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站在风口的“新宠”去向何方?
摩拜、ofo、小鸣、小蓝……眼见着街头的自行车颜色日渐丰富,不开车,不叫网约车,骑辆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新的风景。
就这样,单车火了。作为一个自行车大国,在连续多年自行车保有量下降后,最终让自行车火爆起来的不是自行车硬件厂商,也不是骑行社区,而是单车共享的创业模式,这其实有些值得玩味。毫无疑问,共享单车已然成为一头“风口的猪”,最后一公里成为巨头们征战的又一个高地。
倾听用户
“最后一公里”出行新宠仍有瑕疵
当运营者、投资者关心最后一公里能不能赚钱的时候,对于用户来说,关心的是最后一公里骑得爽不爽。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说,共享单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
槽点1:
找车有点小麻烦
走出公司,想要去地铁站,懒得走一刻钟,找一辆共享单车骑过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和专车时代一样,用户都希望在想用单车的时候身边恰好停放着一辆。
能否让用户知道身边有没有单车可用?记者试用了摩拜单车和ofo,在快速找到身边的车这点上,摩拜单车的体验更好。摩拜单车可以准确地标明车辆的具体位置,用户可以对某辆车进行预约,系统会对预约的单车保留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如果有其他用户去扫描这辆被预约的单车二维码,系统会提示已经被别人预约了,确保预约者15分钟内有车辆可用。摩拜单车提供通过车铃寻找车辆的功能,在App上点击车铃图标,被预约车辆的车铃会响起,但这个功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基本没用,车铃声音实在是太小了。
而在ofo的界面上,只能告诉用户“您周围车辆数目约X辆”,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这种信息对于需要用车的用户而言基本无用。ofo起源于校园这样相对集中的区域,找车比较方便,现在,ofo在北上广深也出现在了街头,更广的位置空间让找车成为麻烦。
槽点2:
乱扣费给用户添堵
5角、1元、两元……相对于叫车成本正在上升的网约专车,共享单车的性价比很高,像新进入上海的小鸣单车上,贴着“用车0.1元起”的广告。
虽然价格不高,但有用户告诉记者,自己曾遭遇过被莫名扣费的情况。“我平时一直用ofo,因为觉得它的车比摩拜轻便,适合女性,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可是,就在两周前,上海的李女士在查看自己的扣费记录时发现,自己被多扣了2元,更让她纳闷的是,这2元车费居然是在北京产生的,“我一直在上海,没有去过北京,若不是这段行程是在北京,我可能还发现不了被扣费了。”
在发现问题后,李女士立即致电ofo的客服,经客服查看发现,这辆车被扣费的时候位置并没有变动过。“因为行程并没有发生,所以最终这2元还是退给我了,虽然只有2元,但发生过这个问题后,我以后会经常查看一下有没有再被扣费。”李女士告诉记者。
槽点3:
人为破坏让人头疼
共享单车遭遇的尴尬不少,比如违停,人行道上、地铁口、草坪上等都可能见到随便一停的共享单车。违停问题放大后,一些企业也出台相关措施,诸如制定用户信用评级,并奖励用户举报违规停车等不合理用车行为。同时,企业也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为共享单车提供专门的停车点。
除了违停,偷窃、人为毁坏等更让共享单车企业头疼。以损毁问题为例,有媒体报道称,按照摩拜广州给出的损毁率数据,每一万辆摩拜单车即有1000辆遭到人为破坏。有的被扔河道,有的二维码遭喷漆、有的被从楼上直接扔下、有的车胎被割开、有的车身被贴满小广告……破坏方式五花八门,好不容易找到一辆车,有可能是不能骑的。
ofo市场总监李泽堃告诉记者,ofo有专门的维护团队,每个师傅大约负责350辆车的方式进行人工维护。ofo的单车维修速度快,成本也不高,只要不破坏成渣,平均修一辆车只要几分钟,成本是几角钱,不像有的车是电子锁,换个锁就要500元,换个坐垫、螺丝要返厂。
尽管维修成本不高,但李泽堃表示,对于恶意破坏ofo单车的现象,他们会选择法律手段来应对。
叩问产业
喧嚣之后是良性发展还是归于沉寂?
