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10、三元里事件
按照课本的节奏
听
学渣讲近代史
第一单元:鸦片战争
第十课、三元里抗英事件
我印象中上学那会儿,学到三元里抗英斗争这段,是鸦片战争期间少有的亮点。据说是因为《广州和约》的签订,激起了了三元里人民的强烈愤慨,因而引发了三元里人民反抗。这次事件不仅大败英军,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和斗志。总之,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行为,是一次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爱国运动。
我要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真就差点就信了。一百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农民,真的知道什么叫侵略吗?真的明确自己要反侵略吗?真的是在保卫祖国吗?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几句大清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是每个独裁者必须的法门,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独裁历史的国度,历代独裁者的业务能力都很高,而且呈现出了越来越高的大趋势。但是不得不说清以前的奴化教育,并不是非常到位。为什么呢?因为大清的洗脑、奴化那一套,还是来自《商君书》的基本框架。自秦代起,中国开始取消了私人办学,改为以官为教以吏为师。但是自秦到清,中国人上学的一直都是少数人。所以清代的奴化教育,也最多覆盖到士大夫阶层,很难覆盖到平民百姓。老百信不觉得爱皇帝就是爱中国,不觉得没有清太祖就没有新生活。真正奴性深入骨髓的,是宫里的太监,而不是老百姓。也没人去给每个人老百姓去反复的讲皇上怎么怎么伟大,先帝怎么怎么伟大,太上皇怎么怎么伟大。
再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普遍中立的。这是朝廷和英国人打仗,老百姓普遍是搬板凳嗑瓜子的心态。所以无论是朝廷还是英国招募民夫帮忙,老百姓都只看谁给结账。事实证明,英国人给结账,朝廷不给结账。英国佬结完账还有一句:Thank You!朝廷不结账还有理了,说谁要钱谁是汉奸。所以久而久之,朝廷招募民夫就越来越困难,即便是用暴力胁迫民夫,也拦不住人家找机会偷跑。反倒是英国人贴出招募告示,老百姓纷纷响应,他们知道英国人一定给钱。最后靖逆将军奕山总结:粤人皆汉奸!
恐怕今天还会有人觉得一百七十多年前为了钱帮助英国人的中国人是汉奸,还有人高呼主权大于人权。我不想在这里掰扯这个话题,就说个实例吧。广州城中,杨芳大人带队骑马走在大街上。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路边早点摊上喝粥,当这个百姓看见杨大人的马队过来的时候,赶紧放下碗让路。但还是晚了,这位稍稍阻碍了杨大人行路的无辜人,当场被杨大人砍了脑袋。而广州被奕山让给义律之后,义律出榜安民,城中秩序井然,你说当时的广州市民怎么选?
英军的军纪是要好于清军,但是并不代表英军人人军纪严明。这回话头就说到三元里了。三元里在清朝是个村,在这里驻扎着三十个印度兵。阿三的军纪不是一般的差,这点中外资料的记载是一致的,阿三在三元里有三大罪过。其一,抢劫。其二,强奸。其三,扒坟。那不好意思了,英国人跟朝廷打仗,老百姓没有出手的理由。现在敢在三元里村里搞事情,那村民们马上就知道了为何而战。没多久,三元里聚集了近万名乡亲们,阿三算上增援部队,也就六十来人。再加上阴雨绵绵,枪不好使。别说枪不好使了,几十人就算拿着加特林,面对着近万名村民冲上来,也没有不虚的。这次冲突导致了英军死亡五人,伤二十余人。中国人民死亡二十余人,伤者不详。余下的英国士兵被闻讯而来装备着防雨枪械的英军救走,退回了四方炮台。老百姓一路追到四方炮台,把炮台团团围住。这个事之后,英国人派汉奸通知广州知府余保纯赶紧想办法,否则炮台就开炮轰击百姓,然后英军屠戮广州。
余保纯一想,《广州和约》来之不易,那是靖逆将军大人用六百万银元换来的。英国佬好不容易开始放弃广东改打福建、浙江的主意了,广东可不敢再出幺蛾子吸引英国注意力了。所以,余保纯出面找附近地面上的话事人劝围攻炮台的村民回家。村民们眼看着大雨要停,特别听劝,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所谓的三元里抗英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事件其实不该被拔高到一个离谱的高度,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反侵略运动,换谁在人家地盘上干那三大恶事,村民也得抡铁锹干死对方。而且村民的战斗力,也不该被夸张到那个地步。农具干不过火器,三元里人民不行,义和团也不行。几千人打英军几十个,伤亡还比英军惨重。
简单说三元里抗英事件,其实就是一次农民的自卫反击的冲突事件。只不过巧了,反击的对象是英国人。换成朝廷去平坟、抢劫、强奸,老百姓也会抡锄头跟丫拼了。三元里抗英事件最大的意义,其实在于给英国人提个醒:别瞎闹啊,冤有头,债有主,有事就找清政府,别跟老百姓这瞎找事。
这就是鲁迅先生总结的中国人一大特点,重乡土而轻家国。村里这一亩八分地是自己要生存的,出了这村跟自己没关系。这大清国是皇上的大清国,不是老百姓的。当然你要是说这国家老百姓不曾拥有一寸土地也不现实,毕竟那个年头土地私有,你买了就永远是你的。
也有人觉得这样多不好,我爱这个政权,我爱这个政府,我爱这个皇帝,我就想保卫他!这也不能算错,每个人的思想和选择都不同。但是,请保卫者去参军,不要以老百姓的身份去保卫,那样会连累无辜的人,这是最起码的人性底线。可悲的是,这类人到清末发展为了义和团,朝廷也没有把他们收编为正规军。不是正规军,随时都可能是牺牲品,这是后话。
依靠三元里百姓,没法保卫广州城。不要去过分的宣扬老百姓的力量多伟大,尤其是在战争年代,更不要宣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可以轻而易举的干掉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老百姓真那么厉害,还能被废物点心一样的大清压迫么?宣扬老百姓在战场上的伟大而神秘且不失搞笑的力量,就有想用老百姓当战争炮灰的嫌疑。
在这一点上,宣传“粤人皆汉奸”的奕山,比宣扬藏军于民的林则徐靠谱。这场突如其来的三元里事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国人赶紧离开广东。毕竟广东的局势对于英国来说是稳定的,贸易照旧,官僚和谐。只要不招惹人民,人民也是友善的。而对于广州市民来说,讲英语的英军和讲各种方言的清军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外来者,清军的军纪还更差。但是对于清军来说,广州市民也是可怕的。这些来自湖广、四川、两江、北京的士兵也听不懂粤语,再加上大将军说了,粤人皆汉奸。所以清军也怕广州市民,大家互相怕,反而和谐了。
根据道光帝的圣旨,仗打完了,奕山等人也该回京复命了。但是奕山又不傻,全国官员中就他们广州的官知道战争不仅没有结束,还会扩大。只要其他省份一开战,皇上还会让他继续驻防广州。所以奕山等人并没有奉旨班师,静静等待暴风雨的来临。反正为官之道全在蒙,谁人背后不蒙人,谁人背后无人蒙。该瞎蒙时就瞎蒙,生活尽量放轻松。纵有塌天大祸,反正广州这边已经和谐了。不知道哪个省的官又倒霉了,目测是福建省。
那么说英国先打福建哪里呢?一般人还真想到。其实这一战才是鸦片战争少有的亮点,这场亮点之战,下节课再讲。
公众号:笑谈中
微信号:kxiaotanzhong
微博:孔令堃的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