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思考 |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农村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标,关乎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本文笔者通过今年审计发现农村饮水安全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十三五”期间,福州市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其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摆在全市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资金、创新机制、强化监管等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020年,福州市审计局在组织开展扶贫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及资金审计、“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审计内容,通过审计发现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福州市农村饮用水主要水源是地表水,来自各类水库及少数山涧水、地下深井水。由于企业生产、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生态环境改善后山区动物增加等原因,造成水源受到污染,饮用水部分指标超标。根据近年来农村水质检测还存在村级水厂的菌群、浑浊度超标现象,影响水质达标率。
(二)村级供水站日常管理薄弱。当前福州市农村饮水供水方式主要是通过乡镇水厂集中供水和村级水厂供水,乡镇水厂设备比较先进,管理维修维护比较正常,而村级水厂一般是由村委派人负责,消毒设备落后,靠人工操作,日常消毒净化管理薄弱。部分村民安全用水意识淡薄,有的村民认为消毒后的水不好喝而要求不要进行消毒处理。
(三)个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度慢。在今年“两不愁三保障”专项审计中抽查3个县(市、区)发现,存在5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超合同工期6个月以上,影响了群众及时安全饮水需求。
(四)个别农村中小学饮用水检测超标。审计抽查1个县发现,由于自引山泉(涧)水,缺乏消毒过滤设施等原因,有3个农村中小学饮用水质检验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超标。
(五)农村饮用水日常检测有待加强。审计抽查发现,存在1个县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资质失效,无法进行常态化水质检测;1个县日常抽检后发现的水质超标问题未能及时进行整改;有1个县某村地下水引水工程完工后,水质未经检测,直接供水于村民,造成饮水安全隐患。
(六)个别未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审计抽查发现,有2个县未制定饮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未成立相关部门单位组成的应急领导处置机构。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供水水源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特别要针对水源地周边地区的管理,严禁设置排污口,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二)强化村级供水管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培训监督指导力度,建立健全长效运营机制,提高村级水厂的日常管理水平。加大对广大农村群众在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知识培训,提高卫生健康意识。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有效提升农村饮水设备先进程度。
(三)强化水质检测监管。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检测工作,依托当地水质检测中心和疫控中心,针对当地饮用水水质的主要问题,选择关键性指标,按规定开展长期检测和控制,扩大抽查检测面,发现水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四)关注和重视中小学饮水安全问题。教育和水利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区域内各类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确保学校饮水安全。
(五)提升建设规模和质量。水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进度的督促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集中供水发展步伐,逐步将分散的个体供水改至集中式供水,完善小型集中式供水,适当扩大规模,增强供水管理能力,提高水质质量。
(六)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预防预警应急机制。各县(市、区)要建立以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的应急方案,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而产生的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者单位:福州市审计局农业农村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