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卸甲而坐的赵云在凤鸣山能逃过一劫,背后的功臣是谁?
凤鸣山,赵云高开低走,以致于最后在突围战中力乏,卸甲而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云“卸甲而坐”,是本问题的重点,必须详细阐述。
凤鸣山一战,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站。赵云作为先锋,与副将邓芝前路开拔。曹魏驸马夏侯楙(夏侯惇次子),调集了关中各路军马,前来抵抗蜀军;西凉大将韩德,带来八万西羌兵,并且率四子前来助战。在列阵单挑时,赵云以七旬指数,大发神威。
1.赵云三合之内,刺死韩家老大韩瑛。
2.在被韩瑶、韩琼、韩琪围攻在中央后,赵云“独战三将,枪法不乱,全然不惧”。
3.不多时,老四韩琪中枪落马。
4.老三韩琼连放三次暗箭,均被赵云用枪拨落;赵云反射一箭,韩琼落马而死。
5.老二韩瑶举日月双刀乱砍,赵云闪过宝刀,直接将韩瑶生擒归阵。
6.赵云又纵马挺枪杀过阵来,所到之处,西羌兵阵阵倒退。
7.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这一场恶战,赵云似乎又回到了昔日长坂坡,杀出了旧日风采,邓芝也忍不住夸赞道:“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
韩德去见夏侯楙,哭诉四子被赵云全歼之事。次日,夏侯楙亲自披挂上马,带着韩德前来报仇。夏侯楙戴金盔,坐白马,手提大砍刀,正要亲自上阵单挑,韩德却越想越气,发誓大叫道“杀吾四子,此仇不报,何以为人!”于是抡动开山大斧,直奔赵云而来。
云奋怒挺枪来迎;战不三合,枪起处,刺死韩德于马下。
至此,韩家老爷子也挂了,西凉“韩家军”被彻底团灭。夏侯楙溃败一阵,在众将面前由衷感叹说,我早就听说赵云的大名,被传的如何如何神,就连家父、叔父以及曹氏宗亲中的叔叔辈们,都在盛赞赵云的威名,尤其是右将军张郃,至今谈之而色变!可惜我一直未曾见到情景,认为是言过其实,但是看今日光景,我终于信了长坂坡、汉水之事,绝不是虚传。夏侯楙畏惧赵云之勇,愁眉不展,参军程武(程昱之子)献出密计。
“某料赵云有勇无谋,不足为虑。来日都督再引兵出,先伏两军于左右;都督临阵先退,诱赵云到伏兵处;都督却登山指挥四面军马,重叠围住,云可擒矣。”
次日一战,赵云竟然真的中计。赵云杀败了夏侯楙,又驱散了八员魏将的围攻,然后孤军深入,带着一千多士兵,被魏将董禧、薛则带数万大军围困在垓心。夏侯楙在山顶上摇旗指挥,赵云东冲西突,而魏兵的包围圈却越来越厚。赵云不能突围,于是想冲上山擒杀夏侯楙,但被滚木礌石打退。赵云从清晨的辰时,一直杀到傍晚的酉时,始终不能突围脱身。赵云只好先寻到一处暂无交兵的场所,下马歇息,准备等明月升空后再战。
赵云却才卸甲而坐,月光方出,忽四下火光冲天,鼓声大震,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弩箭交射甚急。赵云急上马迎敌,却因乱箭而不能向前。魏兵大叫:“赵云早降!”赵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在赵云的作战生涯中,凤鸣山一战,即是戎马一生中最后的辉煌,也是作战生涯中最凶险的时刻。
遥想当年,不管是界桥之战,还是穰山之战,不管是长坂坡,还是汉水,甚至是后期的夷陵之战,赵云总能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肆意杀戮后全身而退。但此时的赵云,毕竟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将,虽然武力值仍属该时期内的天下第一,但他的机动灵活性、体力、冲阵能力,都大打折扣,早就不是当年的常胜将军了。在面对韩德手下那些乌合之众的西羌兵,赵云可以做到“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但是面对夏侯楙的数万训练有素的人马,老赵云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赵云真的如程武所说,是“有勇无谋,不足为虑”吗?显然不是!赵云智勇兼备,无需多言。但此处为何轻易中计呢?诸葛亮出兵之前,唤诸将听令,魏延为前督军,张翼为前军都督,王平、马岱、廖化、马忠、张嶷、高翔、吴班等武将均有重要职务,甚至一些叫不上名字来的武将,也被一一赋予重要职能。赵云作为昔日的五虎将,驰骋疆场几十年,临阵不退,遇敌则先,而此刻竟然被晾在一旁。赵云心中愤怒,厉声抗议,说道“我虽年迈,尚有廉颇之勇,马援之雄”,责问诸葛亮为什么竟然无视。
原来,北伐之前,马超刚刚病故,诸葛亮心下伤感,因此考虑到赵云年纪已高,万一出现纰漏,很可能会动摇一世英名,更会挫动蜀中军士的锐气。
作为一名驰骋沙场的武将,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人生一大幸事。即便是到了老年,如果遇到被无视,或者因年岁而被看轻,绝对会出离愤怒。当年诸葛亮、刘备以激将法故意无视黄忠,把黄忠气到胡须倒张,接连拽折了两张弓!
同理,诸葛亮虽然出于好意,但同样惹怒了赵云。在众将面前,赵云再次厉声道:
“如不教我为先锋,就撞死于阶下!”
赵云最终领了先锋之职。其实,诸葛亮如果不用赵云做先锋大将,还真的无人可用。此时的魏延,提出了子午谷绝计,但被诸葛亮断然否定;魏延对于诸葛亮的安排部署提出了质疑,又被诸葛亮喝退。
魏延怏怏不悦而退,诸葛亮对他的信任,又降低了几分。除魏延外,其他将领,根本不具备先锋大将的武力。
赵云在团灭韩氏父子后,曾经对邓芝说道,丞相认为我年老而不肯重用,我非要打出战绩让大家瞧瞧。在单挑夏侯楙之前,邓芝曾经提出质疑,感觉魏军有诡计,但是赵云还在和诸葛亮较劲的寸头上,因此不听,以至于最终中计。
最后回答题主的第二个问题:营救赵云,背后的功臣是谁?赵云在万分危急时,张苞、关兴火线救援而来。张苞马下挂着魏将薛则的人头,关兴手中提着魏将的首级,二人带队杀散魏兵,将赵云救起。
客观而论,如果二将不及时现身,赵云有自戕殉国的可能。赵云、小关张三人反身杀回,三路兵夹攻,大破夏侯楙,直杀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营救赵云,背后最大的功臣,当然是诸葛亮!在赵云面前,关兴、张苞不约而同的说出了“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
至此,赵云在内心深处,既有对诸葛亮的钦佩和感恩,亦有对自己雄风难再的感叹和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