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烈女祠:这个时代到底还需不需要“烈女”?
文/Moonwater
现如今是男女平等的时代,
不知古代人是否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中的往古贤妇烈女图
如今看来触目惊心!
右数第三位红衣女子是有夫之妇,
因被其他男子碰了右手,
便挥刀将其砍掉。
▲毗卢寺壁画局部 复原图
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古代,
女子也不是一直毫无自由。
《诗经》时代有主管
鳏夫寡妇嫁娶的官员;
魏晋南北朝寡妇再嫁、女子离婚非常普遍,
魏文帝曹丕纳袁熙妻子甄氏为后,
刘备纳刘瑁妻穆夫人为后。
但主流文化依然是用贞洁思想
给广大妇女洗脑。
由此衍生出许多烈女祠,
成为封建社会教化女子的场所。
1927年,毛主席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
号召中国妇女争取自身解放。
后来再经过各种运动,
如今能看到的烈女祠凤毛麟角。
▲安徽绩溪家朋节妇坊
难得今天在山西盂县水神山上
还有一座烈女祠。
这处烈女祠能保留下来,
我想是因为其精神内核不完全
等同于封建社会关于妇德标准的精神糟粕。
这要从烈女祠供奉的女主角说起。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9),
契丹南侵,
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在北征途中
于陈桥驿黄袍加身,
大宋取代后周。
▲陈桥驿兵变遗址
位于河南新乡封丘县东南部
宋太祖对后周旧人还是很照顾的,
封周恭帝为郑王,迁到湖北;
还明文规定不许杀害柴家人,
刻在碑上立于秘殿中,
每一位新帝登基都要去看。
周恭帝的姐姐柴花公主逃到泽州(山西晋城),
寄希望于周检校太尉李筠,
李筠不承认赵宋,但兵败自焚。
柴花公主再次沿太行山北上,
来到盂县水神山。
日子一天天过去,
承载公主希望的后周旧臣都失败了,
复国无望的公主自缢于一株枣树之上。
▲泽州沁河第一湾
公主本不用死,
还可以继续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她选择了死亡,
为国家而死。
这种精神超越了封建社会女德的范畴,
几乎可以和文天祥比肩
(相对来说还是文天祥更伟大)。
但可笑的是,
她的死因却在光绪版《盂县志》中描述为
“不欲适人”,
没有家国仇恨的只言片语。
还好百姓没有忘记,
始终记得这位大义凛然的女性。
烈女祠始建于北宋,
现存建筑多为明代所造,
清代多有修葺。
烈女祠位于风光秀美的水神山山腰,
这在“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代,
足见当地人对这位女子的重视。
山脚拾阶而上,
路尽头有处石壁,
刻着民国县知事王育昌的题诗:
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
再往前是一座石牌坊,
上刻“洞天福地”。
经过石牌坊到达山门,
上挂咸丰年间的“芯珠宫”匾额。
进入山门,
照壁位置有一座供奉灵官的神龛。
再向上攀爬81级石阶进入正殿所在院落,
石阶中部有一座悬着“后周圣母祠”匾额的木牌坊。
正殿圣母殿供奉柴花圣母像,
东西墙绘有场面宏大的圣母出巡图。
画中山水楼阁美轮美奂,
云雾缭绕中圣母端坐于龙辇内,
四周天人仪仗,衣袂飘飘。
▲木牌坊及其局部
小清新的花朵装饰非常符合烈女祠的气质
▲圣母殿
▲壁画局部
主路旁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路,
穿过之后别有洞天。
抱泉楼相传为柴花公主对镜梳妆之地,
二楼两壁也绘有壁画。
楼下有捞儿泉,
旧时无子嗣的从水中捞取石块抱回家,
路上有人叫千万别回头,
日后定会得愿所偿。
楼前还有一处凸起的枣树根,
相传为公主自缢之地。
枣树本已枯死,
1994年复修烈女祠时,
树根旁又长出一颗小枣树。
▲抱泉楼
▲壁画局部
人们纪念柴花公主,
不是因为她是封建社会“完美女性”的代表,
而是因为她的忠义节烈精神。
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如此“烈女”?
抛开封建精神荼毒,
所有具备美好传统精神的人都是被需要的。
如今生活节奏之快令人咋舌,
忙工作、忙赚钱、忙享受,
就是没时间审视自身的精神世界。
从娱乐圈的病态可见一斑。
吸毒、出轨、逃税......
我们对此津津乐道,
但即使你是屏幕背后义愤填膺的批判者,
也要知道:
凝望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如今,我们很难通过建祠立庙的形式
去纪念一个人或一种精神。
但似乎,我们精神领域的祠堂也越来越少,
等到荒芜的那一天,
还会有人想起这座为柴花公主
而建的烈女祠吗?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其余为个人拍摄!转发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