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它们本来刻在石上,埋在土中,后来发现它们竟然藏在了小人书里!

虽然连环画只有巴掌大小,但是打开它,你会发现一座中国美术的宝库。
单线白描是大家最熟悉不过了的,还有工笔重彩、黑白色块、素描、版画、剪纸等种种技术百花齐放。从80年代开始,连环画家们各显神通,做了诸多尝试,以至于达到了“万法皆为我用”的境界。
今天我来说说一种冷门的美术——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是个什么东西?

古时候,王族、有钱人会在墓穴的石头、砖头上绘制一些图案,这些东西有雕刻和绘画的双属性,在美术形式上独占一类。(从内容来说,画像砖与画像石十分接近,本文不做区分)
斧车画像砖原砖
这是画像砖的实物,上面是两人拿着斧子驾着马。
可以看到一定的浮雕效果,匠人削去背景,让主体凸出来,这是阳文刻法。然后把它用纸拓下来,就成了下图那样的拓片。
斧车画像砖拓片
这样的拓片就很有历史考古,艺术欣赏的价值,总体风格雄浑而古朴,造型姿态生动。(做拓片是不是一次降维行动?)
这样的艺术品,在汉代达到了最高峰。所以我们叫它“汉画像石”。

画像石出现在连环画封面上

最早,我在《前汉演义》连环画封面上发现了汉画像石的身影。
前汉演义是辽宁美术出版的重量级套书,共26册。封面统一由辛宽良设计。
辛宽良的用色和造型精美异常,其中背景采用了汉画像石拓片,仿佛看到历史隽永的痕迹。
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有一类车马出行很常见,代表了墓主人的出行盛况。
车马过桥画像砖拓片
二骑吏画像砖拓片
这些车马出行的画像石,纷纷被辛宽良纳入到封面的背景中,增添了历史沧桑感,烘托出古代王朝战争的宏大气势。
人物和背景的画像石,这两种不同画风混搭在一起,读者毫不觉得突兀,我不得不佩服辛宽良大师匠心独运。
汉画像石本来就是鼎盛于汉朝的杰作,用在汉朝题材的连环画中是最相得益彰的。
辽美出版社《将相和》封面,陈全胜绘画
这幅《将相和》封面也运用了画像石,只是细节更多更接近浮雕,陈全胜虽然也是一流好手,但他的色彩运用尚不如辛宽良,所以画面显得有些杂乱。
黑龙江出版社《城濮之战》封面,刘亚民绘画
《城濮之战》封面中的画像石几乎是潦草乱涂,只能归入下品。
上美花砖《刘秀》上下册封面,陈宁绘画
这套上美花砖历史人物系列,并不逊色于《前汉演义》。统一以画像砖为边框,这样的拿砖块垒砌的大胆设计十分抢眼。该系列共有9册,每一册的汉画像砖图案相同,色调略有差异。
汉画像石题材非常丰富,除了车马出行,还有许多生活场景,比如射箭,收割,杂耍,宴饮。
弋射、收获
杂技舞乐画像砖拓片
细心的读者可以找找看,《苏武》的背景砖是不是和上面两张拓片有点关系?
人美《胆剑篇》,程十发绘画
不仅是80年代,早在1963年,画家程十发已在连环画《胆剑篇》封面呈现了勾践与夫差的故事,用的也是类似画像石的手法。
山东宋山小石祠东壁画像石
汉画像石还能作为徽标。很多朋友熟悉的“绿东周”封底,上面有个套书标记——马拉车,强化了整套书设计的统一性。
封底的LOGO

