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不随意评价未经历过的人生,才是高于世俗的修养
一、
这个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当你没有经历过一段人生的时候,你永远不会真正理解他的情绪,角色之外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角色之内的人生。
《庄子》之中有一个故事:
庄子和惠施两个人在河边游玩,庄子说:“白鱼从容的从水里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
惠施就问他:“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的快乐,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我们没什么好争论的了。”
庄子又说:“那我们要从开始的时候再辩论,你说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我这句话,我就是刚才知道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角色不同,永远无法理解其中的情绪。
你看到的是这个人的经历,听见的是这个人的故事,但是没有亲身体会过,永远不会真正的理解这段经历带来的真正感受。
这就说明当角色之中存在偏差的时候,情绪永远不可能完全共鸣,哪怕一个人可以把他的情绪与经历诉说的淋漓尽致,描绘的形象具体,其他的人也不可能完全理解,这就是角色之间的情绪阻碍。
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状态之后,就不要强行去让别人理解你,更重要的是,不要强行武断的去评价一段你没有经历过的人生。
很多时候,当你轻描淡写的问别人:“你为什么这么小气,就不能大度一点吗”,或许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痛苦;有的时候你非常不在乎的说:“你怎么这么愚蠢,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那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别人无奈的过程。
所以没有经历过,就没有资格去评价,如果太过于武断的站在自己的角度随意评价他人,那么你所犯的错误,就是认知浅薄而带来的愚蠢。
所以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要么能够换位思考,尽可能的去理解别人所经历的人生,要么选择闭嘴。
总之,不要在一个角色之外,带着自己的迷之优越感去评价角色之内的选择,这是一种懂得尊重的修养。
二、
在战国时期,一个人叫杨朱,他的弟弟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由于天下雨了,他就把他的白色衣服脱掉,穿上黑色的衣服回来。
当他回家之后,他家的狗不认识他了,就对着他一顿狂叫,杨布这个时候就特别生气,拿起来东西就要打狗。
杨朱这个时候就说:“你不要打它,如果是你的话你也会这样,假如你的狗白颜色出去,却黑颜色回来,你难道不会觉得奇怪吗?”
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在于缺乏换位思考,当你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时,你才理解对方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即便不能完全体会,但也能稍加理解。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做“沟通”,其实沟通的本质就是换位思考,如果缺乏了换位思考的基础,那么沟通就是一场企图用言语驾驭别人的流氓行为。
只有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真正体会别人当下角色的处境,才能得到一个正确且客观的结论,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换位思考才能避开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矛盾和痛苦。
孔子说过一句话,叫做:君子之道,忠恕而已。
所谓“忠恕”,就是有一种超出世俗的包容,不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拿自己本身的优势当做自己的资本产生任何优越感。
客观的去看待不同人生存在的不同心境,不同的经历生出的不同情绪,对一切都能够包容理解,对于不同的人生,即便有自己不认可的地方,也能够尊重,不轻易评价,这才是一种修养。
《菜根谭》之中说: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立身处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清高,对于那些看似污浊、屈辱、丑恶的东西,要能够接受;与人相处不能太过于计较,对于善良的、邪恶的,智慧的,愚蠢的人,都要能够理解和包容。
一个人生命的伟大,并不是在于他能站在制高点去评价别人,甚至是羞辱别人。而是哪怕他自身具备优势,也能和别人站在同一个水平线去理解别人,去包容别人。
这样一种高于世俗的包容,才能体现人格的伟大和自身的道义。
作者|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