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国:要鼓励奖励学生写有态度、有观点、有判断的文章名师语文
要鼓励奖励学生写
有态度、有观点、有判断的文章
连中国
笔尖眺望
前几天,我去一所学校,发现老师们在传一件事情,据说某位初三的老师,有一套写作的方法,只要一用,任何人的作文都能获得高分。我看大家议论得很热闹,便凑过去打趣说:那要看谁来评价,如若让我一看,一个个都“归于本位”。一位老师听后说:“连老师,你可不知道,中考是如何阅卷的!”我诚然不知道各地中考到底如何阅卷,但我知道阅卷的也是我们的老师。难道我们的老师是先将作文的合理评价标准混淆颠倒,然后再对那一套高分的方法趋之如鹜?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自尊,也要有自信。
事情有许多复杂性,我或许并不都知道,但我知道一点:语文有意义,我们才能有意义。事情有许多复杂性,我或许并不都知道,但我知道,好文章诞生的条件有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便是我们要鼓励,奖励学生写有态度、有观点、有判断的文章。有态度、有观点、有判断,这三有是一切优质议论文的发动机,甚至是一切好文章的发动机。发动机,一旦打开,好文章便是指日可待之事。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北京二中秦汉麟同学的一篇如何对待西方节日的文章。
兼收并蓄,自信而立
北京二中 高二 秦汉麟
在包容、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地节日传入中国,文化交融无可厚非。然而,过度宣传,部分人的极力推广乃至商业蔓延,使其过盛,甚至有侵入之感。于是乎,人们对“洋节”的讨论铺天盖地。而我的态度是,不卑不亢,既不过度宣传,也不矫枉过正。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输出,才是重中之重。
所谓“洋节”,要分国际性节日和宗教性或带有地方特色性的节日。国际性节日,例如“妇女节”“劳动节”“元旦”,甚至周末,是共识性的节日,不是为了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派别的宗教。因此,那些宣扬西洋节日要抵制的言论,无疑是矫枉过正,偏激之谈。如果这样的国际共识都不能达成,那是必会走向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境地。
对待宗教性、地方性节日,既不过度宣传,也保持尊重。并且可以消除其宗教内容,而适当地做商业引导。“平安夜”“圣诞节”“万圣节”等,是宗教性和地方性的节日,在我看来这些节日之所以容易被过度商业化宣传,是因其娱乐性较强,例如万圣节就相对轻松,而我国的许多节日,例如“清明”“端午”“重阳”并不适合做娱乐性的商业活动,这是其节日自身属性的原因。而对于过度宣传的现象,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迎合市场,人们对于娱乐“凑热闹”的需求。但归其本质“圣诞节”还是基督教的节日,只有基督教徒才能真正从内心领悟节日的真谛。至于在中国的活动,一棒子打死实在小气,且有失自信,适当宣传,顺其自然。但是如果有图谋不轨者想要借题发挥其他的意义或者作用,那么就要抵制无疑。
中华节日,也不全然如我之前所提到的那些比较沉重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仍然是我们阖家欢聚的美好时光,也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家庭,亲情与团聚的重视。与其担心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如把自己的文化节日营建的更好,更有味道。商家在春节、元宵节等做出比圣诞节更好的商业活动,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文化内涵,发展其文化内涵,并且提升创造其文化内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学校在教育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力争做得更丰富多彩,让年轻人喜闻乐见。
人们对“洋节”的讨论铺天盖地,而当务之急是树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自信一旦足够,何愁外来节日的侵扰?我们的过度担忧,本质上还是不够自信。
兼收并蓄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我们也要加强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让世界通过中国节日认识中国。
自信而立,不卑不亢,此为良策。
心海笔姿
我觉得一篇好的议论类文章,写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也不需要那么多的所谓的“方法”。亮出自己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观点,拿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再文通字顺——其实越是有自己态度,有自己观点,有自己判断的文章,也更容易做到文通字顺。文随意转,这是文章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一般人的文章,如若达到了这样的状况与程度,那已经是很好的文章了。你的得分,也已经很好了。我们或许不需要那么多的打听,那么多的不自信,甚至是那么多的趋之如鹜。改变我们教师自己,就是改变作文,甚至是改变教育。
关于如何对待西方节日,社会上曾有过不少讨论。有的学校老师,干脆和学生说,我们是中国人,就不该过西方的节日!秦汉麟同学则有他自己的主张。他开篇即提出了自己的核心观点是:“不卑不亢,既不过度宣传,也不矫枉过正。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输出,才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汉麟同学将西方节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性节日,例如“妇女节”“劳动节”“元旦”,甚至周末,对于这样的西方节日,我们纵然是中国人,但如何能不过呢。第二类是宗教性、地方性节日,汉麟同学的基本观点是:“既不过度宣传,也保持尊重。并且可以消除其宗教内容,而适当地做商业引导。”“但是如果有图谋不轨者想要借题发挥其他的意义或者作用,那么就要抵制无疑”,这是汉麟同学的补充强调,见出了作者周全和谨慎。
我特别赞赏的汉麟同学对待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建议:“与其担心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如把自己的文化节日营建的更好,更有味道。”我们的节日里有严肃的、怀念性的节日,也有娱乐性很强的节日。例如春节、元宵节等等,可谓蔚为大观,种类繁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节日既有的一些娱乐方式,承载方式可能已然与时代发展不相同步,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这些节日的内涵并开创新的节日承载方式、娱乐方式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例如春节过去很重要的一部分喜庆的气氛主要靠穿新衣和大吃大喝来承载与体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相当多的中国人不再需要必须在过春节的时候才穿新衣,大家也逐渐认识到大吃大喝不利于健康,进而开始寻找新的娱乐方式与度假方式。传统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娱乐方式、庆祝方式;近些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国内不少大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这样自然有利于空气净化,但确实缺失了不少过节的热烈欢庆氛围。这些都需要我们接过祖先手中传递而来的“接力棒”,在社会现有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在我们古老的节日里赋予新的内涵与创造新的方式。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汉麟的文章,如若在这些方面展开自己更充分的论证,甚至提出自己的更翔实的建设性建议及主张,此文就更具可读性了。
我亦赞同汉麟最后的判断及主张:人们对“洋节”的讨论铺天盖地,而当务之急是树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自信一旦足够,何愁外来节日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