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懒诗”,一章39字有36个重复,只改了两字,人人都会背

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说道这里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唐诗宋词,诚然唐诗宋词是诗词的桂冠,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名传千古的大诗人和大词人。但是若要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源头,那么《诗经》却是不得不谈的,尽管《诗经》已经离我们年代久远,但迄今依旧有着许多绘制人口的诗。

比如说在我们中学时代都会学到的一首诗《蒹葭》,尤其是开头的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必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吧?但是如果有将全诗都背诵的人就会发现,这首诗每一段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比如说第二句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第三句是“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包括后面几句也都是改动了其中几个字而已,发现规律后就能非常简单的背诵了。

在《诗经》中,像《蒹葭》这样的诗还真不少,其中还有一首诗更是号称“千古第一懒诗”全诗一共177个字,同样也是分为3个章节,每个章节39个字,但是却有36个重复。就是这样一首诗却成为了千古名诗,我们先来看欣赏一下这首《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创作于春秋时期,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毛诗序》提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诗中主要诉说的禾黍是一种农作物,作者借此暗指家乡,诗人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当年家乡盛产的禾黍不见了,昔日繁华的周王朝也成为了历史,作者看到这一切不由悲从心来,久久彷徨不愿意离去,故而写出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至于为何同样的话要重复三遍,是因为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进入到自己的感情的世界中,在关键的字眼上,作者做了一些改变,比如说第一章是“中心摇摇”,第二章则是“中心如醉”,第三章则是“中心如噎”,让读者更好的代入中心的思想。

宋代朱熹《诗集传》中评价到:“黍之离离,与稷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既叹时人莫识己意,又伤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后世文人写咏史怀古诗也多用《王风·黍离》的音调,足以见得其影响之深远,是《诗经》的代表佳作。

更多精彩:原神刻晴

(0)

相关推荐