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而不惧,遁世而无闷
“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这是苏东坡在《墨君堂记》的句子。
那年,他应邀为表兄弟文可写游记。两人性情相投,一生爱竹。文可在故居的竹林深处,修建了一座墨君堂,终日绿影婆娑,清风自来。
在他们眼中,为人处事当如竹。丛生时,不倚不靠;独立时,毫无惧色。
独立,方可安身立命
作家林清玄曾说过一个故事。
年少时,他发现种桃花心木的人,浇水从不定时,偶尔三五天,有时十来天,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很少。隔一段时间,就有桃花心木枯萎。
林清玄不解,问那个人为什么不天天来浇水?
种树人却笑了,他说如果按时按量浇水,树木便养成依赖的习惯,根无法深入地下,扛不住狂风暴雨。“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也如同树木一般,有得依赖便会形成习惯。但生命,总要在不确定中成长,找到让自己能站立在大地之上的力量。
带着你的根本,去到哪里才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独立,方可安身立命,不惧风刀霜剑。
独立,方能从容选择
那一年,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
上任第81天时,浔阳郡的邮督来了。人人都知道他以检查公务为名,索要贿赂。县吏也提醒陶渊明要备好礼品。
陶渊明听完,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写下辞职信,转身就走。
从此,他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使家徒四壁,他也能“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人生,其实就是一道选择题。选择了什么,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什么。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便放弃了高官厚禄。取舍之间,往往意味着要有独立的人生观,让你知道自己更在意什么。
今天很多人谈断舍离,谈逃离大城市,但总是不了了之。因为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美的标准,从而也不敢承担选择背后的放弃。
越是什么都想要,越是不敢去做选择。
心若独立,人亦不争不抢。因为你知道追寻与热爱的方向,方可从容选择,亦能承担每一个选择背后的人生。
独立秀,须要真实感受
美食家袁枚曾为品尝美食写过“戒单”,其中之一是“戒耳餐”。
是说有些人去吃饭时,总是讲这个食材有多名贵,夸赞主人待客的诚意,这些都不是用来吃的,只能称之为“耳餐”。
唯有真真切切地品尝、咀嚼、感受,得到的酸甜苦辣,才是自己的。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随地被信息裹挟的时代。来不及分辨消化,就像小朋友被喂饭一样吃进嘴里,甚至有人已经帮你品尝过了,直接告诉你结果。
但每当有事情发生时,人们又很急于发表见解。如果细听下来,会发现很多看法都是大同小异。
人们一方面感
独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但另一方面却很少真切地体会感受。
《瑜伽上师最后的十堂课》中提到:“要想接近这个世界的真实,就需要去体验和品尝。如果品尝后能感受到一种非常真切的甜蜜,那么它就是真实的,也是美的。”
独立,须要真实感受。
将自己投入生活本身,如胡适先生所说“不用别人耳朵为耳朵,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不用别人的眼睛为眼睛”,才有可能不再人云亦云,收获真知。
《易经》有云:“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愿你在人群中,不盲从,不依赖。
愿你心怀独立,不惧外界的风雨,不惧世人的眼光,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以自己的方式悠然成长。
文字为物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