭对爸爸讲的“相濡以沫”成语印象深刻,就想在夏老师这里实践一下。进入盛夏后,用水量开始增加。小郭从7岁开始就能拾柴、挑水,平时家里的用水都由小郭用一副小木桶负责挑。
有天他挑好家里的用水后,专门为夏老师挑了一担。夏老师十分感动,登门向小郭的父母致谢。小郭笑着说:“爸爸教我要相濡以沫啊!”夏老师听后愣了一下,只是笑了笑。以后小郭挑水时,总要把夏老师家的小水缸盖子揭开看看,如果水不多了他就会多挑一担。
夏老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平时生活越来越难料理。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告诉她:“工作日里,你拿着自家碗筷到我们家吃饭,只是把这几天的定量粮拿过来就行了。”小郭知道这不是爸妈小气,因为当时每人就只有这么一点口粮。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了。小郭记得在秋季开学前的那个星期天上午,吴老师早早就给爸妈打招呼:“今天中午我们两家人一起吃饭。我在我们学校附近买了一只农家养的兔子,我烧好了提回来的。”盛情难却哦,爸爸说:“要得!要得!饭和素菜由我们准备。”
饭桌上,吴老师告诉爸妈,小夏预产期不到一个月了,学校决定新学期不排她的课。小夏工作调动的事联系了很久,估计产假休完后就能办理调动手续。小夏的妹妹弟弟今天下午来接她,回城里她爸妈家住,那里离妇产科医院近。
吴老师夏老师一再向小郭一家人表示感谢。小郭笑嘻嘻地重复那句话:”“爸爸教我要相濡以沫啊!”同事、邻居成为朋友后,说话也就放开些了吧?夏老师笑着给爸爸说:“我是教数学的,我家这口子是教英语的。郭老师是教语文的,冒昧问一句,小郭用相濡以沫用来形容邻居和同事关系是否妥当?”
爸爸听了笑着调侃地说:“既妥当也不妥当!”
爸爸是这样做的解释: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现在一般人理解为仅指夫妻感情。
夏老师和吴老师异口同声道:“郭老师真是位学识渊博的夫子啊!受益匪浅……”
爸爸客气地摇摇头,扭头笑着给小郭说:“你帮助了两位老师,肯定会感到快乐。再教你一个成语,叫‘助人为乐’……”
(0)

相关推荐

  • 【林俊言】《胡小闹日记》时间管理篇之 《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读后感

    <胡小闹日记>时间管理篇之 <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读后感 福清市实验小学六年二班林俊言 指导老师:王秀云 暑假期间,我读了著名励志儿童文学作家乐多多的<爸妈听我说说心里话 ...

  • 【戴涵轩】说说心里话 ——读《胡小闹日记》有感

    说说心里话 --读<胡小闹日记>有感 实验小学六年(6)班    戴涵轩 指导老师:王志慧 暑假期间,但凡有空闲的时间,我总爱捧一本书,坐下闲读.书犹如一眼清泉,滋润我心田:书犹如一叶扁舟 ...

  • 赵心放:的哥的故事|故事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赵心放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多种企业管理工作.近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诗词.儿歌散布于网络和本地的报刊.重庆市南岸区作家 ...

  • 赵心放:失联的小老师|故事

    姜广富:闲情逸致话养鱼|散文 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退休以后,看书.上网漫游和写作是老张每天的必修课.他每天可至少录入三四千字,另外会干编辑排版等技术活.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基本上也能自力更 ...

  • 赵心放:猪为媒的故事|散文

    姜广富:神奇冰川海螺沟 文/赵心放 覃作义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唐代崔护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吟诵着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载的诗,想来有不少痴情 ...

  • 赵心放:师爷传奇|故事

    许灵溪:一张老床的奇诡故事 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子承父业不稀罕,三辈人都从事同种职业鲜见寡闻,第四辈人也有从事这种职业的打算就传奇了.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职业名称和范围有些变化,但顺 ...

  • 赵心放:草根盲人艺术家文春华的故事(之二)|故事

    赵心放:草根盲人艺术家文华春的故事(之一)|故事 文/赵心放 陈培德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和古往今来不少盲艺人的经历一样,出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的草根盲人艺术家文华春,前些年多次到湖南.湖北.广 ...

  • 赵心放:草根盲人艺术家文华春的故事(之一)|故事

    唐晓波:改造"懒肠子" 文/ 赵心放 陈培德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44年,文华春出生在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3岁时生病,服了医生错开的药后不幸双眼致盲.家里 ...

  • 赵心放:忘年交朋友|故事

    韩雪丽:挑选|故事 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天在家吃晚饭,爱人边吃边摆龙门阵,老肖突然把筷子一搁,当场发飙:"你要当好人就当到底,不要又把我来装扮起!" 出了啥事?弄 ...

  • 赵心放:大禹造广阳岛|故事

    林克于:送餐小哥|小说 文/赵心放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多种企业管理工作.近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诗词.儿歌散布于网络和本地的报刊.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由作者授 ...

  • 赵心放 :合伙租房咏叹调|故事

    文/赵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一 城市而今流行合伙租房. 青年人初到陌生城市打拼,凡单位不能提供住宿的,或者有同居朋友的,就只好就地就近租房居住.由于薪饷不高,城市房租贵,生活开销大,单独租房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