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日本——学者眼中的日本(一)
作为一个中国人,提起“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心中总会泛起一些复杂的情绪,五味杂陈。我想多数国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因为除了近代史上的恩恩怨怨,还有当代的一些政治争端等等。如何让我们抛开恩怨,心平气和地去了解日本这个国家,我们需要借助第三方视角多维度了解。今天我们从一个美国人类学家视角去了解一下,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印象。这本书就是美国的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这是一本全面了解日本的入口书籍。
日本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都是黄皮肤黑眼睛,外表很难区分。不止是80、90后,连70后都是在日本动漫和电视剧的陪伴下长大的。最早的《铁臂阿童木》、《血疑》、《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东京爱情故事》,这些形象都深刻在每一代人心里了。
日本人的形象,我基本是从这些影视剧等文学作品得到的。总感觉就是个矛盾混合体。日剧中彬彬有礼,抗战剧中惨无人道。一会儿花间诗书一壶酒,一会儿又切腹自杀,以死谢罪。总给我一种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状态,让人难以理解。
《菊与刀》,是一本很特别的书,特别之处是它的产生, 1944年,二战末期美国政府委托作者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当时在战场上,美国对日本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要不要在战后的条约里废除天皇制度?
二、美国有没有必要全面占领日本?
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回答这两大问题。
为什么要搞清楚这两大问题呢?这两大问题直接关系到战后日本的命运,甚至整个东亚格局,而在战后日本问题上如何抉择,对于美国政府和军队来说,也涉及巨大的风险和成本。
在当时,要搞清楚这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美国人有实际的困难:既不可能去实地考察,也不可能去访谈日本的决策者。但是本尼迪克特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她利用她能够在美国访谈到的日本移民,以及搜集到的各种日本历史、政治与文化资料,勾勒出了日本的民族性格,从而对前面两个问题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不应该废除天皇制,因为天皇背后,是日本一整套民族心理和社会逻辑,在日本人心中,天皇不是一个凡人,而是日本民族最高精神的化身。天皇背后,还有一大串秩序井然的等级制,天皇又是这一切等级制的原点。这种等级制的精髓就是“各安其分”。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高贵优秀,他就应该统治别人,而天皇,当然就是这个秩序的顶端。而贫贱卑劣的人就应该被别人统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第二个问题:日本政府会投降吗?美国该不该全面占领日本?
本尼迪克特从文化心理出发,首先关注的是普通日本人之间的关系,日本人的价值观里包括一种所谓的“情义”,本质就是要面子。日本政府会投降,而且,美国应该尽可能利用日本政府来管理战后秩序。如果美国放弃占领日本全部领土,等于给了天皇和普通日本人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日本人就会觉得自己欠下了美国人的“情义”,一定会配合美国主导的战后秩序。
所以,最后就如大家所知道的,美国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本尼迪克特的判断。你说这本书是不是影响了日本的命运。天皇制得以保留,而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也被有效遏制了。虽然今天的日本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其已经是一个健康、富有的现代国家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大看点,作者从人类学的延伸视角,对美国和日本两个民族性格进行分析,提出人类社会一般而言有两种文化,,一种叫罪感文化,一种叫耻感文化。美国人的罪感文化认为,道德是个人内心的事,犯错的人如果感到内疚,通过认错和坦白得以缓解内心的道德负担。另外一种耻感文化,则是依靠外在社会强制力来引导人们向善。日本人的耻感文化中,犯了错的人即使当众认错或者坦白,也并不会感到内心的解脱。两种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它们只是影响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已。
《菊与刀》,菊是日本皇室的徽记,由十六瓣菊花形成,给人以柔美之感,会让人联想起日本传统生活之美,以及日本女性温雅哀婉之美;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当菊与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中相融合的时候,所体现的就是这个民族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融合,善与恶的争辩。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从这书名中就能感受得到。
这本书成书较早,加之其政治功利性,不能完全概括当代日本人的精神面貌。我们对书中阐述的问题,需要带入时态,它只是我们看日本的一个视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