画像石出现在单本连环画中

画像石运用在连环画封面还只是惊鸿一瞥,似乎还不够味道。
有没有全本都是画像石风格呢?
有的,我找到了四本连环画,整本都是画像石风格,显得卓尔不群。
1.《霸王别姬》,绘者:姚延林
姚延林这本书偏卡通画,更适合儿童阅读,其中远景大场面都借用了画像石的风格。
秦砖汉阙,车骑,士卒,分明就是从画像石上扒下来的,笔法圆润,显得可爱。
垓下之围,项羽想突围却遭遇万箭齐发。战场被压扁,汉军与楚军都与飞箭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也颇有奇趣。
周处降龙伏虎,气贯笔墨,瘦虎造型堪称童年阴影。
如果说降龙伏虎化用无形,那周处坐车图就是有形搬运。
比之汉画像石的凝重,戴老的作品还是添加了一些潇洒的发挥,所以人与马的边缘并不光滑,还会有风云,烟尘的发散。
3.《西门豹除巫》,绘者:田乔
田乔这本书显然借了画像石的力,却将砖石的二维扁平空间拉伸到了三维,强调了纵深感。
这里西门豹和女巫,面对的是邪恶的河水。
西门豹大手一挥,装神弄鬼的人就被押下去。从远近三个主体群表现了空间关系。
4.《将相和》,绘者:何宁
宝文堂出版的《将相和》,难得是由内而外都有画像石风格。
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却心生妒忌。
这里秦王、侍从、宫女姿态生动,也不失汉画像石的典雅。
由于汉画像石通常不具备人物面目细节,只是色块强调的是轮廓。所以在化用到连环画时,需要做一些改动,使之既有石质的粗犷简义,又有细节的精准表达。
那么问题来了,画家到底是怎么画出这样的连环画的?
这个问题就留给有心的读者去探究吧。

短篇连环画中的画像石运用

连环画单行本中很难看到画像石风格,可能是该形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万一卖不出去就太亏了。在短篇连环画中,画家对技法的探索更为大胆,画像石风格比比皆是。
翻开上海美术出版的《中国成语故事》连环画,上美的诸位名家各显神通,非常精彩。即使同为画像石风格,各人表达也有不同的趣味。
《投笔从戎》 谢志良、中流
《成语故事》短篇通常也就10页左右,画家很少敷衍了事,每一幅都精妙绝伦。《投笔从戎》以缜密细腻的笔法讲述了班超人生观的转变。车马、宫阙就是画像砖的表现。
《投笔从戎》 谢志良、中流绘画
短小精悍的故事,读者会更注重绘画的艺术性,这正好给了大师挥洒创意的机会。
《城下之盟》 罗希贤绘画
罗希贤的画就远不如上面的作品精致,但在花园放入孔雀、仙鹤、梅花鹿,也算小有创意。
《谈何容易》徐谷安
徐谷安还在边框上下了功夫,祥云缭绕,又巧用画像石的砖、瓦、柱,装饰性极强。
两匹马是在天上还是在远方?这样构图,画家很有自己的想法,并非一味照搬古人。
《对牛弹琴》 卢辅圣绘画
《比肩继踵》王震坤绘画
《比肩接踵》故事,晏子使楚,吹嘘起齐国很富很强,王震坤就把生活场景的画像石放在晏子的对面,人与景形成了呼应。
《跛鳖千里》 如心绘画
《跛鳖千里》 如心绘画
汉画像石还有大量对天相、神灵的崇拜内容,但在连环画中少有引用。《跛鳖千里》中,龟鳖仰望日月星辰,苍茫的上古时代,质朴而深邃。
《吴牛喘月》 朱惟明绘画
《吴牛喘月》把残片效果也画出来了。
《豺狼当道》张骏绘画
画像石风格的连环画,很适合用于简史介绍,特别是宏观战斗。
连环画报短篇:《汉文帝杀舅父》 朱振庚绘画
在连环画报上也偶尔能发现一些同类风格短篇,受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

我的思考:两种艺术碰撞的火花,未来的生长

汉代距离我们有2000多年,那时代的巍峨的宫殿、征战的军队、曼妙的舞乐,还有诙谐的百戏,并没有完全湮灭,反而在那些画像石上留存下来。
这些绘画风格雄浑质朴,姿态富有韵律变化,具备旺盛的力量与气势,这种审美价值是永恒的。
车马出行图
据说他们本来也有色彩,只是因年久氧化丢失了。饶是如此,那些黑白相间的拓片,也足以让连环画如虎添翼,异彩纷呈了。
中国的美术博大精深。各种技法总是在借鉴中融合,融合中生长。
我们单独去看汉画像石,也不会觉得有多吸睛,而当它被放入连环画中,“生命力”就得到了激活,也得到了延续。
没错,让艺术从贵族独享,到大众也可以共赏,正是连环画天然承担的道义,也是我所践行的事情。
我是江户小歪,一个旧美术的卫士,如您喜欢本文,请不吝点赞与转发,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