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打坐要领(连载21):惟道是从 | 阶段答疑:麻、胀、痛2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回到“走进道德经”静心活动。每天,我们将为您诵读一章《道德经》,同时结合静坐的方法,与您共同在宁静中走进经典、走进内心、走进生命。
静坐引领
现在,请您坐好,保持中正,面带微笑;同时,注意静坐的五个关键点——“松、圆、展、合、静”。
昨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在静坐时出现酸、麻、胀、痛的感觉,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静坐本身就具备两个强大的功能:一是扫描身体;二是调整身体。
人的身体是一个及造化之大成的“神器”,启动它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心到身、由内而外地保持“中正”状态!“中正”这两个字若用在身体上,就是脊柱中正;一旦脊柱正了,就可以激活体内的自动化扫描与自动化调整的宇宙平衡机制。
一般而言,当您静坐时,人体的气血就会开始运转起来,在体内形成环路,把气血运行到周身。但要想气血通畅,还是有一些必经阶段的,即气血要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脚腕,要一节一节通下来,所以有时我们要经历酸、麻、胀、痛、痒、冷、热等不同感受——这与每个人的身体状态有关,大家的表现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最后,等气血充足了,能疏通到了脚心,让脚心温暖起来了,这才是全身气血打通、能够入定的关键。可以说,当气血一步步走通、全身气血通畅之时,也是我们身体健康之日。
所以,静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修“中正”——从身体的中正开始,逐渐修到内心的中正,再放射到为人处世的中正,这就是在随时随地训练自己身心灵的“恭敬态”;这也是滋养生命、庄严生命最高级的修行!
原文诵读
现在,我们将进入《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这一章的原文是: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áo)兮冥(míng)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以道为镜
自宇宙开始之前到未来,大道永恒存在。道创生了宇宙,创生了天地,创生了人类,创生了万物,这个细微推演的过程就是有象、有物、有精、有真、有信的五个层级。
但老子阐述的“道”,不属于观念上的东西,而属于物质性的东西——大道孕育万物,并真实地存在于万物之中。如果我们能够行道、悟道,那么我们也会跟整个天地、整个宇宙合为一体、息息相通。一切伟大的品质就是遵循大道规律,如果遵循道,人生就能活得很滋润。
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生老病死——该生就生,该老就老,该病就病,该走就走。若对这一切变换过程不执着、不畏惧,始终处之泰然、顺其自然,这就是有道的人。因为,宇宙的运转始终有两股无形的力量,一股是生的力量;另一股是消的力量;顺行,是生;逆行,则消。人只有接受现实,才能有了身达命的豁达。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中有三条规律:
规律一:有形之后,必有无形相随;可见之物,必有不可见之物承载,才能达到平衡。
规律二:道是创造、广大、平衡三大功能合一的物质性存在。
规律三:道是宇宙衍化的本源,也是万物回归的根基。
本章中,老子说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这八个字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修炼,必须按照道的规律和法则来办事;真正的功夫,必须到红尘里、烦恼中修持自心,才能汇聚能量;真正的积德,必须明白修道与修德的主次关系——道是总本源、总规律,而德是个体行为的小规律。
如果说德不论道,这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的行为。所有的事都要服从于规律,最大的德也要服务于道。不修道,何来德!但关注“德”的结果是:可以触发我们看不见的天地力量,从而带来与思想相吻合的境遇之改变。
快乐农夫
从历史看今天,从别人看自己,从外在看内在,您就会发现: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维的浮现。我们的思维、心灵和潜意识里的活动,最终都会准确地反映到外部世界的行为上——所以,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演绎,发生问题时首先要到内在世界找到根本。
接下来,请您继续保持静坐的状态,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快乐农夫冥想”。冥想是对宇宙下订单,因为“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不渴望的东西,不可能靠近自己。只有在内心种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才会向着光明奋力奔跑。
第二十一章的快乐农夫冥想是: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我是一个“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人。我是无限的爱、无限的光、无限的创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把爱传出去!
结束语
全人类需要静心,全世界需要静心!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不要总是等待机会,而要主动创造机会。那些追求赞誉的人,功绩不会很大;淡薄名利而实干的人,功绩也不会很小。因为,道德、勤奋和热情是摆渡人生从此岸到彼岸的三件最厉害的“法宝”。
现在,就让我们燃起心香一炷,共同祈祷:
祖国安平泰!世界安平泰!地球安平泰!万物众生安平泰!
谢谢您,今天的“走进道德经”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我们明晚九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