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浙江村民为盖猪圈,上山采石料,却意外挖出107件文物
1956年,浙江省临海县的一个村民收拾了铁镐等器具,背着背篓,打算趁着闲时上山采些石头盖猪圈。他沿着熟悉的山路上山,沿途寻找着合用的石块,可惜半山腰能用的都被采光了,他只能往更高更深的地方走。
这个村民走到一处不起眼的乱石堆处,想着应该能挖到有用的石料,挖着挖着,竟发现这里还堆了一些砖块,正好用来盖猪圈,不用费力去砸石头了,便用铁镐又往里挖了一些。当他偶然间移开一块砖头的时候,发现下面竟有一块发着金色光泽的饰品,长块形状,表面有些许凹凸不平,表面上有着獬豸的花纹。他立即放下手里的工具,将它徒手扒了出来,“还真是金子呢!这应该能值不少钱吧!”
于是他又小心翼翼地继续往里挖,竟然还有其他的宝贝,比如金戒指、金带板、金凤簪、宝石等等,这下可把他高兴坏了,但紧接着就是六神无主,任谁一下子得到这么一个宝藏都会如此。此时,这位村民唯一想到的就是将这些值钱的东西带回家珍藏起来。
不过他这样躲躲藏藏的奇怪行为自然引起了其他村民的注意,秘密终究成不了秘密。很快考古专家就找上门来,看到村民们挖出的金器之后,专家们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金累丝蝴蝶凤凰步摇
上山采石,发现宝物
浙江的临海县虽然临近大海,但是多低山和丘陵,村民只能靠山吃山。那一日,临海县王家渡村的一个村民像往常一样,到附近的山上挖石料,运回家里围栏盖猪圈。然而这一次采石,村民却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当他在一处乱石堆里寻找有用的石头时,竟意外发现了一些金器。
想着临海也是风流人物辈出,莫不是哪位先辈留下来的宝物吧?这位村民越挖越深,想要瞧瞧这金器的全貌,挖出来有长方形的、圆形的、还有长条状的块状金器。其中,他还挖出了一个金块,上面附着一块妇女状的金块,穿着裙子,手里捧着寿桃,十分精美。当然了,村民并不知道这些金器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只知道很值钱。随后这位村民便迫不及待地将挖出来的金子带回家中,脚边挖出的石头根本也顾不得了。
石像
村子里往往藏不住事儿,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不少村民闻风前去探宝,竟然又发现了一些值钱的玩意。除了那些众人眼中的宝贝,这些乱石里还埋着一些石像。比如石文官、石马、石虎、石羊,这些东西更是给此处添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看着这些出土的东西,或许有人已经明白这有可能是一处墓葬,就差棺椁或石碑来印证了。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之后,相关文物部门便得到了消息,临海县可能有一处墓葬需要考察。
金扒耳
追回文物,发掘墓葬
当考古专家到现场勘查后发现,墓葬破坏严重,一部分是因为村民的挖掘,一部分则是因为几百年来的自然破坏。情况勘察完毕后,考古工作者们便开始了清理任务,将墓葬上覆的石头和泥土一层一层挖开,还原墓葬原本的样子,清理出残存的墓主人的遗物。
至于那些被村民们挖走的陪葬品,自然是要尽数追回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敲门询问,当然也有一些村民了解情况之后主动上交的。随着墓葬抢救性发掘的完工,加上追回的那些珍贵物品,这座墓葬共计出土了107件随葬品。
金带板
看到这些文物后,专家十分惊讶,同时也十分疑惑,这座不知名的墓葬中为何会有这么多金器?其中不乏形状各异的金带板,一般镶嵌在皮革腰带上,用作装饰。这种金带往往由20块金带板组成,只有地位较高的官员才能佩戴,此处出土的金带板上还刻有獬豸的纹样。
除了金带板,还有两件文物较为珍贵,一件是金丝冠,一件金扒耳。金丝冠由金线编织而成,两侧饰有云纹,前后还有金线盘成的“福寿”二字,靠近帽檐的前后左右处还有四个孔,均饰有花纹,远超金子本身的价值,展现了当时的精湛工艺。另一件金扒耳构思也很是巧妙,乍一看是一幅小巧的妇人像,但实际上拿掉人像脚底的桃型塞子之后,能够发现扒耳藏于中空的人像之中,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巧夺天工。
金丝福寿五梁冠
与这些富贵的随葬物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墓主人的棺椁却很简陋。这样的墓葬到底来自曾经的哪位人物?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判定处于哪朝哪代,根据陪葬品的规格可以判断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但是没有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墓碑则让事情有点难办。
不过通过细细盘点当时临海县出现过的大人物,工作人员还是将墓主人身份锁定在了一位官员身上。这位人物曾在《临海县志》中有过记载,他就是王士琦,能文能武,最后官至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
