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陶建军《风景独好扶贫路》
文/陶建军
【作者简介】陶建军,麻城市教育局驻木子店镇熊家垸村工作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我一直觉得,能够到麻城木子店镇熊家垸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很幸运的事情。这里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给了我很多愉悦的感受。
虽是贫困村,可是人们将自己的家园装饰得很美丽。
我常常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深吸一口气,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使我心旷神怡;小路两旁的鲜花五彩斑斓,有粉的、黄的、蓝的、白的,粉的若霞,黄的赛金,蓝的似海,白的如雪,花里还夹杂着各种各样的野草;小路边的输电线路上,经常有成群的小鸟在电线上聚会。他们清脆而婉转的啼叫声在城里几乎是没有的;傍晚,天空中飞过几只白鹭,它们那洁白的羽毛真像一团小雪花。夕阳下,一排排柳树整齐地站在池塘边,又长又软的柳条随风飞舞。果园里种满了香蕉、荔枝等水果,它们硕果累累,使人垂涎欲滴。
我也常常漫步在小河边,一排排垂杨柳,将自己妩媚的身姿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之中,那河里的水呀,和着蔓柔的水草,倒映着垂柳,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如同与蓝天融为一体。河水它把纯净的琼浆奉献出来,给人们煮饭、洗菜、洗衣服……小河还用清澈的碧水灌溉农田,哺育着岸边的树木花草,养育着无数的鱼儿。盛夏烈日炎炎,人们感到闷热烦躁时,小河潺潺的水声好像发出轻声的呼唤。
如此优美的景色常常让我感觉到,这是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东晋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看如今我所在的农村,天蓝蓝,水清清,花草香,人欢畅,比当年的陶渊明虚构的似有若无的世外桃源可是强上百倍。
山村如画里,美丽的风光让我心往神驰,流连忘返。这里淳朴的人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更是让我佩服之至。
我们驻村的第二天,同我的帮扶对象王恩金见面,由于原来的帮扶责任人退休了,我到本村驻村以后,扶贫专干将王恩金的帮扶责任人换成了我。
王恩金同老伴相依为命,年近古稀,由于在大集体兴修水利时,腰椎被失控的拖着石头的板车撞断,背部严重弯曲,腰部与胯部几乎成九十度垂直。而且由于年岁已高,常年驼背,腰部的椎柱已经突出,每走一步都给人十分艰难的感受。虽然是低保贫困户,但是每月两个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只有250元。在现在的生活条件下,只能够省吃俭用,勉强度日。
他们住的条件也不是很好,2016年的大洪水,让他们家原有的土坯房子倒塌,村里为他们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可是8500元毕竟很有限,他们对房子进行了改建,五十个平方的面积,还要放下居家的杂物,厨房、卧房在一起,还是显得非常拥挤。
第一次见到王恩金的时候,我为他的境况深深担忧,这样的家庭,怎么脱贫?
