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高血压:调肝肾好过降压药

现今高血压已经成为国人的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大多数人靠吃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却不能解决血压高的真正原因。中医对待高血压建议综合施治,通过调节情志,规律起居饮食,分辨病症缓急轻重进行辩证调治,适当减少西药服用量,缓解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

中医调理高血压:调节肝肾是重点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高血压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高血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阴阳平衡与五脏协调则无病;但若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脑血管意外)证候。肝阳过亢不停,可以伤阴伤肾,又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

另外,肝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医上用母(肾)与子(肝)来形容两者的关系。

先天不足或生活失节而致肾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涵木引致肝阳偏亢,出现阴虚阳亢之高血压,其发展亦可引起阴阳俱虚的高血压或中风等证。

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一方面可因痰浊上扰,土壅木郁,肝失条达而成高血压;一方面脾阴不足,血失濡养,肺失肃降,肝气横逆而致高血压。这一类高血压,往往见心脾之证。

中医将高血压分四型

肝阳上亢型

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或如常),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肝肾阴虚型

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阴阳两虚型

头晕,眼花,耳鸣,腰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气虚痰浊型

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倦怠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或浊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预防治疗重在四个方面

调节情志:情志调节太重要

本病与精神因素、工作紧张关系较大,对患者的精神环境与工作安排十分重要。当然患者的内因是决定因素,因此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与注意劳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控制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肥胖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高血脂,就是指血液中的脂肪含量高,血液的粘稠度决定了血压是否会高的根本原因,如果血液不粘稠,没有栓塞,自然不会有拥堵,血压也就不会高了。

体育疗法:运动是必要的

如导引术、太极拳,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论预防与治疗,都有可靠的作用。

中西结合:西药不能治本

中西结合治疗也是必要的,西药取效快,但不能治本,中药取效慢但疗效比较巩固,可以结合使用。如见高血压危象,先用西药或针灸控制,然后辨证论治。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