目前,ofo、摩拜等已经成了单车的代名词,同时还有新的资本和创业团队不断涌入。这个争议喧嚣尘上的共享单车市场,未来到底怎么样?
一问:
众多玩家涌入为何目的?
今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正式运营,目前已经覆盖至北京、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而在9月份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的ofo更是速度可见一斑,11月就宣布正式进入全国22个城市。此外,骑呗单车正式入驻杭州,并计划短期内在杭州投放10万辆骑呗单车;11月刚获得1.5亿元B轮融资的野兽骑行正式发布独立品牌Bluegogo(小蓝单车),在深圳开始运营。
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玩家进入?在易观国际分析师王晨曦看来,主要是这些创业企业背后的资本方,除了像滴滴出行之外,还有不少自行车厂商如凯路仕、永安等,也许共享单车的确能够为创业者带来攫取人口红利的机会。
此前,资本的宠儿是“智能单车”,700bike、轻客、野兽骑行等分别在 2015-2016 年的时间段里推出过多款智能单车产品,但动辄两三千元的智能单车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是情怀,进而对资本方来说也就成了故事。
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今年是资本寒冬,但共享单车出现后,最大的亮点在于便捷和便宜,很多投资者都觉得模式和滴滴很像,有一种不想错过的感觉。资本方的推动,直接促使共享单车市场的入局者增多。
二问:
陷入同质化竞争“泥潭”?
下载App、付押金、扫码、用车、结账,几乎每个共享单车的App都是这样一套流程。
王晨曦告诉记者,因为单车本身具备的可改造的点并不是很多,的确各个平台都很类似。因此,在这种不容易出亮点的情况下,各大平台比拼的就是服务。“对于用户来说,因为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他并不在意到底用哪个平台,哪个平台的车更好骑、更容易找到,他就用哪个。”
但在李泽堃看来,尽管使用流程相似,但运营模式大相径庭。“现在有的平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单车,只能说叫单车租赁,所谓共享就是要把自己有的东西拿出来,而并非是为了让用户骑车,自己要去先买车。”
而对于未来是否会掀起像专车一样的价格战,王晨曦和李泽堃都表示,共享单车市场没有价格战,因为价格并不敏感。
三问:
共享单车能盈利吗?
无论多少家入局,无论哪家市场份额高,对于创业企业和资本方来说,盈利才是最终的归宿。在这个“冬天”,很多公司对盈利的渴求超乎以往,整个业界都有着同样的担忧。
每辆单车使用一次最多2元,车辆还存在损耗和损失风险,因此共享单车在盈利方面碰到的问题并不会少。但李泽堃告诉记者,ofo已经在部分地区实现了盈利,还有一小部分地区目前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C轮1.3亿美金也是最大的一笔融资还没动。”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ofo主要集中在校园,学生的使用频次高,使用习惯规律,封闭环境下管理成本也足够低,但进入城市后就不一样了。李泽堃坦言,盈利的区域就是学校,而且的确是仅靠车费来盈利的。但对于未来,还是要靠大数据、流量和广告利润等。
王晨曦认为,大多数共享单车平台还没有盈利时间表,而使用费用肯定不会成为其主要的盈利来源。“共享单车弥补了汽车出行市场的不足,因此他们利用自己的平台在搜集到了足够多的数据后,广告营销、跨界合作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盈利来源。另一点是,共享单车具有天然的移动支付场景,后期发展必将会是移动支付的重要场景之一,即成为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四问:
未来市场格局会怎样?
专车出行平台在经历了若干年的烧钱、补贴、合并之后,终于形成了以滴滴出行为龙头的市场格局。
那共享单车未来会怎样,是一家独大还是多家并存?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预言,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将在90天内结束。
经纬创投肖敏也表示,不论从资源统一调度方面,还是从用户的需求来说,其实有一家公司就足够了。如果不出意外,单车竞争的战斗会比专车提前结束。
但王晨曦认为,日后将会产生几家共存的局面。“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的自行车出行市场非常大,不是哪一家就能吃得了的,但是百家争鸣的市场局面不会持续太久。”
单车的竞争或许没有专车来得那么长久,但不管未来如何,共享单车平台要想盈利、要想占据龙头,则必须给用户超值的体验以及经受住道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