王士琦和夫人邓氏画像
厥功至伟,一生清廉
王士琦乃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进士,32岁入朝为官,在工部、兵部、地方均担任过要职,和他的父亲王宗沐一样都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但其后人如何却少有记载。王士琦任重庆太守时,曾单骑招抚了谋反的播州宣慰使,可见其口才之好,谋略之深。除此之外,他组织过的最为后世广为人知的军事行动便是带兵赴朝鲜抵御日寇。
众所周知,明朝时中日之间时有冲突,尤其是在日本的丰臣秀吉掌握权势后,他想要开拓疆土,拿下朝鲜,与当时的明朝对立。而当时的朝鲜归附明王朝,加上朝鲜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得朝廷不得不派兵增援朝鲜。然而,当时的明朝却因为皇帝的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加上不少官员腐败,已经显出颓势,导致明军在抵御日本军队时,占不到什么优势。
丰臣秀吉画像
1597年,在丰臣秀吉再次入侵朝鲜时,王士琦任监军,领命与总兵刘綎领兵奔赴朝鲜,协助兵部尚书邢玠抵御日寇。战斗时,明朝军队进攻失利,有人提议退回全州,但王士琦意志坚定,竭力主战,一怒之下想要将刘綎绑了,并说道,这一战只能进不能退。
最终,总兵刘綎全力一战,率部击退倭寇,并将其围困数日,而王士琦也亲率兵马斩杀倭寇数百人,夺回了失守的城池。此后,王士琦还与诈降的朝鲜官员里应外合,烧了倭寇的弹药库,为其他与倭寇作战的大明军队增加了取胜的机会。历经艰难,大明取得了胜利,王士琦因此升了官,他的威名也留在了朝鲜。
王士琦墓
抗倭成功之后,王士琦升迁,开始料理边疆事务。他在任的那段时间里,大明的北疆颇为太平,少有战事,百姓安居乐业。这其中少不了王士琦的殚精竭虑,最后他升为右副都御史。他在晚年积劳成疾,死在了这片他倾注心血的地方。古人讲究落叶归根,所以王士琦去世后被移回老家临海安葬,按照古代的规矩应是他的儿子扶棺回乡。
观其一生,王士琦身居要位,但也远离政治中心,幸得他忠心耿耿,颇有才能,才得以寿终正寝。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生清廉,从未渎职收受贿赂,死后也未曾大葬,仅有一口朴素的棺材。正因如此,当临海这座墓葬被认为是王士琦墓时,很多人存有争议,但专家仔细翻阅史料之后,最终确定了这就是王士琦墓。可是清廉一生的王士琦,为何会有如此厚重的随葬品?
金累丝游舫小插
旧事重提,死后追赏
王士琦墓中的107件随葬品中,经鉴定有22件国家一级文物,包括束发金冠、人形管状金扒耳、金带板等金器,可以说工艺精湛,价值不菲,现均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不过也幸好是在和平年代被发现的,否则恐怕早已失去踪影。
之前人民疑惑的便是,向来以清廉著称的王士琦,他的墓中为何会有这般价值连城的宝物。《临海县志》和《明熹宗实录》中均有这样的记载,原来皇帝感念王士琦在多次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又勤勤恳恳治理边疆,听闻王士琦墓十分简陋,故而颁布指令,让礼部重修王士琦墓。
金镶宝荷叶小插
在明熹宗的命令下,王士琦的墓中这才增加了一堆金银玉器,都是他生前不舍得用的东西,有的还是皇家御用。据史料以及发掘情况还原,文物专家认为,墓前还建了座了御赐石亭,以表圣上恩德,另外还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像各一对立于墓前的通道上。
只是再怎么追赏,人却已经不在了。王士琦活了67年,作出了那番成绩,足以成为英雄。他甚至比大明的大多数皇帝都要长寿,所以说以什么样的规格下葬,对于王士琦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过大多数时候,身后的嘉赏是做给活人看的。
金镶玉蝶赶梅耳环
上世纪,他的墓被发掘后,王士琦此人又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他的过往被发现,他的功绩被歌颂,他的生平被考究,他的墓被抢救后人们又在此基础上还原了他的墓葬,以供后人瞻仰。
结语
广大人民在发现宝物这件事上往往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埋藏于地下的东西常常因人们的劳作而重现于世,进而宝物背后的故事也被人发掘。明朝王士琦墓就是如此,它很幸运地没有被盗墓者光顾,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发现。要不是村民上山采石头盖猪圈,一下子刨出明朝古墓,可能就不会发现这107件宝物。
王士琦画像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许王士琦并排不上号,但也不妨碍他为后人所敬仰。在他六十几年的人生里,他灿烂而无畏地活着,早已处于令人仰望的地位。他为人清廉,率领明朝军队血战日寇,已经是国家英雄,民族英雄,就连皇帝都为其重建墓穴,添置价值连城的随葬品,足以见得王士琦的贡献多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