我给他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告诉他,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我。
后来,我们也见过几次面,但是王恩金对我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只是说,每个月的低保金都已经到位了。眼看着过了元旦,一场大雪袭击而来,我又到了王恩金家,一是要看看他家的住房是不是很安全,二是看看过年,他家的准备情况咋样。走进他家的小院子,呵呵,他忙得正欢,原来他买了一台电动机,进行改造以后,正在为同湾的人做机制糍粑,还在自己家里,蒸着糯米做着老米酒。看着他搬动糯米的艰难样子,我赶忙过去帮他抬箩筐。
我说,你身体这样个样子,不能做重活。要注意休息。他说,坐等国家照顾,不是个事,还是要自己养活自己。自主经营,自主脱贫,靠国家照顾,我虽然老了,能做事就要做一天事情。否则坐享其成,脸上无光。
另一位老人,是李家冲湾的李树深,与王恩金惊人相同的是,都在年轻时期,生活劳作在大集体时代,年轻力壮的时候,吃的是大锅饭,没有挣下什么财富,如今政策好了,可是年纪大了,身体垮了,家里还是穷困,被评上了贫困户。不同的是,李树深丧偶,有个儿子,在外面打工。因为这个区别,在精准识别的时候,被确定为一般贫困户。
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正从外面田里回来,打开他家大门,厅屋里堆积着一大堆稻谷,还有猪草等。一看就知道,这是个勤扒苦做的老人。
同其他老人一样,对往事充满着无限的回忆。他给我讲当年大集体的时候,修建三河水库,那年冬天,天气极端寒冷,三河口的风大得出奇,早晨出去做工,头上有汗,被风一吹都成了霜冰。
我说:你怨恨过吗?他说,不怨恨,那时候的干部多好,真是能身先士卒,有个女干部,那冷的冬天,还跳进吃骨的水中,捞抽水泵。我们年轻的男子都不敢做的事,干部却能够做。这一辈子,我都不能够忘记这样的好干部,感恩政府,勤劳致富,农民本分。
夏天里,我们有个驻村队员感冒了,李树深拿出自己的家藏秘方,扯了草药送到我们住的村部,我们对他感激不尽,他却说,你们是来村办实事,为你们解难,是我们这些村民应该做的。
一个年龄渐老,可是一直要求自己感恩政府,感恩他人,这样的老人,仍然凭着自己自主自强的决心,走上致富路的农民,难道不值得我们佩服吗?
扶贫路,需要人们缓缓发力,持久用功,我们需要自立,我们需要感恩,我们需要激情,我们也需要谈仁的心。
李亚成,在熊家垸村是个走村串户的做小生意的贫困户。其致贫原因是因学。老两口年岁已经高了,只有靠他走村串户买些小商品,赚小钱,供孩子读书,虽然享受了高中生的助学政策,可是他的儿子是第二次高考,家里的经济压力就大增了。
今年八月的时候,大数据复查,他家有了一条问题线索,说他有工商营业执照。而且这个执照是在他被评为贫困户之前申请的。我们知道,在农村这样的货郎担式的小商品经营户,谁会有营业执照呀?他们最多的就是在上家那里批发东西,然后转手卖出去,赚些小钱而已。我带着问题线索调查表,才知道,这个工商营业执照,是他被评为一般贫困户之前几年办的,那时候,他雄心仆仆,准备把自己家的老米酒销到武汉一家商家,那户商家说,要看他家的工商营业许可证。也是穷极了,他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到了木子店工商所办了个营业执照。执照是办了,可是商家失信,说他的老米酒质量不高,没有进他的货。自此以后,李亚成就没有再做老米酒生意,那个工商执照,也就没有用。
既然这样,你就到工商所去,注销你的营业执照得了。李亚成很通情达理,迅速将自己的工商营业执照给注销了。
不久后,为了帮助他脱贫,村里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政策,将李亚成确定为生态护林员。这样一年,就会有四千块钱的收入。没想到报上去了,可是没有批,说他超过了60岁。跟他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心里很是忐忑,生怕他有什么想法。可是他倒很坦然,说:年龄大了,做护林员不符合用工政策,我能理解,我还是骑着我的电动车,贩买贩卖,还自由些,一年下来,赚的钱,够花。
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种是等靠要,好像脱贫致富必须政府买单,二是不知满足不知感恩,总认为自己已经得到的都是应该得到的。三是倚老卖老,刁难村级干部,故意给村干部过不去,出难题。
认识这些人,知道这些故事,或许能够让我们对“贫困户”这个群体有了更新的认识。说真的,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多人心中的贫困户都有些“奇葩”,比如他们不知道感恩,他们愚昧,他们不遵纪守法,他们不尊重理解帮扶干部,可是只要你深入到农村,走近他们,走进他们心里,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中国农民的优秀品格,比如淳朴,热情,善良,纯洁,憨厚在他们身上都有继承和发挥。农民是土地的孩子,他们身上带着的含蓄与忠厚。农民是社会的基石,他们身上带着淳朴与安稳。农民是最基本的依靠,他们身上带着宽容与坚韧。
是的,他们中有些人终其一生,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忍受着艰难与贫困,可是贫困不是农民的错。很多时候,我们心目中另类的“奇葩贫困户”,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这些人的冷眼相看。而这则是我们应该避免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